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醫的唯美敬稱

在西方醫學沒有流入中國以前, 在古代, 中醫還不叫“中醫”, 中是相對於“西”而言的。 古代人對中醫稱呼極多, 這些稱呼大多出自歷代中醫名家的事蹟。 蘊含了人們對這些名家醫術與醫德的敬佩之情。 那麼古代怎麼稱呼“中醫”?下面一起來看看。

1、岐黃

中醫第一個名字叫“岐黃”。 這個名字來自《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的書, 於是後世的人們就稱《黃帝內經》中的醫學為岐黃之術。 因為《黃帝內經》是中國早期醫學中的經典, 所以“岐黃”就成了中醫的代名詞。

2、青囊

中醫第二個名字叫“青囊”。 它因三國時期名醫華佗的醫學著作《青囊書》而得名。

據傳, 三國時魏王曹操患有頭風, 召來當時的名醫華佗為他看病。 華佗建議做開顱手術, 曹操疑心華佗要謀害自己, 就把他殺了。 華佗臨死前把自己畢生所學著成《青囊書》, 贈給獄吏。

3、杏林

中醫第三個名字叫“杏林”。 三國時期, 吳國有一位隱居在江西廬山的名醫叫董奉, 他為人看病從不收取錢財, 只要求被治癒者在他屋後種杏樹。 因他醫術遠近聞名, 附近百姓都來找他看病。 沒幾年, 他屋後就變成一望無際的杏林。 從此, 人們開始稱中醫為“杏林”。

4、懸壺

中醫第四個名字叫“懸壺”。 我們都知道“懸壺濟世”這個成語, 看看有什麼關係?東漢時有一個叫費長房的人, 是個管市場的官吏, 常常看到一個老者用長杆挑壺行醫。

每到散集的時候, 老者就跳到壺裡消失不見了。 一次他隨老者同入壺中, 發現壺裡竟別有天地, 於是拜其為師。 數年後, 他學成出山, 從此懸壺行醫。

5、橘井

中醫第五個名字還叫“橘井”。 說的是西漢道士蘇耽的故事。 蘇耽事母至孝, 成仙之前告訴母親將有瘟疫流行, 用井中泉水泡橘葉可以治病。 第二年過年疫病爆發, 他母親用這個辦法醫治了無數病人。 後來人們就用“橘井泉香”來稱讚中醫。

6、大夫

中醫第六個名字叫“大夫”。 古代諸侯國中, 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 因此為一般官員的通稱。 秦漢以後, 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 備顧問者有諫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 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之官,

至明清廢。 又隋唐以後以大夫為高級官階之稱號。 清代高級文職官階稱大夫, 武職則稱將軍。 宋徽宗政和年間重訂官階時, 在醫官中別置“大夫”以下官階, 故今仍沿稱醫生為大夫。

7、郎中

中醫第七個名字叫“郎中”。 戰國時為宮廷侍衛。 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 分掌各司事務。 如《荊軻刺秦王》:“諸郎中執兵, 皆陳殿下。 ”此指宮廷侍衛。 《張衡傳》“公車特徵拜郎中”, “郎中”是管理車騎門戶的官名。 至宋代, 北方稱醫生為大夫, 南方則以郎中為對醫生的敬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