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Fun聽」門外拾韻歸 小院書香來

方方有話說

今天方方向您推薦一篇文章

《門外拾韻歸 小院書香來》

現在

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聲音和文字

去看看薆來小院

所說“小院”, 其實是常相見的兩位同好, 高仿古, 就尋定了這個互對面談的所在, 不是一般的意義。 記小院, 實際是寫院裡的人, 及其事兒。 因為畢竟她二位全不知苦, 並周折反轉地努力下來了。 雖然現在的“眉目”未必全是初衷, 到底有了, 且漸近了“眉清目秀”:黃魯直送黃幾複桃李春風一杯酒, 陸放翁臨安晴窗細乳戲分茶, 在這裡, 都能遇上。 看“薆來”二字, 因為有些“古”, 怕說不好, 就不如不說,

哪天聽那兩位同好說。 這些話有些“隔”, 權當塊兒醒木, 可略過。

至今, 小院換過一個地方。 之前, 選了山下, 租在房山的洪寺;眼下, 遷到山上, 租在燕山的東嶺。 人數多少, 變化不大;男少女眾, 也總差不多。

在洪寺時, 借前邊某民家山牆為院牆。 那個某家, 也似乎只剩下那面牆,

拆的緣故, 人遷了別處。 院子外面, 說是村子, 其時已沒有幾戶住的。 即便住, 也是簡單地進去出來, 偶爾過幾眼小院的方向和人, 又折回去, 進自己的去處。 院子裡面, 被設計師布出了“大隱於村”的味道, 一花一枯草, 隨手一放, 誰都說嗯好很有感覺, 都挺懂藝術似的。 但若隨他們手, 自然放不對地方。 設計師一直笑眯眯著, 謙虛著, 多少有些靦腆。

始近村口, 早一步的就說, 我先到了, 要不要等你?聽的人心通通地臉紅, 趕緊應和:可別, 我也幾步了, 你快進吧。 互相都平實, 讓人舒服:心裡沒一點漣波, 臉上也看不出, 除了不跟村裡的人打招呼, 其他都是本戶本主的模樣。

進了院, 就到了家, 就都過節似的, 你忙他也忙。 手足無措的就先閑著, 偷看著忙的人忙, 就更手足無措著, 他們是第一次來。 事兒一開始, 總不先說正事兒。 撣落身上各色灰土, 撂下肩頭大小包袱的;款出各色小點吃食, 尋鍋覓盤的;桌椅早放好了, 看歪看正的;土灶台旁, 遞柴草送芭蕉扇的;剛進院的那位老先生一直紅臉興奮著,

因為特意著了一款只給小院看的新裝。 人都樂, 也樂自己:還真不拿自己當外人了。 倒是那團蹦蹦跳的孩子, 還是蹦蹦跳著, 不屑搭理這團比他們還小的大人們。 只有那被清掃了的地面, 顯出石色草色, 幼稚著不動。 院裡兩樹的葉子, 也隨之懶散地斜著, 日光透了進來。

又有外面的人進來, 小院滿了, 人也就齊了。 然後就大家看大家, 第一天入學似的, 只是都不怕先生。 眉眼光亮亮的:今天那啥, 驚喜呢?主事兒的院主笑眯眯著:怎能沒呀?

是的,事兒早被整得清清楚楚了。“井然”倒是容易,做到“別致”卻不簡單:撫琴試塤或者看大家撫琴試塤,寫字裱字或者聽別人告訴你怎麼寫字裱字,不是誰誰兩天寫了五萬就是誰誰一枝梅畫了五天,背盛唐的閬仙詩要麼唱大清紅樓裡的枉凝眉,描走得不太遠的蕭紅要麼動剛走不遠的木心。小孩子一邊樂著耍泥,大人們都使勁圍著懂烙畫功夫的老先生:這也是畫?我以為是畫的呢!不搭調兒的話讓後來拉手風琴的小姑娘樂得不行了。

