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田氏齊國的後續上位與輝煌

在熟知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諸侯國排行榜中, 首當其衝的就是齊國。 及至看完《史記》中排第十六位的《田敬仲完世家》, 回頭梳理排在第二位的《齊太公世家》, 一部齊國的興衰史方顯完整。

如果說, 發端于姜太公呂尚分封齊國、子孫延續傳承, 傳至小白齊桓公創造“春秋五霸”霸首的偉大基業, 開闢了輝煌的“呂氏春秋”;那麼, 始自齊桓公時期接納的陳國政治避難者田完, 經過數代繁衍傳承, 尤其是經過田乞、田常父子的接力智鬥, 到了田和已是反客為主, 再到齊威王田因, 更是縱橫捭闔, 威震列強, 傲視“七雄”,

開創了田氏齊國的後續輝煌。

司馬遷先生顯然欣賞正統傳承的呂尚呂氏齊國, 《在齊太公世家》最後的“太史公曰”留下“洋洋哉, 固大國之風也”之溢美感歎, 而對後續“篡逆”上位的田氏齊國似乎有些不屑, 《田敬仲完世家》最後“太史公曰”的評價“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 專齊國之政, 非必事勢之漸然也, 蓋若遵厭兆祥雲”, 意思是田家專政齊國不一定是時勢逐漸發展的結果, 好像是遵照著先前算卦算出的吉兆應驗了。

對此, 實在不願苟同。 因為看到田氏從寄人籬下的落難者奮起, 在充滿血腥爭鬥中一步步自強自立, 雖然最終李代桃僵, 但總歸敬佩。

還是從頭說起。 田完, 也就是田敬仲完, 原來姓陳, 叫陳完。 陳完家門不幸, 老爸陳佗和伯父陳鮑簡直就是一對冤家,

都是爭權奪位惹的禍。 陳完的爺爺陳文公死後, 大伯陳鮑繼位沒幹多長時間被蔡家人殺了, 陳完他爸被立為陳厲公, 後來陳完的堂兄弟陳林為父親陳鮑報仇殺了叔父陳厲公自立為陳莊公。 這期間, 陳完似乎也接受了堂兄弟陳莊公的安排, 不僅沒有冤冤相報, 更沒有非分之想, 而是安心做起陳國大夫混口飯吃, 並且與殺父仇人陳莊公的太子禦寇玩的挺好。 可是, 陳莊公死後, 立為陳宣公的弟弟杵臼竟斬草除根殺了侄子禦寇。 於是, 與禦寇關係挺好的陳完只有一跑了之。 陳完投奔到齊國齊桓公門下, 甘當“工正”小官, 且改姓田, 謙虛低調, 娶齊國大夫之女為妻, 算是善終。

田氏由此拉開了縱橫齊國的序幕。

這裡就說一說被司馬遷先生重點評價的田乞、田常父子“比犯二君”的故事。

田乞田僖之是田完的曾孫子輩, 田家到他這一代官至大夫, 為齊景公效勞。 但田乞一招得民心, 就是“向百姓收賦稅糧用小鬥, 向百姓放糧用大鬥”。 後來, 田乞因為齊景公死後的兩個兒子繼位問題, 在相國和諸大夫之間暗中挑撥, 借力把扶助太子荼上位的相國大臣給殺了, 然後宴請大臣設計把與自己關係好的另一個公子陽生突然襲擊立為國君悼公, 並派人殺了立足未穩的太子荼。 於是, 田乞直接上位做起國相, “專齊政”。

田乞雖然只做了4年國相就去世了, 但兒子田常田成子深得真傳而且把父輩的智慧權謀發揚光大。

起初, 田常子承父業接班當國相, 但齊王已換成齊簡公, 而且除了田常外又配了一個國相監止, 稱左右相。 田常學他爹田乞“大鬥出貸小鬥收”的收復民心絕招, 繼而學他爹“無毒不丈夫”, 帶領兄弟四人以“除害”的名義追殺了簡公身邊的監止國相, 接著連國君簡公捎帶著也給殺了。 田常扶持簡公的弟弟繼位成為齊平公, 自己理所當然成為唯一的國相。

