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新能源商用車2017總結&2018展望(一):客車篇

1. 中國商用車產銷量:2017 年 400 萬輛, 伴隨中國經濟觸底反彈, 2018 年預計突破 430 萬輛, 創歷史新高

2017年, 商用車在貨車增長拉動下, 銷量增長率創7年新高, 產銷再次回到400萬輛以上水準, 分別達到420.9萬輛和416.1萬輛, 同比分別增長13.8%和14%, 增速分別高於上年5.8和8.2個百分點。

伴隨2017年中國經濟觸底反彈, 2018年預計商用車產銷量將保持5%以上的增速, 突破2010年430萬輛歷史記錄, 再創新高。

分車型產銷情況看, 客車產銷量分別完成52.6萬輛和52.7萬輛, 同比分別下降3.8%和3%;貨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68.3萬輛和363.3萬輛, 同比均增長16.9%, 其中重型貨車產銷分別達到115萬輛和111.7萬輛, 創歷史新高, 也是繼2010年首次突破100萬輛後, 再次超過100萬輛。

2. 中國客車產銷量:2017 年 50 萬輛, 2018 年預計將保持 50 萬輛規模

2017年1-12月, 大型客車產銷9.33萬輛和9.41萬輛, 同比增長3.39%和4.10%;中型客車產銷8.51萬輛和8.49萬輛, 同比下降13.99%和14.60%;輕型客車產銷34.77萬輛和34.83萬輛, 同比下降2.82%和1.52%, 2018年預計將保持在50萬輛規模。

3、5米以上客車產銷量:2017 年 22 萬輛, 2018 年預計下降至 20 萬輛

隨著需求的增長和新能源補貼拉動的銷量, 5米以上客車銷量一路高歌持續增長至2016年達到頂峰, 總銷量超過25萬輛, 2017年萎縮至221700輛, 同比去年增長-12.3%。

三大細分市場銷量同比去年均下滑, 其中公交銷售98571輛, 增長-15.4%,公路銷售102021輛,同比增長-9.3%,校車銷售21108輛,同比增長-10.9%。

公路客車市場走勢 :

1)公路客車保持年銷售10-12萬輛,連續兩年出現萎縮。

2)公路客車月度銷量相對平穩,大部分月份基本保持了8000輛以上銷量。

公交客車市場是受到新能源影響最大的細分市場,連續高增長至2016年突破11萬輛,2017年萎縮至9.8萬輛。公車的銷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校車市場走勢:

1)校車市場從2012年啟動以來,經過幾年的發展,年銷量基本穩定在2.4萬輛左右,2017年萎縮至2.1萬輛。

2)校車的高峰期處於開學季。

分長度如下:

4. 客車市場:一超多強,宇通 6.8 萬占 30% 份額,申龍同比增長 80%,2018 維持格局不變

2017年度,5米以上客車銷量排行前15位的客車企業,共銷售216300輛,占比為87.73%,體現出極強的行業集中度。

申龍客車銷售6058輛,在東旭光電資本助推下同比增長78%,是前10名中增長最快的企業。

5. 新能源客車產銷量:2017 年 8.7 萬輛,同比降低 24%,在補貼重乘輕商的思路下,2018 年預計 7~8 萬輛

新能源客車2017年累計產量10.5萬台,2017年全年,國內銷售新能源客車86767輛,同比下降24.41%。其中,銷售公車75991輛,占比87.58%;銷售座位客車10722輛,占比12.36%。

市場大落大起 “政策市”是導火索

2015年4月發佈《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從2016年起不再僅根據客車車身長度來實施補貼(6-8米30萬元/輛,8-10米40萬元/輛,10米以上50萬元/輛),設定 “單位載品質能量消耗量”分檔補貼,6-8米純電動客車最高補貼額下降5萬元/輛。

在該政策刺激下,2015年11月和12月,新能源客車的月產量達到22408輛和32897輛,達到當年歷史最高水準,新能源客車市場年產量達到11.16萬輛,11月和12月兩個月的合計產量占到全年產量的49.5%。

2016年4月,啟動騙補核查,10月傳出2017年財政補貼將再次大幅下調。

2016年11月及12月產量分別達到27288輛和39780輛,最後兩個月的新能源客車產量同樣占比全年產量(13.53萬輛)的49.5%。

在補貼退坡的情況下,2017年純電動客車銷量大幅下降,2017年10月,再次傳出2018年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40%。

