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點擊上方“網信北京”訂閱哦!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熔鑄于党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根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文化自信是中西文明碰撞之後的重大命題。 中華民族曾經對自己的文化和制度高度自信, 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地大物博, 不需要外國的“奇技淫巧”。 清朝乾隆皇帝以“天朝物產豐盈, 無所不有, 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為由, 拒絕了英國特使馬嘎爾尼的通商設使要求。

回顧自鴉片戰爭前後中西文化劇烈碰撞, 從以天朝上國自居, 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意識萌發, 再到維新變法失敗後出現一種文化焦灼狀態, 中國對自身和西方文化的認知, 經歷了許多歷史階段。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環環相扣、相互支撐的整體, 其中文化自信是最基礎、最廣泛、最深厚的自信, 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因為文化是理論之源、制度之母、道路之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 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 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 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 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文化遺產大國, 我們的傳統文化經歷了否定之否定辯證認識的發展階段, 文化自信失而復得。 百年來的認知與探索,

猶如穿越大江大河的驚濤駭浪。 無數血的教訓, 使得今天的我們終於意識到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傳統文化資源,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歷史與文化早已融入我們的血脈之中, 傳統即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最深厚的精神現實。

中華文明屹立世界數千年, 自有其一脈相承的過人之處。 我們必須經歷一次屬於我們民族自己的“文藝復興”, 接通自身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電源, 以文化自覺的科學態度去粗取精, 借鑒吸收外來先進文化要素, 探索符合當下與未來需要的科學可持續的文化,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動力。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要擔負起這一新的文化使命,

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 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這種經由文化自覺而實現的文化自信,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了堅強支撐, 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2014年2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2014年3月,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 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 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2016年, 習近平總書記為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級文物部門要不辱使命, 守土盡責, 提高素質能力和依法管理水準, 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在新時代,各行各業都肩負自己的特殊使命。在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領域,我們應該努力探索,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保護與利用之路,在加強保護、合理利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讓文物活起來,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民生活與社會發展。一方面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文化消費需求,不斷進行遺產價值挖掘提升和功能創造性轉化,深化文化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品質與服務。另一方面要以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國民科學、思想與道德素養,增強民族凝聚力、認同感、自豪感,並反哺經濟社會發展,反哺民族文化復興,反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偉大實踐,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作者:曹兵武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

在新時代,各行各業都肩負自己的特殊使命。在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領域,我們應該努力探索,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保護與利用之路,在加強保護、合理利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讓文物活起來,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民生活與社會發展。一方面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文化消費需求,不斷進行遺產價值挖掘提升和功能創造性轉化,深化文化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品質與服務。另一方面要以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國民科學、思想與道德素養,增強民族凝聚力、認同感、自豪感,並反哺經濟社會發展,反哺民族文化復興,反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偉大實踐,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作者:曹兵武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