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狐狸精怎就成了浪蕩女人的代名詞?它原本可是古人供奉的神獸!

狐狸精, 現在多成了勾引男人的放蕩女人的代名詞, 可它原本是古人供奉的瑞獸, 傳說中是和西王母一同出現的神獸, 是祥瑞于子孫興旺的象徵。 在魏晉之前的畫像石、畫像磚上, 經常能看到九尾狐和玉兔、青鳥等, 可見當時人們是將其供上神壇的。

那麼古人為何會認為狐狸是祥瑞之物呢?那是因為狐狸具有戀舊不忘本的品性。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就曾指出狐狸有三德, 是為“其色中和, 小前大後, 死則丘首。 ”意思就是說, 狐狸將死, 頭必然朝向它出生的山丘。 而古代的狐裘之所以珍貴, 除了其本身製作的成本比較高之外, 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用狐狸不忘本的德性來警示自己。

另外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也記載了華夏始祖之一的大禹, 所娶的就是一隻九尾狐。 書中說大禹到了三十歲還沒娶妻, 開始著急了, 但他始終相信婚姻之事不能隨便,

必須得有個吉祥之兆出現才可以。

一日, 他來到塗山, 看到了一隻白色的九尾狐, 不禁眼前一亮, 因為不管是白狐還是九尾狐, 都是王之吉兆。 而且塗山也有民謠曰:“綏綏白狐、龐龐九尾, 我家嘉夷、來賓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意思就是說, 看見九尾白狐的人, 在塗山成家立業, 未來定會子孫昌盛, 國順民安。

最終, 大禹因為這只九尾白狐, 不久後就在塗山娶了一位名叫女嬌的女子為妻。 而這女嬌, 據說就是那只九尾白狐幻化而成的。

不管大禹娶的是塗山氏女嬌, 還是狐狸精女嬌,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塗山這個地方的人是以狐狸為圖騰信仰的。 因為古代人口稀少, 擁有超強繁殖能力的狐狸就是一種生殖力的象徵, 象徵著人丁興旺, 子孫繁榮。 除此之外, 特殊情況下還需要用它來捧場祝賀。

比如《白虎通德論·卷五·封禪》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德至鳥獸則鳳皇翔, 鸞鳥舞, 麒麟臻, 白虎到, 狐九尾, 白雉降, 白鹿見, 白鳥下。 ”簡單來說, 就是賢明有德的君主出現時, 這些祥瑞的鳥獸都會前來祝賀。

不過這實際上就是給古代想造反的人提供一個藉口罷了。 據東晉學者郭璞的記載, 九尾狐就曾做過大周朝興起的福瑞。

當然了, 並非所有的狐狸都有資格成為瑞獸的, 除了傳說中的九尾狐外, 只有白狐和玄狐才是瑞獸。 這大概是因為中國的狐狸大多是赤黃色的, 白狐和玄狐讓古人十分稀罕吧。

就在九尾狐被供奉上神壇的時候, 另外一些狐狸卻開始墮落了, 成為了妖精。

東晉幹寶的《搜神記》裡就有提到過一位美女狐狸精。 她化作美婦, 自稱阿紫, 不招自來, 引得西海都尉陳羨的部下王靈孝丟魂失魄, 尾隨而去。 狐狸精化為美女來勾引男子, 這樣的形象, 已經和後世的狐狸精十分接近了。

不過在兩漢魏晉時期, 狐狸精其實更容易變成另外一類人, 那就是書生。

同樣還是《搜神記》中的“吳中書生”, 其實就是一老狐狸, 變幻成了“皓首書生”, 而跑到董仲舒門下聽講的不速之客, 則同樣是老狐狸化身的書生。 這大概是因為狐狸精的年齡一般都很大, 所以在早期的變幻中往往就變成了老人,至於選擇書生這一身份,一來是狐狸本身多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崇尚儒學的風氣所致。

當然了,也有道行極深的狐狸精,能夠變化成面如冠玉的少年書生。

令人意外的是,在魏晉六朝和隋唐時期,魅人的狐狸精中,男性居然佔據了半壁江山。據有關專家分析統計,魏晉時期,狐狸精化為男子的故事有七例,占故事總量的一半;而到了唐朝,狐狸精化為男子的故事則有二十七例,占了五分之二。但此時,狐狸並未被視為妖物。

一直到了南宋時期,大儒朱熹在對《詩經·邪風》中的“匪赤莫狐”有了如下解釋時,狐狸這才變成勾引男人,乃至禍國殃民的狡詐角色了。怎麼解釋的呢?“狐,獸名,似犬黃赤色,不祥之物,人所惡見者也,所見無非此物,國將危亂可知。”後來明朝的《封神演義》,更是將狐狸和紅顏禍水的蘇妲己融為了一人。

至此,在兩漢魏晉被捧上神壇的九尾狐,徹底被打入了妖界。

由於在各種文學作品中,不管是好狐狸還是壞狐狸,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狐媚好色。唐朝詩人就曾用過“掩袂攻讒,狐媚偏能惑主”來形容武則天,就是說其以陰柔的手段來迷惑人。

後人用“狐狸精”來形容勾引男人,毀人家庭的小三形象,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吧!

所以在早期的變幻中往往就變成了老人,至於選擇書生這一身份,一來是狐狸本身多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崇尚儒學的風氣所致。

當然了,也有道行極深的狐狸精,能夠變化成面如冠玉的少年書生。

令人意外的是,在魏晉六朝和隋唐時期,魅人的狐狸精中,男性居然佔據了半壁江山。據有關專家分析統計,魏晉時期,狐狸精化為男子的故事有七例,占故事總量的一半;而到了唐朝,狐狸精化為男子的故事則有二十七例,占了五分之二。但此時,狐狸並未被視為妖物。

一直到了南宋時期,大儒朱熹在對《詩經·邪風》中的“匪赤莫狐”有了如下解釋時,狐狸這才變成勾引男人,乃至禍國殃民的狡詐角色了。怎麼解釋的呢?“狐,獸名,似犬黃赤色,不祥之物,人所惡見者也,所見無非此物,國將危亂可知。”後來明朝的《封神演義》,更是將狐狸和紅顏禍水的蘇妲己融為了一人。

至此,在兩漢魏晉被捧上神壇的九尾狐,徹底被打入了妖界。

由於在各種文學作品中,不管是好狐狸還是壞狐狸,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狐媚好色。唐朝詩人就曾用過“掩袂攻讒,狐媚偏能惑主”來形容武則天,就是說其以陰柔的手段來迷惑人。

後人用“狐狸精”來形容勾引男人,毀人家庭的小三形象,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