田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是, 當國相後, 他對齊平公說, “德施人之所欲, 君其行之;刑罰人之所惡, 臣請行之”。 意思是說咱倆你唱紅臉, 對人有恩德的好事大家都喜歡你來做;我唱黑臉, 懲罰得罪人的活我來做。 結果, 田常大開殺戒, 把自己和上幾輩的仇人都滿門誅殺, 封地比國君的食邑都大。

這還不算完, 田常接著全國選秀, 給自己後宮選了100多名身高超過七尺的美女當媳婦, 自己忙不過來, 向賓客舍人開放, 結果生下70多個兒子。 後來, 這些不管是親生還是不親生的兒子都被分封到齊國各地做大夫, 從此呂氏齊國的天下飄滿田氏家族的旗幟。

事實上, 田乞、田常父子一脈相承的組合拳打下來, 呂氏的齊國已經悄悄變色田氏。 田常之後, 齊國歷經征伐日益做大, 傳到曾孫子田和當國相, 趕上齊康公在位。 這康公沉湎於美酒美色, 不聽政。 田和乾脆就把康公趕到黃海邊上去逍遙, 自己申請周王室直接升格稱侯, 從此呂氏齊國名存實亡。 再到田和的孫子田因繼位, 田氏開始稱王, 就是赫赫有名的齊威王。

齊威王即位之初的9年,把朝政委託大臣,諸侯紛紛征伐占了不少便宜。結果9年後,齊威王開始發威,通過重獎提拔務實幹事不逢迎自己的即墨大夫和煮殺不作為、不敢為、只會討好大臣的東阿大夫,接著揮師討伐趙衛所向披靡,國人震撼,“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大治,各諸侯國聞風喪膽,20多年不敢與齊國交兵。

齊威王在位36年,因善用良將守四方,“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讓魏王因炫耀擁有10顆能照亮12駕馬車夜明珠而感到無地自容。

中學時期曾學美文《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是說鄒忌以自己與城北徐公比美的體會向齊威王進言開門納諫的道理。而在司馬遷的筆下,鄒忌與齊威王的故事雖然著墨甚多,但總體覺得似乎鄒忌是有口惠而實不至之人。

起初,鄒忌是以鼓琴的技藝見到齊威王,並以一番大弦小弦和絃五音調和比喻治國理政的道理深得威王欣賞,大學者淳于髡又以“狐皮大衣雖然破了,但也不能用黃狗的皮去補”等五條隱喻面試,鄒忌皆對答如流。於是,鄒忌很快當上國相並有封地封號成侯。

然而,在三次有鄒忌出場的危難之事,司馬遷似乎故意讓這位美男子露醜。一是齊威王父親齊桓公午在位時,秦魏攻韓,韓求救于齊,齊王召大臣問計:“早救好還是晚救好?”二是齊威王二十六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大臣問計:“是救趙還是不救?”三是齊威王兒子齊宣王時期,魏國攻伐趙國、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宣王召大臣問計:“早救好還是晚救好?”以上三次事件,都有鄒忌在場,而鄒忌的回答都是“不如勿救”,膽小如鼠,百無一用,都沒被採納,反成為田臣思、段幹朋、田忌、孫臏等真正高人的陪襯,也是醉了。

這裡有必要說一說商丘宋國的滅亡,都知道為齊國所滅,但司馬遷先生透露出一個驚天秘密,齊國滅宋都是蘇代這縱橫家出的餿主意。

說的是在齊緡王時期,秦國與齊國在群雄中一西一東遙相呼應,秦王建議分別稱西帝東帝。結果蘇代一番宏論,讓齊緡王“釋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也就是不稱帝抓緊攻打宋國。秦王知道了起初很惱怒:“我愛宋國,齊國是我的朋友,齊國攻打我的所愛,豈有此理?”結果又是蘇代以合縱連橫的宏論讓秦國坐視齊國把宋國滅了。

其實,齊國的演變並沒像蘇代說的那樣有利秦國,後來還是秦國聯合其他五國銳師出動把齊緡王打得落荒而逃,緡王的兒子法章隱姓改名當傭人才僥倖保住齊國田氏一脈。法章當了齊襄王,雖有迴光返照,但面對強秦似乎氣數已盡,尤其是兒子齊王建繼位後,安心在黃海之濱醉生夢死,聽任秦國橫掃千軍如卷席地消滅其他五國,全然不聽謀士們“唇亡齒寒”“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焦釜也”的呼籲,得過且過了44年,最後看到秦國打來,主動投降。齊國和平解放,加快成全了秦王嬴政大一統的偉業,卻讓後人對這齊王建的不作為好一番奚落。

