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有種酷刑,專為宮女而設,行刑時不見血,但卻殘忍無比

每當我們談起古代那些殘酷的刑罰, 人們就會想起腰斬、五馬分屍、淩遲處死等酷刑。 這些酷刑都是古代皇帝用來威懾底下臣子和百姓的, 而且行刑時手段殘忍, 讓遭受刑罰的人生不如死。

但是小編要給大家介紹另一種鮮為人知的酷刑, 這種酷刑是清朝皇宮裡面專為犯錯宮女而設的, 雖然這種刑罰看上去沒有那麼血腥, 卻能讓受刑者生不如死, 而且其行刑的手段殘忍無比。 這種酷刑就是“墪鎖刑”。

“墪鎖刑”, 從其字面上來理解, 它就是一種將犯人鎖在一個箱子裡的刑罰。 這個箱子是特製, 其內部空間的大小, 只能夠將一個正常人蜷縮起來塞進去。 一旦人被塞進去後, 整個人就無法動彈, 就連想要換一個姿勢也不可能。 另外, 在箱子上還會特意留出三個洞, 剛好卡住受刑者的頭和胳膊, 使之動彈不得。

“墪鎖刑”, 這種殘酷的刑罰在清朝時期, 常用于懲罰宮中犯了嚴重錯誤的宮女。 另外, 這種酷刑在外蒙古地區也十分流行。 這是為什麼呢?其主要原因無非有三點:

1、外蒙古地區, 地廣人稀, 如果要修建固定的監獄, 既不方面也不划算。 如果要是有了墪鎖刑, 就不一樣了。 衙役可以隨身帶著這種刑具,

哪裡有了犯人就可以哪裡使用, 極其方便。

2、外蒙古地區地處蒙古高原, 極度缺乏修建監獄所需要的木材和石材, 就連他們所住的房子都是可以移動的蒙古包。 因此, 他們就更不可能動用大量的木材和石材來修建固定的監獄了。 於是為了更好的懲罰犯人,

墪鎖刑這種泯滅人性的酷刑就應運而生。

3、在外蒙古地區使用墪鎖刑, 有一個天然的優勢, 那就是這裡地廣人稀, 只要將接受墪鎖刑的犯人放在一個偏僻的地方, 根本不用擔心犯人逃跑。

墪鎖刑, 這種刑罰將個正常人蜷縮起來塞進去一個木箱裡面,

使之動彈不得, 時間久了, 犯人肯定會四肢瘀血, 直至呼吸困難, 最後在生不如死的折磨中死去。 因此說, 墪鎖刑, 這種酷刑慘無人道, 手段殘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