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農曆臘月十八,太虛大師誕辰

緬懷近代高僧“太虛大師”

農曆十二月十八

太虛大師簡介

太虛大師(1890--1947), 法名唯心, 字太虛, 號昧庵, 俗姓呂, 乳名淦森, 學名沛林, 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西元1890年1月8日), 圓寂於西元1947年, 祖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 生於浙江海寧, 近代著名高僧。

光緒三十一年16歲, 入蘇州小九華寺披剃為僧, 禮士達上人為師, 法名唯心。 是年九、十月間, 士達上人攜大師往鎮海拜見師祖奘年和尚, 取法號太虛。

太虛大師是中國近代佛教改革運動中一位理論家和實踐家。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

太虛大師德像

大師生平

太虛大師于繈褓中喪父, 五歲時母改嫁, 依外祖母生活。 幼年時, 大師曾從其舅父就讀于私塾, 但因體弱多病, 時學時輟。

大師的外祖母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 大師幼年時經常隨其外祖母上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等佛教聖地、名刹朝拜進香。

十六歲時拜在蘇州小九華寺禮士達上人門下, 師為取法名唯心。 是年九、十月間, 士達上人攜大師往鎮海拜見師祖奘年和尚, 和尚為取法號太虛。

十一月間, 奘年和尚攜大師往寧波天童寺, 從名僧寄禪(法名敬安, 別號八指頭陀)受具足戒。 次月, 寄禪和尚介紹大師去永豐寺從歧昌禪師學經。

在此後兩年中, 大師先後從歧昌禪師受學《妙法蓮華經》、《楞嚴經》等, 並閱讀《指月錄》、《高僧傳》等書。 歧昌禪師能詩善文, 太虛法師亦從之學習詩文, 受益非淺。 此後的時期, 他像一塊入水的海綿, 拼命汲取佛法海洋的各種滋養。

佛法真理之光一分一分照亮他的心靈, 與此同時, 性格也發生著變化。 他感到慧命的重生, 和周圍的學僧相比, 他思維敏銳, 記憶力和悟解力出眾, 常被老法師們贊為法器。 四書五經、歷史、古詩文等世諦學識亦突飛猛進, 儼然鶴立雞群。

讀《弘明集》、《廣弘明集》、《法琳傳》等護教文獻, 他激奮莫名, 仿佛自己亦和這些弘法衛教的勇猛先賢同上下乎千古。

1906年, 在江浙佛教界已小有名望的圓瑛法師折節下交, 與16歲的太虛法師定盟換帖結為兄弟。

二人相勉“各自立志, 弘法利生, 不可虛度韶光, 甘居人後”, “願得同究一乘妙旨, 同研三藏玄文, 同為佛國棟樑, 同作法門砥柱!”

對佛教真理智慧的信仰, 讓少年太虛法師心中立下堅定誓願, 深感振興佛教弘揚佛法行菩薩道是自己必須擔當的責任。

太虛大師法像

開創佛教跨國交流之先河

在中國近代佛教史上, 太虛大師可以說是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先覺者之一。 他設想以佛教“萬有皆從眾緣所成”理論來改變世界各國相對立的觀念, 真正實現世界和平, 這樣中國才會安寧, 佛教的改革才會有可能。

在近代中國佛教史上, 太虛大師開中國僧人跨越歐美弘傳佛教之先河。 他對歐美歷時7個多月的訪問, 既擴大了他的佛教革新眼界, 進一步豐富其改革佛教的思想, 同時也是將中國佛教思想向西方傳播的一次成功嘗試。

太虛大師與各國友好人士留影

1929年,太虛大師在英國倫敦街頭

太虛大師著南傳僧服

太虛大師率團前往日本參加東亞佛教大會

參加東亞佛教大會後留影

太虛大師一生可書之行實極多,學識廣博、思想深邃,他兼通內學外學、舊學新學,融會唯識中觀、法性法相,在佛學和世學理論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見解。

大師著述等身,結集在《太虛大師全書》中,主要選自太虛大師創辦的刊物《海潮音》,同時參照1946年出版的《太虛大師全書》,在儘量保持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適當修訂整理。全書共分法、制、論、雜4藏共20編1440多篇目,700多萬字。

太虛大師墨寶

為踐行自己的菩提大願,太虛大師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太虛大師佛教建設思想已成為中國佛教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正信佛教在近現代中國乃至世界範圍的的弘揚傳播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

太虛大師舍利

太虛大師舍利塔

民國三十六年(1947)3月17日,太虛大師于上海玉佛寺圓寂,荼毗後心臟不壞,五彩舍利子300餘顆。

太虛大師與圓瑛法師同是近現代中國佛教的領袖人物,曾經義結金蘭,圓瑛法師曾評價太虛大師說:

佛法有幸,傑出斯人!

於末法世,乘大願輪;

童真入道,脫俗超塵;

學通三藏,智冠同倫;

具無礙辯,融舊合新;

降魔制外,裁妄續真;

遨遊歐美,廣度迷津;

遄歸本國,唯願揚我佛教之真精神!

——圓瑛法師

高僧大德們無我大悲的言傳身教,來源於真切體會到佛菩薩深恩和萬源之苦後從而發下報三寶恩、報國土恩、報父母恩、報眾生恩,自覺覺他無私奉獻的大願心,也必將隨著佛陀正法的弘傳在正信佛子中永久傳遞。

太虛大師與各國友好人士留影

1929年,太虛大師在英國倫敦街頭

太虛大師著南傳僧服

太虛大師率團前往日本參加東亞佛教大會

參加東亞佛教大會後留影

太虛大師一生可書之行實極多,學識廣博、思想深邃,他兼通內學外學、舊學新學,融會唯識中觀、法性法相,在佛學和世學理論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見解。

大師著述等身,結集在《太虛大師全書》中,主要選自太虛大師創辦的刊物《海潮音》,同時參照1946年出版的《太虛大師全書》,在儘量保持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適當修訂整理。全書共分法、制、論、雜4藏共20編1440多篇目,700多萬字。

太虛大師墨寶

為踐行自己的菩提大願,太虛大師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太虛大師佛教建設思想已成為中國佛教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正信佛教在近現代中國乃至世界範圍的的弘揚傳播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

太虛大師舍利

太虛大師舍利塔

民國三十六年(1947)3月17日,太虛大師于上海玉佛寺圓寂,荼毗後心臟不壞,五彩舍利子300餘顆。

太虛大師與圓瑛法師同是近現代中國佛教的領袖人物,曾經義結金蘭,圓瑛法師曾評價太虛大師說:

佛法有幸,傑出斯人!

於末法世,乘大願輪;

童真入道,脫俗超塵;

學通三藏,智冠同倫;

具無礙辯,融舊合新;

降魔制外,裁妄續真;

遨遊歐美,廣度迷津;

遄歸本國,唯願揚我佛教之真精神!

——圓瑛法師

高僧大德們無我大悲的言傳身教,來源於真切體會到佛菩薩深恩和萬源之苦後從而發下報三寶恩、報國土恩、報父母恩、報眾生恩,自覺覺他無私奉獻的大願心,也必將隨著佛陀正法的弘傳在正信佛子中永久傳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