見聞曰:透過歷史煙雲,回看齊國田氏最後一王——齊王建,似乎看透了合縱連橫無謂的爭鬥,只會生靈塗炭,此消彼長,因此無為而治,坐山觀虎鬥,逍遙40多個春秋,是一種順應時勢的大智慧,更是對歷史前進的大貢獻。

齊威王即位之初的9年,把朝政委託大臣,諸侯紛紛征伐占了不少便宜。結果9年後,齊威王開始發威,通過重獎提拔務實幹事不逢迎自己的即墨大夫和煮殺不作為、不敢為、只會討好大臣的東阿大夫,接著揮師討伐趙衛所向披靡,國人震撼,“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大治,各諸侯國聞風喪膽,20多年不敢與齊國交兵。

齊威王在位36年,因善用良將守四方,“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讓魏王因炫耀擁有10顆能照亮12駕馬車夜明珠而感到無地自容。

中學時期曾學美文《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是說鄒忌以自己與城北徐公比美的體會向齊威王進言開門納諫的道理。而在司馬遷的筆下,鄒忌與齊威王的故事雖然著墨甚多,但總體覺得似乎鄒忌是有口惠而實不至之人。

起初,鄒忌是以鼓琴的技藝見到齊威王,並以一番大弦小弦和絃五音調和比喻治國理政的道理深得威王欣賞,大學者淳于髡又以“狐皮大衣雖然破了,但也不能用黃狗的皮去補”等五條隱喻面試,鄒忌皆對答如流。於是,鄒忌很快當上國相並有封地封號成侯。

然而,在三次有鄒忌出場的危難之事,司馬遷似乎故意讓這位美男子露醜。一是齊威王父親齊桓公午在位時,秦魏攻韓,韓求救于齊,齊王召大臣問計:“早救好還是晚救好?”二是齊威王二十六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大臣問計:“是救趙還是不救?”三是齊威王兒子齊宣王時期,魏國攻伐趙國、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宣王召大臣問計:“早救好還是晚救好?”以上三次事件,都有鄒忌在場,而鄒忌的回答都是“不如勿救”,膽小如鼠,百無一用,都沒被採納,反成為田臣思、段幹朋、田忌、孫臏等真正高人的陪襯,也是醉了。

這裡有必要說一說商丘宋國的滅亡,都知道為齊國所滅,但司馬遷先生透露出一個驚天秘密,齊國滅宋都是蘇代這縱橫家出的餿主意。

說的是在齊緡王時期,秦國與齊國在群雄中一西一東遙相呼應,秦王建議分別稱西帝東帝。結果蘇代一番宏論,讓齊緡王“釋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也就是不稱帝抓緊攻打宋國。秦王知道了起初很惱怒:“我愛宋國,齊國是我的朋友,齊國攻打我的所愛,豈有此理?”結果又是蘇代以合縱連橫的宏論讓秦國坐視齊國把宋國滅了。

其實,齊國的演變並沒像蘇代說的那樣有利秦國,後來還是秦國聯合其他五國銳師出動把齊緡王打得落荒而逃,緡王的兒子法章隱姓改名當傭人才僥倖保住齊國田氏一脈。法章當了齊襄王,雖有迴光返照,但面對強秦似乎氣數已盡,尤其是兒子齊王建繼位後,安心在黃海之濱醉生夢死,聽任秦國橫掃千軍如卷席地消滅其他五國,全然不聽謀士們“唇亡齒寒”“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焦釜也”的呼籲,得過且過了44年,最後看到秦國打來,主動投降。齊國和平解放,加快成全了秦王嬴政大一統的偉業,卻讓後人對這齊王建的不作為好一番奚落。

見聞曰:透過歷史煙雲,回看齊國田氏最後一王——齊王建,似乎看透了合縱連橫無謂的爭鬥,只會生靈塗炭,此消彼長,因此無為而治,坐山觀虎鬥,逍遙40多個春秋,是一種順應時勢的大智慧,更是對歷史前進的大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