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張銳權|在冰凍中等你

在冰凍中等你

寒潮剛剛過去, 大寒時節來了。 大寒,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也是深冬最寒冷的時候。 廣東今年的大寒節不冷,

反而像春天一般溫暖。

晚上, 中山的朋友把在北國旅遊堆雪人的照片, 通過微信發送給我。 我點開照片一看, 朋友們堆的萌萌的雪人, 呆呆的在螢幕裡望著我。 它那堅定的目光, 蘊藏著一絲孤獨與期盼。 朋友們圍著他們的傑作歡呼, 而我從照片裡讀出雪人的內心的呼喚:“青春易逝, 莫待融化, 我在冰凍中等你!”

許多事物都有一個“保鮮期”, 就像我們生活中冰箱裡的菜肉食品, 在低溫冷藏條件下, 可以保持新鮮;只要足夠的“冰凍”, 無論多長時間, 解凍後依然保持不變質。

我想起了一部印象深刻的香港電影《急凍奇俠》。 影片故事開端發生在明朝, 男主角是錦衣衛, 因逮捕犯法的師兄, 兩師兄弟在冰天雪地裡發生爭鬥, 後來雙雙跌落山崖,

被冰封住。 時光荏苒, 歷史已經走到現代, 兩個被冰雪封住的明朝人, 不知道幾百年間的滄桑過渡, 被現代的考古隊發現了他們, 在把他們帶回美國研究的途中, 意外觸電而解凍, 他們“死而復生”。 後來, 男主角遇到了一名不良少女——電影的女主角, 並做了她的保鏢, 演繹了一場有趣的愛情故事……許多事物在“保鮮”其間, 外面的客觀世界改變了, 當它解凍復蘇後, 一樣能夠適應新的環境。 正如電影裡的男主角, 生活于明朝, 卻在幾百年的冰凍中, 保持了生命的本質, “穿越”到現代世界裡邂逅了愛情。 這種無意識的“等待”, 實在感人。

我仿佛聽見可愛的雪人在遠處呼喚:“在冰凍中等你, 我不後悔!”

我又想起了鄰村一對男女同學小陳和小劉的婚姻故事。

念初中的時候, 小陳成績偏差, 他是很好動外向的男生;而小劉成績很優秀, 她是性格陽光開朗的女生。 那時候大家都是比較純真的同學情誼, 異性之間不會存在“超友誼”關係, 因為童心未泯, 有好感就成為朋友。 在小劉的輔導下, 小陳的成績漸漸的提高了。 通過中考, 他們都考上了同一所學校念高中, 而且繼續做了同班同學。 不知什麼時候, 小陳對小劉開始產生了“另一種”好感, 而小劉一直勤奮學習, 卻不在意小陳的動靜。 出於學校的嚴管, 大膽的小陳也不敢向小劉做一些“明顯的交流”, 小陳只能偶然傳紙條給小劉, 表達對她傾慕之情。 有一天早讀課時, 小陳翻開語文課本時發現了一張小劉寫給他的紙條,
紙條上寫道:“小陳同學, 很感激你的關懷, 你很好, 我知道的, 你會是一個聰明而有作為的人。 如果將來要擇偶, 我也會選擇像你這樣的男子。 但是, 我們現在還是學生, 要好好學習, 努力讀書, 報答為我們付出父母和老師!相信我, 請把你的傾慕之心冷藏好, 大學畢業後再拿出來解凍, 你會遇到像我一樣的好女子。 ”秀麗的筆跡, 絡印在小陳的靈魂裡, 與他的那顆心, 一起“冷藏”起來。 他們都考上了不同的大學, 各奔西東地讀書……今天, 他們竟然成了一對夫妻。 當年小劉寫給小陳的紙條, 其實早已在雙方的內心種下了情愫。 然而, 他們能夠保持理性數年, 完成學業, 再度相遇相知, 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種有意識的“等待”,
更讓人感動。

我又仿佛聽見可愛的雪人在遠方呼喚:“在冰凍中等你, 我的心不會融化!”

正出神之間, 一股暖流從心裡湧出, 然後被臉上的一張紙巾止住。 妻子坐在我身邊輕撫著我肩膀說:“怎麼流淚了?不舒服嗎?”“沒有, 一時感動而已。 ”說著, 我點開手機上的雪人照片讓她看。 她笑了笑:“呵呵, 真可愛的雪人, 這也能讓你感喲!”“我聽見雪人的心跳和呼喚, 是我們相遇之前心聲。 ”我輕握著她的手說。 她輕聲地問:“什麼呼喚?”我在她耳邊說:“青春易逝, 莫待融化, 我在冰凍中等你。 ”她“嗯”了一聲甜甜的倚在我肩膀……

又一股暖流湧出, 洋溢于心田, 足以抵禦往後的日子裡的每一個寒潮!這個深冬真的很溫暖。 這個世上總有一個人明白你的心跳。

張銳權,男,80後,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人。廣東嶺南詩社社員、中山市網路作家協會會員、中山市中華詩詞楹聯學會會員、中山詩社社員、中山市集郵協會會員、菊城文學社社員、小欖鎮長虹詩社社員、小欖鎮攝影協會會員。愛好廣泛。一直保持對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熱愛,平時業餘時間熱愛讀書、思考和寫詩。

詩歌作品(包括舊體詩詞和現代新詩)散見於《嶺南詩歌》《廣州文摘報》《中山日報》《菊城》《YOU生活》《楊美文化》等報刊和雜誌。

審校:蔣慧茵

圖片:網 絡

編輯:齊 速

張銳權,男,80後,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人。廣東嶺南詩社社員、中山市網路作家協會會員、中山市中華詩詞楹聯學會會員、中山詩社社員、中山市集郵協會會員、菊城文學社社員、小欖鎮長虹詩社社員、小欖鎮攝影協會會員。愛好廣泛。一直保持對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熱愛,平時業餘時間熱愛讀書、思考和寫詩。

詩歌作品(包括舊體詩詞和現代新詩)散見於《嶺南詩歌》《廣州文摘報》《中山日報》《菊城》《YOU生活》《楊美文化》等報刊和雜誌。

審校:蔣慧茵

圖片:網 絡

編輯:齊 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