2017年11月及12月兩個月累計產量達61242輛,占比全年新能源客車產量的58%。

2018年補貼思路:重乘輕商

純電動乘用車下調幅度有限,商用車幅度極大,客車由最高的45萬國補+地補上限額度直接砍成27萬元額度,減幅達到了40%,專用車國補+地補上限額度下調超過7.5萬元。

一是過去商用車補貼盤子太大。粗略估算,截止目前為止中央安排的財政資金補貼給了商用車領域,而乘用車由於“帶電量小”,只領取了約20%的補貼資金。

二是產業發展階段已經由公共領域為主向私人領域加速推進,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資金中,應該適度向以乘用車為主的私人領域予以大幅傾斜。

三是整車成本的變化,新能源汽車補貼實質上是補給新能源動力總成製造成本與傳統動力總成製造成本的“價差”,核心在於電池,而當前電池成本正在不斷下降。

2018年純電動客車銷量預計:7~8萬輛

2017年年底,全國新能源公車將達到20萬輛,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總量30萬輛。預計到2020年,我國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總量將達到60萬輛,意味著未來3年有20萬輛的增長空間。 預計2018年全年產銷純電動客車7~8萬輛,同比下降10%~15%。

6. 新能源客車市場:一超多強,宇通 2.5 萬輛占 30%,申龍同比增長 240% 躍居第 5

鄭州宇通銷售24857輛,占比29%,穩居第一;申龍客車銷售4702輛,在東旭光電資本助推下同比增長240%,是惟一實現正增長的企業。

7. 燃料電池客車產銷量:從無到有,全年 280 輛,2018 年預計 500 輛以上

燃料電池客車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大幅崛起,相比純電和混動客車補貼大幅退坡而言(2018年單車最高補貼27萬元),燃料電池客車則具備補貼不退坡的政策優勢(燃料電池客車單車最高補貼100萬元)燃料電池客車也在2017年經歷了有無到有的過程。

燃料電池客車生產廠家急劇增加,其中4月的10台燃料電池客車由佛山飛馳生產,9月和10月的燃料電池客車均由上汽商用車生產,11月的生產廠家增加了青年汽車和北汽福田,12月燃料電池客車產量達最高峰,其中上汽商用車貢獻最多為148台。

8. 新能源客車企業 5 大競爭策略:二三線城市 + 公路車 + 海外 + 燃料電池 + 資源整合

一是,二三線城市及城市鄉鎮等市場 。

一直以來,新能源客車市場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大型城市,但是隨著三四線城市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的落實,三四線城市將成為新能源客車市場的重要機會。中小城市則處於金字塔的中下部,實力稍弱,但數量龐大,“替換+新增”將導致公車的市場保有量大幅提高。

二是公路客車市場 。

眾所周知,公路客車和公交客車是客車市場的兩大主力“幹將”。但是,此前受充電設施不完善等因素影響,新能源客車在公路客運方面所占的比重並不多,替換空間巨大。

三是海外市場。

一帶一路的倡議,將為中國客車企業帶來不同以往的機會。今年上半年,相對於低迷的國內市場,我國大中型客車海外市場表現十分出色,宇通、中國、安凱等海外市場的客車銷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四是燃料電池客車。

氫燃料電池客車更適合城際間的交通運輸,2017年燃料電池客車僅銷售280輛,未來幾年內將迎來快速發展。

五是資源盤活,推動整車企業間的合資合作。

2018 年補貼退坡將加速客車行業的市場化發展,新能源客車企業之間產品銷量差距或將進一步拉大,龍頭客車企業將充分利用銷售規模、供應鏈體系及品牌力量等競爭優勢向二線及以下小廠盈利施壓,地方保護或向具有產品性價比優勢的龍頭客車企業傾斜,這將推動著整車企業的合資合作。

若區域具有一定的汽車產業基礎或者政府極力希望去發展汽車產業,那麼,區域政府或將通過牽線搭橋的方式,通過“合資合作投資換市場”推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即引入某龍頭客車企業以合資入股方式盤活區域內二線及小廠。

9. 歐系輕客產銷量:2017 年 15 萬輛,2018 年繼續增長

2017年,我國歐系輕客銷售14.9萬輛,終於由負轉正,銷量同比增長7.6%!

