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給夏侯淵收屍的不是曹操,居然是“仇敵”張飛,連劉禪都跑來認親

“曹操”作為三國之中實力最強勁的一方霸主, 除了他善能用人之外, 其實起步之時就得到了一大批既是親戚, 又是猛將的人才作為基礎, 諸如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等人;這些人中最著名的當屬“夏侯氏”, 即夏侯惇、夏侯淵兩兄弟。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等書均記載, 曹操本姓“夏侯”, 因其父曹嵩曾過繼給宦官“曹騰”為養子, 因此才改姓“曹”。 從血緣關係來說, 夏侯惇是曹操的堂弟, 夏侯淵是曹操的族弟。

但這對“夏侯”兄弟可不是靠著跟曹操的這層關係出名的, 尤其是夏侯淵, 一生追隨曹操南征北戰, 戰官渡、圍東海、襲昌豨、收濟南、剿雷緒、征張魯、守漢中, 曹魏軍中盛讚“典軍校尉夏侯淵, 三日可行五百里, 六日可赴千里”就連曹操也曾贊其“虎步關右”。 直到定軍山一戰, 夏侯淵為救曹營上將“張郃”, 慌亂之間被老將“黃忠”所斬。

夏侯淵乃是當世虎將, 又是曹操的族弟, 于公於私都應該是曹操為之厚葬;但出乎意料的是, 夏侯淵雖被厚葬, 卻不是曹操, 而是死對頭蜀漢“五虎將”之一的張飛。 這一結果很多人理解不了, 本是兩國的仇敵, 夏侯淵之死最高興的人就應該是蜀漢集團, 按照張飛的性格還不得大碗喝酒的慶祝一下?

其實這裡有兩層原因:第一點, 夏侯淵和張飛同為當世虎將, 曹魏與蜀漢如何廝殺都是“國仇”, 但對於這兩位“大將”來說並沒有“私恨”, 出於“英雄惜英雄”也好, 還是對其的尊重也罷, 張飛厚葬夏侯淵都情有可原。 那麼問題了, 既然如此, 厚葬夏侯淵的為什麼不是劉備、黃忠,

而偏偏是張飛?

因為張飛除了敬重夏侯淵之外, 其實這兩人還有一層裙帶關係。 《魏略》記載“時兗、豫大亂, 淵以饑之, 棄其幼子, 而活亡弟孤女。 ”從這裡得知, 夏侯淵在早年膝下除了有兒子之外, 還有一個“亡弟孤女”, 也就是他的侄女;而夏侯淵在饑荒之時,

寧肯捨棄自己的“幼子”也要養活這位侄女, 足見夏侯淵重情重義。

後來夏侯淵隨曹操征戰, 這位“亡弟孤女”便被留在家鄉。 因為時逢饑荒之年, 雖貴為夏侯淵的“侄女”也不得不“出行樵采”;而此時恰逢曹操破徐州, 劉關張兄弟失散, 張飛領著一隊人馬就變成了“流寇”, 正好撞見了“出行樵采”的夏侯淵侄女。再後來,直白點說就是張飛一時興起就把夏侯淵的侄女搶回大寨做了“壓寨夫人”。

雖然猛張飛來了個“霸王硬上弓”,但後來兩人關係日益融洽,也就名正言順的成了“夫妻”。除了勇冠三軍之外,張飛還是位“妙筆丹青”的大才子,尤其善畫“仕女圖”;俱傳,張飛筆下“仕女圖”的原型多是夫人“夏侯氏”,這也可證張飛與夏侯氏也算得上是對模範夫妻。但嚴格按備份關係上來講,張飛還得尊稱夏侯淵一聲“伯父”,夏侯淵還得叫張飛“侄姑爺”。

張飛與夏侯淵雖有“親戚”名分,但畢竟各為其主,政治觀點不同;因此這兩人雖戎馬一生卻沒有真正有過“親戚來往”。直到夏侯淵被蜀漢黃忠所殺,消息傳至張飛處,張飛又告知夫人夏侯氏;夏侯氏本是夏侯淵侄女,更何況過去夏侯淵曾“舍幼子”保全自己,稱得上“恩同再造”。於是夏侯氏便親見劉備“請而葬之”劉備也是大義之人,見來者又是兄弟的內人,也沒沒理由再為難;就這樣張飛幫著夫人為夏侯淵收其屍,並主持著厚葬之。

