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簡單案例:如何分析用戶需求搭建用戶體系

關於用戶體系, 每個人對其的認知都有不同, 這裡將我對於用戶體系的認知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家之言, 僅供參考。

一、用戶體系是什麼?

在談用戶體系之前,

我們先談一談用戶體系是什麼。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知, 有人說是積分等級的整套系統、有人說是數值化用戶行為。

而我對此的理解是:

用戶滿足自身需求而產生的途徑。

用戶體系體系是被設計出來的, 那麼他設計的基礎即是用戶需求, 而我們為了讓用戶更方便達到他的目的(當然也包含我們自身的目標), 從而設計的一種途徑。

比如社交軟體, 我們讓使用者完善資料, 是為了讓別人更方便瞭解自己, 完成認識的訴求, 建立會員, 是基於用戶更想讓自己曝光出來得訴求。

二、用戶體系解決的問題

不同的產品由於其產品性質不同, 就會產生不同的用戶體系, 而產生不同原因我認為是因為其需求不同。

在做用戶體系之前, 我們要搞清楚, 我的產品需要使用者體系為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

例如, 社交類產品是連接人與人。 用戶之間為了建立聯繫和互動, 所需的支撐體系。 服務類產品是連接人與服務。 使用者為了獲取某些服務, 需要使用者體系記錄使用者行為及需求, 支撐完成個性化服務。 因此, 我們的用戶體系搭建的核心 應以 用戶本身需求 而搭建的一套系統。

這裡以 服務類產品為例來說明使用者體系的搭建:

作為服務類產品來講, 我這裡著重抓出兩個認為最核心需求:

精准匹配到用戶需求為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好的體驗三、眾包跑腿 的用戶需求

以筆者所在的 眾包跑腿 行業為例, 用戶角色分為兩類,

跑腿服務的需求方(使用者)跑腿服務的提供方(服務者)

那麼, 針對兩類不同的用戶角色, 用戶的需求亦不同:

使用者:省時間, 在忙、懶、急時解決用戶及時需求。 服務者:賺錢, 更高效的賺錢, 以此實現自身價值。 四、如何搭建 用戶體系

基於用戶角色的訴求不同, 這裡也分為兩個不同的用戶體系來講。

4-1 使用者 體系

使用者體系, 作為發起緊急服務的需求方, 最核心的訴求是, 有人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我的跑腿需求。 那麼基於此, 這裡簡單列出兩點, 快速、精准。

當然會有更多的訴求點, 每個訴求點下衍生的方法也不僅僅是這些, 這裡僅僅是提供了一種思路。

1.用戶需求的精准匹配問題

標籤庫, 建立用戶標籤庫, 將用戶按照標籤形式進行使用者特徵劃分, 通過使用者體系讓我們更懂用戶所需, 以此可以做更精准的訂單匹配, 以此更好滿足用戶需求。

標籤建立可以通過統計學方式, 進行使用者標籤劃分。 如使用者訂單70%集中在3km配送的使用者, 可記錄標籤“3km”, 通過標籤形式更好的與服務者匹配。
也可以通過使用者行為方式, 記錄使用者行為軌跡, 建立用戶標籤。 如經常在吃小龍蝦的使用者A, 可記錄標籤 “愛吃龍蝦”

屬性分類, 根據使用者填寫或我們收集到的使用者資料, 來對使用者進行分類。

如區域, 使用者取貨區域和送貨區域, 可以做更精准的區域分配。 我們此資料可應用與訂單預測。 如行業, 針對不同行業, 做不同的配送解決方案。

2. 用戶需求的快速匹配問題

讓用戶發單更快, 更懂用戶輸入什麼。 記錄使用者的常用行為, 如位址, 訂單類型, 以此簡化用戶的輸入, 讓用戶更快的完成需求的傳達。

4-2 服務者 體系

服務者 體系, 作為需求的服務方, 是希望通過平臺實現自身價值, 通俗來講, 就是更高效的賺錢。

那麼基於此,對於服務者來講,更多錢、更快速 的賺錢。因此這裡也簡單列了兩點

1.讓服務者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獨特能力,基於服務者所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將更高單價的訂單提供給服務者。收集服務者的能力,將更專業的訂單推送給具有該技能的服務者。品質,我們根據服務者的服務品質分,為服務者劃分出等級,針對不同等級服務者提供不同價格層次的訂單。

