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品故事:如何打造一個有故事的產品?

“講故事”, 以前覺得這是一個作家或一個導演該做的事, 但是現在, 講故事已經成為所有人的一種基本技能要求了。 這其中蘊含的, 其實是一種思維模式和邏輯結構。

最近看了一本叫做《產品故事地圖》的書, 這本書是一位元電影電視專業的藝術碩士寫的, 名字叫Donna Lichaw。 在這本書了, 作者把講故事的基本邏輯結構, 搬到了產品設計上。 把打造產品的每個階段, 解讀為打造不同的故事。

首先, 每一個完整的故事, 都有一個基本的結構, 一旦破壞了這個結構就是一個驚險故事(cliffhanger), 也就是一部“爛片”,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這個結構包括:

開場:事物的當前狀態(將觀眾代入角色、理解主要目標)激勵事件: 主要目標受到阻礙, 需要解決方案上升:一個解決阻礙的方案出現危機:方案實施過程受阻高潮或解決方案:把危機解決掉, 讓觀眾滿足回落:事情的結局結尾:回應開頭,
主要目標達成

其實只看開頭和結尾, 就是提出目標到最後解決目標, 中間算是一波三折。

產品設計一樣是提出需求——滿足需求。 但是用戶在這一過程中, 也可能是一波三折的, 這時候產品經理需要做的正式發現危機、解決危機。

產品故事有三類:

第一是概念故事, 先從概念上讓用戶接受, 例如宣講會就是在講故事;第二是起源故事, 就是使用者第一次真正接觸產品並成為使用者的過程;第三是使用故事, 在使用者使用流程中可能產生的一系列故事, 這是用戶成為忠實用戶(今年稱為超級用戶)的重要一步。 先從概念故事說起

概念故事, 其實一一個產品介紹, 但不是一般的產品介紹。 概念故事的始祖就是大名鼎鼎的約伯斯——喬幫主。

他那讓人津津樂道的初代iPhone發佈會, 不僅是教科書級的演講;更讓人們恍然大悟, 原來發佈會不單單是產品介紹, 還可以那樣的激動人心、引人著迷。

一個洗腦的發佈會就是一個完整的產品概念故事:

開場:使用者的當前狀態(問題:出門要帶一部iPod, 一部手機, 很麻煩)激勵事件:你發現了用戶當前的問題, 並提出解決方案(一部iPod, 一部革命性手機, 一個互聯網通訊器, 可以是一個設備)上升:產品名稱、定位(重新發明手機—iPhone)危機:競品、更換成本、學習成本等難題(沒有鍵盤的手機怎麼用?比起黑莓怎麼樣?)高潮:產品解決方案、價值主張(多點觸控屏, Bang!簡單得像魔法一樣)回落:使用者產生好奇(這個叫iPhone的設備好像真的有用)結尾:使用者相信這個產品能解決自己的需求(解決:有一部iPhone就夠了)

其實概念故事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介紹一個產品,

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有沒有市場?

假如, 整一個故事構思下來, 既沒高潮, 也沒回落, 這說明這個產品根本不適合目前市場。 所以在從零到一開發一款產品時不妨先編個故事, 看看夠不夠激動人心。

第二個產品故事是“起源故事”

同樣的, 用故事的結構, 看看使用者是怎麼用上一款產品的:一個完整的起源故事可以幫助你考慮, 用戶會在哪裡看到你的產品?他會怎麼看待你的產品?怎麼能讓他信任並使用你的產品?如果這個故事講不下去就需要考慮調整了。 或者結合轉化率資料, 看看在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優化這個故事。

第三個是使用故事

起源故事只是使用者接觸產品的第一步, 如果沒有一個好的使用故事, 使用者隨時可以放棄這個產品。 因此, 使用故事也是一個關鍵步驟。 這一步, 從一個使用者使用產品開始講起。

開場:使用者當前狀態(還是以使用者需求開場)激勵事件:想起某產品可解決問題上升:開始使用產品(一系列操作)危機:潛在障礙(某些功能要獲取許可權、無聊、麻煩)高潮:體驗到產品價值(引導使用者、簡化流程等)回落:流程的最後步驟(完成使用)結尾:暫時結束(用戶需求解決)

想必你也看出來了:這就是一個使用者體驗的過程, 從使用產品到需求解決。

這個過程存在一系列的坑, 構思好這個故事, 還要結合用戶使用場景,在某些場景下會產生何種危機?這些危機怎麼解決?這是在打磨一個產品,也是在打造一個完整的用戶故事。

同樣的,結尾還是要以用戶需求得到解決作為結局,否則就是一個驚險故事了。

講故事和做產品,本質上都是一種創作,從這個角度看,兩者確實也有共同點。

我覺得一個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是最重要的,交互、原型、文檔這些是硬功夫,練習到一定程度,大家都產不多,但思維這種東西確實是各不相同。一方面需要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刻意的去培養。

無論是《用戶體驗要素》裡面的五要素模型,還是這裡所說的產品故事,用這些思維模式去思考產品,甚至琢磨出自己的方法論,這才是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由 @陳健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還要結合用戶使用場景,在某些場景下會產生何種危機?這些危機怎麼解決?這是在打磨一個產品,也是在打造一個完整的用戶故事。

同樣的,結尾還是要以用戶需求得到解決作為結局,否則就是一個驚險故事了。

講故事和做產品,本質上都是一種創作,從這個角度看,兩者確實也有共同點。

我覺得一個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是最重要的,交互、原型、文檔這些是硬功夫,練習到一定程度,大家都產不多,但思維這種東西確實是各不相同。一方面需要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刻意的去培養。

無論是《用戶體驗要素》裡面的五要素模型,還是這裡所說的產品故事,用這些思維模式去思考產品,甚至琢磨出自己的方法論,這才是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由 @陳健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