事兒不是一天能做全的,一天也就一個事兒。也怪,就一個事兒,竟也能讓人們聊到下一個事兒的開始。過程中,人分幾類,或坐或站或彼此相扶相擁著,動作可以不同,眼神卻純得單一。只主要的那位聲音高些,別人都低聲下氣的。聲調偶爾高的也有,總不多;淺談低聊也行,也不多。

從開頭到結尾的幾案上,每次都是相同的參差杯盞擺著,每次都有不同的各色佳茗候著。所有人都慈眉善目,眼裡的光,說明跟她或他都可以親近,一點不覺得累。自屏風竹簾透出那幾聲燕鳥鳴啾,翩翩然著,跟枝丫上那塊圓表一樣,固定著院庭中的這片光。

來的人彼此也親。見某位進院手提紙袋,心有了數,就帶來結實的布包,並不多說什麼,靜靜地讓人暖熱了好長時間;飯菜席間,你喝水他喝茶,都當美酒誠心地敬;誰誰的嗓音變了,心總放不下,背後拿來藥劑遞上。彼此舒服了,大家就都好。

小院以來,總如此;到了山上的東嶺,也如此。只是小院到了山上,大家更大大方方了:

那位秀出了大清國珍瓶寶罐,誰都可以響亮地問一句,擺在廚裡,能當個鹹菜瓶白菜罐不?人家也不惱,回一句,漂亮貨,放哪兒哪兒能不漂亮!於是,愛書藏報的、耍文弄墨的、照相畫畫兒的,都一起響亮地樂,大家也陪著一起響亮,把提問的藏在了裡面。

善舞者讓來就來一段兒,不伴著鴻雁也行,她就是鴻雁;另一位把廣場的舞發揮到了山上,也絕對不同於別家,永遠著自己的韻律。人們不一定都懂,但臉上都放光:看看,這小院。

偷空兒來的也有,反正別人也不知道。沒別人,時間就充分得踏實,就靜靜地看那露出一半的蓮花缸。“臥蓮蜂采蜜”,美目盼兮,能看少半個時辰;還能聽出花開的聲音,一節一節的。她喜歡這樣,如同對寶貝外孫,真不是點點滴滴地喜歡。

小院那位順手做得來一桌順百口菜食的尤其大方,跟誰都隨和。大家則羡慕其手腳麻利,頭腦也不複雜。因為她下筆確實快,律絕,尤其快。聽說,詩集也快了。見過了蕭紅的人們,又大方地提一句:再見見廢名董橋張中行吧。惹得院主更大方:行吧。

事兒就越來越好:由起初的“微言”自賞,漸漸因了“人”,開始“微信”小院行蹤舉止。人都等著,事兒的“公眾號”趕緊公之於眾,也總怕自己不是第一個。人們小時候也這樣,偷著、跑著、不吃飯的等著袁闊成單田芳。差一天,就仿佛許多天,真是空落落的。

于院主,自然也生一些亂的無助與悶苦、雜的誤解與彷徨,就相約或偶遇著,曉風殘月的楊柳岸,任著花徑徘徊。執手相看,無語凝噎,都可以,反正沒人知道。只容那看得見的風,輕悄悄地左右陪著。

終於驚動了地區的方家名士,便進來講授許多真東西,大家都覺出不是泛泛的器重。不看好,人家是不來的。

於小院,人便益發地來,點名點姓地來。

就都誇兩位主事兒的,好多人眼裡漸漸就有些澀,就不由自主地說謝謝啊。反過來,兩位主事兒的眼睛也光亮亮的:五湖四海的都不遠,客氣就遠了。彼此都不往太高的上面去抬,誇的和被誇的,都很有誠意。

日前,某好文者有感於斯,遂斟酌百字為記,如下:

薆來小院者,艾華志芳二女史創建尚文崇書之所也,崇書如共用美文、“抄悅”私愛,當以純粹為主;尚文若操琴學塤、品茗臨帖,則須雅正為先。賞詩著詞只求字妙,擬定遊學訪友因情定行;論書談畫不論人非,春夏尋梅踏雪以趣為宗。意明旨鮮,正所謂也。或問,時下風騷各領,文社紛紜,何獨鐘區區是所?薆來之地固陋,然亦過夢得所居些許;所植嫩蓮新葉始綻,仍比茂叔菡萏之香有佳。故,聞者即生來意,來者即有所得,歸者則欣欣然。餘往復有幾,亦有快意,遂答曰:如人飲水,暖冷自知。吾獨喜薆來之性,至純也。行知,艾華之別署;輕輕,志芳之另稱。常人多識“芳華”,少知“輕輕地行知”可謂只知薆來二三也。雙在堂主人雲:蘭亭已去,薆室新成。爾雅言,薆者,隱也。不求美言麗行聞達於世表,惟盼情趣大同者共樂於內心,薆來之初衷是也。

那於薆來,上面所記雖自覺還有些“眉目”,然記述不周且“雜”,已去小院“情趣”太遠,仍可略過。下麵說的,才算入題: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2017年最末一天,很懷念2016那年。那年的5月,我認識了薆來。

以色列國有“拯救了一個人,就是拯救了整個世界”語,沒有感受,就不理解。當下遇見薆來,進了小院,明白了這句話的厲害。因為,于文字文學文化,我終於有了第二次衝動和欣喜。

謝謝領我進院的壽江思敬,謝謝容我進院的行知輕輕。

薆來小院是一個小小的院落,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一個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所,一個讀書、學畫、練字、制印、彈琴、學知識、寫文章,漲姿勢、交朋友,甚至是發呆的好去處,是一種生活方式。

是的,事兒早被整得清清楚楚了。“井然”倒是容易,做到“別致”卻不簡單:撫琴試塤或者看大家撫琴試塤,寫字裱字或者聽別人告訴你怎麼寫字裱字,不是誰誰兩天寫了五萬就是誰誰一枝梅畫了五天,背盛唐的閬仙詩要麼唱大清紅樓裡的枉凝眉,描走得不太遠的蕭紅要麼動剛走不遠的木心。小孩子一邊樂著耍泥,大人們都使勁圍著懂烙畫功夫的老先生:這也是畫?我以為是畫的呢!不搭調兒的話讓後來拉手風琴的小姑娘樂得不行了。

事兒不是一天能做全的,一天也就一個事兒。也怪,就一個事兒,竟也能讓人們聊到下一個事兒的開始。過程中,人分幾類,或坐或站或彼此相扶相擁著,動作可以不同,眼神卻純得單一。只主要的那位聲音高些,別人都低聲下氣的。聲調偶爾高的也有,總不多;淺談低聊也行,也不多。

從開頭到結尾的幾案上,每次都是相同的參差杯盞擺著,每次都有不同的各色佳茗候著。所有人都慈眉善目,眼裡的光,說明跟她或他都可以親近,一點不覺得累。自屏風竹簾透出那幾聲燕鳥鳴啾,翩翩然著,跟枝丫上那塊圓表一樣,固定著院庭中的這片光。

來的人彼此也親。見某位進院手提紙袋,心有了數,就帶來結實的布包,並不多說什麼,靜靜地讓人暖熱了好長時間;飯菜席間,你喝水他喝茶,都當美酒誠心地敬;誰誰的嗓音變了,心總放不下,背後拿來藥劑遞上。彼此舒服了,大家就都好。

小院以來,總如此;到了山上的東嶺,也如此。只是小院到了山上,大家更大大方方了:

那位秀出了大清國珍瓶寶罐,誰都可以響亮地問一句,擺在廚裡,能當個鹹菜瓶白菜罐不?人家也不惱,回一句,漂亮貨,放哪兒哪兒能不漂亮!於是,愛書藏報的、耍文弄墨的、照相畫畫兒的,都一起響亮地樂,大家也陪著一起響亮,把提問的藏在了裡面。