其中,江鈴系繼續保持第一,合計生產歐系輕客7.4萬輛(福特品牌全順+江鈴品牌特順),同比大幅增長17.27%,全順全年銷售4.28萬輛,市場份額為28.69%,特順上市八個月就銷出3.1萬輛,市場份額20.88%。

南京依維柯排名第二,2017年銷售3.13萬輛,同比下降15.54%,市場份額為20.98%,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新廠搬遷和全新一代依維柯Daily上市的影響。

上汽大通V80牢牢佔據行業第三,2017年銷售各類寬體輕客車型2.76萬輛,同比微增0.32%,市場份額為18.52%。

一方面,宏觀經濟增速穩定,製造業溫和復蘇,讓歐系輕客的採購主體——中小微企業的業務量有所擴大和擴張,2017年我國GDP增速為6.9%,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連續17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上方。

另一方面,2017年3月-5月,基於福特經典全順平臺技術的江鈴特順多款車型以10萬級低價入市,吸引了不少原本不屬於這個市場的客戶(比如日系窄體輕客金杯的客戶群體),客觀上將歐系輕客的市場容量擴大了。

增長-15.4%,公路銷售102021輛,同比增長-9.3%,校車銷售21108輛,同比增長-10.9%。

公路客車市場走勢 :

1)公路客車保持年銷售10-12萬輛,連續兩年出現萎縮。

2)公路客車月度銷量相對平穩,大部分月份基本保持了8000輛以上銷量。

公交客車市場是受到新能源影響最大的細分市場,連續高增長至2016年突破11萬輛,2017年萎縮至9.8萬輛。公車的銷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校車市場走勢:

1)校車市場從2012年啟動以來,經過幾年的發展,年銷量基本穩定在2.4萬輛左右,2017年萎縮至2.1萬輛。

2)校車的高峰期處於開學季。

分長度如下:

4. 客車市場:一超多強,宇通 6.8 萬占 30% 份額,申龍同比增長 80%,2018 維持格局不變

2017年度,5米以上客車銷量排行前15位的客車企業,共銷售216300輛,占比為87.73%,體現出極強的行業集中度。

申龍客車銷售6058輛,在東旭光電資本助推下同比增長78%,是前10名中增長最快的企業。

5. 新能源客車產銷量:2017 年 8.7 萬輛,同比降低 24%,在補貼重乘輕商的思路下,2018 年預計 7~8 萬輛

新能源客車2017年累計產量10.5萬台,2017年全年,國內銷售新能源客車86767輛,同比下降24.41%。其中,銷售公車75991輛,占比87.58%;銷售座位客車10722輛,占比12.36%。

市場大落大起 “政策市”是導火索

2015年4月發佈《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從2016年起不再僅根據客車車身長度來實施補貼(6-8米30萬元/輛,8-10米40萬元/輛,10米以上50萬元/輛),設定 “單位載品質能量消耗量”分檔補貼,6-8米純電動客車最高補貼額下降5萬元/輛。

在該政策刺激下,2015年11月和12月,新能源客車的月產量達到22408輛和32897輛,達到當年歷史最高水準,新能源客車市場年產量達到11.16萬輛,11月和12月兩個月的合計產量占到全年產量的49.5%。

2016年4月,啟動騙補核查,10月傳出2017年財政補貼將再次大幅下調。

2016年11月及12月產量分別達到27288輛和39780輛,最後兩個月的新能源客車產量同樣占比全年產量(13.53萬輛)的49.5%。

在補貼退坡的情況下,2017年純電動客車銷量大幅下降,2017年10月,再次傳出2018年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40%。

2017年11月及12月兩個月累計產量達61242輛,占比全年新能源客車產量的58%。

2018年補貼思路:重乘輕商

純電動乘用車下調幅度有限,商用車幅度極大,客車由最高的45萬國補+地補上限額度直接砍成27萬元額度,減幅達到了40%,專用車國補+地補上限額度下調超過7.5萬元。

一是過去商用車補貼盤子太大。粗略估算,截止目前為止中央安排的財政資金補貼給了商用車領域,而乘用車由於“帶電量小”,只領取了約20%的補貼資金。

二是產業發展階段已經由公共領域為主向私人領域加速推進,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資金中,應該適度向以乘用車為主的私人領域予以大幅傾斜。

三是整車成本的變化,新能源汽車補貼實質上是補給新能源動力總成製造成本與傳統動力總成製造成本的“價差”,核心在於電池,而當前電池成本正在不斷下降。

2018年純電動客車銷量預計:7~8萬輛

2017年年底,全國新能源公車將達到20萬輛,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總量30萬輛。預計到2020年,我國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總量將達到60萬輛,意味著未來3年有20萬輛的增長空間。 預計2018年全年產銷純電動客車7~8萬輛,同比下降10%~15%。