也許有人會說,張飛身為劉備的異性兄弟,又是蜀漢重要的統兵將領,這麼公然為敵國大將收屍,不是擺明瞭政治取向不對嗎?其實在當時這種現象很正常,當年項羽自刎烏江,劉邦不也厚葬其屍嗎?只能說“有國仇,無家恨”;況且張飛和夏侯淵還有一層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親戚關係。

其實不僅僅張飛對“夏侯淵”這麼好,就連後來的蜀漢“皇帝”劉禪也不例外。劉禪的兩個皇后是張飛的女兒,其母自然就是夏侯淵的侄女“夏侯氏”;到了曹魏後期,司馬懿發動政變,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怕受株連,又跑到蜀漢需求屁護。當時“阿斗”聞報,急忙派人迎接;不僅如此,劉禪還在成都親自接見,特意做了一番解釋“卿父自遇害于行間耳,非臥先人之手刃也。”劉禪還指著自己的兒子說“此夏侯之甥也。”

由此可見,不僅張飛對“夏侯淵”好,就連後來的劉禪也當眾向夏侯霸認親;而夏侯霸自從與劉禪“認親”後,不僅官至“車騎將軍”,還成了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

正好撞見了“出行樵采”的夏侯淵侄女。再後來,直白點說就是張飛一時興起就把夏侯淵的侄女搶回大寨做了“壓寨夫人”。

雖然猛張飛來了個“霸王硬上弓”,但後來兩人關係日益融洽,也就名正言順的成了“夫妻”。除了勇冠三軍之外,張飛還是位“妙筆丹青”的大才子,尤其善畫“仕女圖”;俱傳,張飛筆下“仕女圖”的原型多是夫人“夏侯氏”,這也可證張飛與夏侯氏也算得上是對模範夫妻。但嚴格按備份關係上來講,張飛還得尊稱夏侯淵一聲“伯父”,夏侯淵還得叫張飛“侄姑爺”。

張飛與夏侯淵雖有“親戚”名分,但畢竟各為其主,政治觀點不同;因此這兩人雖戎馬一生卻沒有真正有過“親戚來往”。直到夏侯淵被蜀漢黃忠所殺,消息傳至張飛處,張飛又告知夫人夏侯氏;夏侯氏本是夏侯淵侄女,更何況過去夏侯淵曾“舍幼子”保全自己,稱得上“恩同再造”。於是夏侯氏便親見劉備“請而葬之”劉備也是大義之人,見來者又是兄弟的內人,也沒沒理由再為難;就這樣張飛幫著夫人為夏侯淵收其屍,並主持著厚葬之。

也許有人會說,張飛身為劉備的異性兄弟,又是蜀漢重要的統兵將領,這麼公然為敵國大將收屍,不是擺明瞭政治取向不對嗎?其實在當時這種現象很正常,當年項羽自刎烏江,劉邦不也厚葬其屍嗎?只能說“有國仇,無家恨”;況且張飛和夏侯淵還有一層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親戚關係。

其實不僅僅張飛對“夏侯淵”這麼好,就連後來的蜀漢“皇帝”劉禪也不例外。劉禪的兩個皇后是張飛的女兒,其母自然就是夏侯淵的侄女“夏侯氏”;到了曹魏後期,司馬懿發動政變,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怕受株連,又跑到蜀漢需求屁護。當時“阿斗”聞報,急忙派人迎接;不僅如此,劉禪還在成都親自接見,特意做了一番解釋“卿父自遇害于行間耳,非臥先人之手刃也。”劉禪還指著自己的兒子說“此夏侯之甥也。”

由此可見,不僅張飛對“夏侯淵”好,就連後來的劉禪也當眾向夏侯霸認親;而夏侯霸自從與劉禪“認親”後,不僅官至“車騎將軍”,還成了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