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三個朝代,嗣位之君的風頭卻蓋過開國皇帝

文|小河對岸

提起開國皇帝, 人們的腦海中很容易浮現出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等詞彙。 而對嗣位之君來說, “太祖”皇帝(開國皇帝的廟號, 通常為太祖)簡直是神一般地存在。 國家每遇重大難關之時, 都會到“太廟”祭祀一番, 以求“太祖”顯靈保佑。 但也有這麼幾個朝代, 嗣位之君的風頭卻蓋過了開國皇帝。

其一, 北周。 北周的實際奠基人為宇文泰, 然而, 宇文泰也像曹操一樣, 並沒有正式稱帝。 宇文泰死後, 西魏的實權掌握在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的手中。 宇文護迫使西魏恭帝禪位於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覺, 宇文覺自稱天王, 而定國號為“周”, 史稱“北周”。 按理說, 宇文覺也算是北周的開國皇帝了, 但卻不過是宇文護手中的傀儡而已, 在政治上當然不會有建樹, 對後世也幾無影響力。

而北周知名度最高的皇帝, 無疑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子, 宇文邕聰慧有膽識而性果決, 在宇文護的擁立之下, 即帝位。 隱忍12年之後, 終於誅殺權臣宇文護, 而得以親攬朝政。 此後, 宇文邕整頓吏治, 改進府兵制, 並搗毀各地佛廟、勒令僧人還俗, 增強了北周的實力。 興兵攻滅北齊, 統一了北方, 也為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其二, 大唐。 唐朝的開國皇帝為唐高祖李淵, 但李淵的知名度卻遠不如其子李世民。 這得歸結於“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奪得皇位之後, 自知難以消弭逼父、弑兄、殺弟、屠侄的一系列惡行的影響。 而李世民又是極其在乎身後名的皇帝, 為彌補其自身的形象。 一方面逼迫史官篡改實錄, 弱化李淵的開國地位、而將李淵虛化, 更是把李建成、李元吉描述得猥瑣不堪。 而將取隋代立、平定群雄的功勞攬為己有。 另一方面通過一系列勤政、德政的措施, 而盡力地成為一代明君、聖君以讓後人淡忘自己的不光彩的一面。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 李世民對自己的“洗白”是較為成功, 以致很多人誤以為, 李淵能成為大唐開國皇帝, 全是仰仗李世民的功勞。 但如果是李建成正常繼位, 李淵的形象肯定不會如此“虛無”。

其三, 滿清。 滿清的奠基者為努爾哈赤, 而入關的首位皇帝為順治。 但無論是努爾哈赤, 還是順治, 其知名度都遠不如康熙。 一則, 滿清至康熙時期, 才實則上完成了一統。 二則, 康熙的在位時間, 實在太長了, 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期間最長的皇帝。

參考史籍:《周書》、《新唐書》等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