6. 新能源客車市場:一超多強,宇通 2.5 萬輛占 30%,申龍同比增長 240% 躍居第 5

鄭州宇通銷售24857輛,占比29%,穩居第一;申龍客車銷售4702輛,在東旭光電資本助推下同比增長240%,是惟一實現正增長的企業。

7. 燃料電池客車產銷量:從無到有,全年 280 輛,2018 年預計 500 輛以上

燃料電池客車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大幅崛起,相比純電和混動客車補貼大幅退坡而言(2018年單車最高補貼27萬元),燃料電池客車則具備補貼不退坡的政策優勢(燃料電池客車單車最高補貼100萬元)燃料電池客車也在2017年經歷了有無到有的過程。

燃料電池客車生產廠家急劇增加,其中4月的10台燃料電池客車由佛山飛馳生產,9月和10月的燃料電池客車均由上汽商用車生產,11月的生產廠家增加了青年汽車和北汽福田,12月燃料電池客車產量達最高峰,其中上汽商用車貢獻最多為148台。

8. 新能源客車企業 5 大競爭策略:二三線城市 + 公路車 + 海外 + 燃料電池 + 資源整合

一是,二三線城市及城市鄉鎮等市場 。

一直以來,新能源客車市場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大型城市,但是隨著三四線城市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的落實,三四線城市將成為新能源客車市場的重要機會。中小城市則處於金字塔的中下部,實力稍弱,但數量龐大,“替換+新增”將導致公車的市場保有量大幅提高。

二是公路客車市場 。

眾所周知,公路客車和公交客車是客車市場的兩大主力“幹將”。但是,此前受充電設施不完善等因素影響,新能源客車在公路客運方面所占的比重並不多,替換空間巨大。

三是海外市場。

一帶一路的倡議,將為中國客車企業帶來不同以往的機會。今年上半年,相對於低迷的國內市場,我國大中型客車海外市場表現十分出色,宇通、中國、安凱等海外市場的客車銷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四是燃料電池客車。

氫燃料電池客車更適合城際間的交通運輸,2017年燃料電池客車僅銷售280輛,未來幾年內將迎來快速發展。

五是資源盤活,推動整車企業間的合資合作。

2018 年補貼退坡將加速客車行業的市場化發展,新能源客車企業之間產品銷量差距或將進一步拉大,龍頭客車企業將充分利用銷售規模、供應鏈體系及品牌力量等競爭優勢向二線及以下小廠盈利施壓,地方保護或向具有產品性價比優勢的龍頭客車企業傾斜,這將推動著整車企業的合資合作。

若區域具有一定的汽車產業基礎或者政府極力希望去發展汽車產業,那麼,區域政府或將通過牽線搭橋的方式,通過“合資合作投資換市場”推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即引入某龍頭客車企業以合資入股方式盤活區域內二線及小廠。

9. 歐系輕客產銷量:2017 年 15 萬輛,2018 年繼續增長

2017年,我國歐系輕客銷售14.9萬輛,終於由負轉正,銷量同比增長7.6%!

其中,江鈴系繼續保持第一,合計生產歐系輕客7.4萬輛(福特品牌全順+江鈴品牌特順),同比大幅增長17.27%,全順全年銷售4.28萬輛,市場份額為28.69%,特順上市八個月就銷出3.1萬輛,市場份額20.88%。

南京依維柯排名第二,2017年銷售3.13萬輛,同比下降15.54%,市場份額為20.98%,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新廠搬遷和全新一代依維柯Daily上市的影響。

上汽大通V80牢牢佔據行業第三,2017年銷售各類寬體輕客車型2.76萬輛,同比微增0.32%,市場份額為18.52%。

一方面,宏觀經濟增速穩定,製造業溫和復蘇,讓歐系輕客的採購主體——中小微企業的業務量有所擴大和擴張,2017年我國GDP增速為6.9%,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連續17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上方。

另一方面,2017年3月-5月,基於福特經典全順平臺技術的江鈴特順多款車型以10萬級低價入市,吸引了不少原本不屬於這個市場的客戶(比如日系窄體輕客金杯的客戶群體),客觀上將歐系輕客的市場容量擴大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