善舞者讓來就來一段兒,不伴著鴻雁也行,她就是鴻雁;另一位把廣場的舞發揮到了山上,也絕對不同於別家,永遠著自己的韻律。人們不一定都懂,但臉上都放光:看看,這小院。

偷空兒來的也有,反正別人也不知道。沒別人,時間就充分得踏實,就靜靜地看那露出一半的蓮花缸。“臥蓮蜂采蜜”,美目盼兮,能看少半個時辰;還能聽出花開的聲音,一節一節的。她喜歡這樣,如同對寶貝外孫,真不是點點滴滴地喜歡。

小院那位順手做得來一桌順百口菜食的尤其大方,跟誰都隨和。大家則羡慕其手腳麻利,頭腦也不複雜。因為她下筆確實快,律絕,尤其快。聽說,詩集也快了。見過了蕭紅的人們,又大方地提一句:再見見廢名董橋張中行吧。惹得院主更大方:行吧。

事兒就越來越好:由起初的“微言”自賞,漸漸因了“人”,開始“微信”小院行蹤舉止。人都等著,事兒的“公眾號”趕緊公之於眾,也總怕自己不是第一個。人們小時候也這樣,偷著、跑著、不吃飯的等著袁闊成單田芳。差一天,就仿佛許多天,真是空落落的。

于院主,自然也生一些亂的無助與悶苦、雜的誤解與彷徨,就相約或偶遇著,曉風殘月的楊柳岸,任著花徑徘徊。執手相看,無語凝噎,都可以,反正沒人知道。只容那看得見的風,輕悄悄地左右陪著。

終於驚動了地區的方家名士,便進來講授許多真東西,大家都覺出不是泛泛的器重。不看好,人家是不來的。

於小院,人便益發地來,點名點姓地來。

就都誇兩位主事兒的,好多人眼裡漸漸就有些澀,就不由自主地說謝謝啊。反過來,兩位主事兒的眼睛也光亮亮的:五湖四海的都不遠,客氣就遠了。彼此都不往太高的上面去抬,誇的和被誇的,都很有誠意。

日前,某好文者有感於斯,遂斟酌百字為記,如下:

薆來小院者,艾華志芳二女史創建尚文崇書之所也,崇書如共用美文、“抄悅”私愛,當以純粹為主;尚文若操琴學塤、品茗臨帖,則須雅正為先。賞詩著詞只求字妙,擬定遊學訪友因情定行;論書談畫不論人非,春夏尋梅踏雪以趣為宗。意明旨鮮,正所謂也。或問,時下風騷各領,文社紛紜,何獨鐘區區是所?薆來之地固陋,然亦過夢得所居些許;所植嫩蓮新葉始綻,仍比茂叔菡萏之香有佳。故,聞者即生來意,來者即有所得,歸者則欣欣然。餘往復有幾,亦有快意,遂答曰:如人飲水,暖冷自知。吾獨喜薆來之性,至純也。行知,艾華之別署;輕輕,志芳之另稱。常人多識“芳華”,少知“輕輕地行知”可謂只知薆來二三也。雙在堂主人雲:蘭亭已去,薆室新成。爾雅言,薆者,隱也。不求美言麗行聞達於世表,惟盼情趣大同者共樂於內心,薆來之初衷是也。

那於薆來,上面所記雖自覺還有些“眉目”,然記述不周且“雜”,已去小院“情趣”太遠,仍可略過。下麵說的,才算入題: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2017年最末一天,很懷念2016那年。那年的5月,我認識了薆來。

以色列國有“拯救了一個人,就是拯救了整個世界”語,沒有感受,就不理解。當下遇見薆來,進了小院,明白了這句話的厲害。因為,于文字文學文化,我終於有了第二次衝動和欣喜。

謝謝領我進院的壽江思敬,謝謝容我進院的行知輕輕。

薆來小院是一個小小的院落,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一個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所,一個讀書、學畫、練字、制印、彈琴、學知識、寫文章,漲姿勢、交朋友,甚至是發呆的好去處,是一種生活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