2. 讓服務者可以更快速的賺錢

距離,建立服務者活躍區域,即時座標,基於距離更快速的匹配。匹配,建立服務者服務標籤庫,通過訂單媒介,與希望得到此服務的使用者快速建立起匹配關係,讓匹配更有效果。如,將具有”飲品“標籤的服務者,匹配給”星巴克“標籤需求的用戶。無等待,根據服務者的行為規律,與平臺的訂單集中的區域,進行提前預測,提醒服務者某區域即將有更多單子,讓服務者提前準備。五、如何讓用戶體系運轉

用戶體系的運轉,即是用戶體系的迴圈、遷移。亦是我們基於此建立的激勵制度,以此,體系間才可形成一個正向迴圈。

而這正是通常來講大家所講的用戶激勵體系。

1. 分層制度

分層是高效的激勵手段,激勵高價值用戶、清洗無價值用戶。我們最常用的即是為使用者設計等級。

針對以用戶體系建立起的標籤庫、行為庫,需要使其流動起來,設立從一層至另一層的途徑及規則,以此才使用戶運轉起來。

如:用戶發單行為頻次的提升,將其進行分層後,我們會有不同的運營動作,對於使用者亦可享受不同層次的服務體驗。

2. 生命週期

使用者體系是具備生命週期特徵的。

以生命階段來看用戶的需求,針對不同生命階段的用戶,用戶會相互遷移,而我們設立的體系,也是為了讓用戶更多的集中在活躍期。

如:使用者特徵庫建立,發單頻次從 10單/天 到 1單/天,是用戶的生命的衰減。

針對衰減期的使用者特徵我們進行監控,然後通過產品設計或運營手段進行喚醒。

除此之外 為了使用戶體系之間進行運轉,仍有很多手段,如許可權系統、積分系統、任務系統,而這些手段的出發點均是為了使用戶體系可以運轉起來,使之相互間可流動。

以上僅為筆者自身針對于用戶體系的理解,如有不同看法,歡迎來噴!

作者:馳子,UU跑腿產品經理,互聯網圈打雜騷年,微信fengch1

本文由 @馳子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那麼基於此,對於服務者來講,更多錢、更快速 的賺錢。因此這裡也簡單列了兩點

1.讓服務者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獨特能力,基於服務者所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將更高單價的訂單提供給服務者。收集服務者的能力,將更專業的訂單推送給具有該技能的服務者。品質,我們根據服務者的服務品質分,為服務者劃分出等級,針對不同等級服務者提供不同價格層次的訂單。

2. 讓服務者可以更快速的賺錢

距離,建立服務者活躍區域,即時座標,基於距離更快速的匹配。匹配,建立服務者服務標籤庫,通過訂單媒介,與希望得到此服務的使用者快速建立起匹配關係,讓匹配更有效果。如,將具有”飲品“標籤的服務者,匹配給”星巴克“標籤需求的用戶。無等待,根據服務者的行為規律,與平臺的訂單集中的區域,進行提前預測,提醒服務者某區域即將有更多單子,讓服務者提前準備。五、如何讓用戶體系運轉

用戶體系的運轉,即是用戶體系的迴圈、遷移。亦是我們基於此建立的激勵制度,以此,體系間才可形成一個正向迴圈。

而這正是通常來講大家所講的用戶激勵體系。

1. 分層制度

分層是高效的激勵手段,激勵高價值用戶、清洗無價值用戶。我們最常用的即是為使用者設計等級。

針對以用戶體系建立起的標籤庫、行為庫,需要使其流動起來,設立從一層至另一層的途徑及規則,以此才使用戶運轉起來。

如:用戶發單行為頻次的提升,將其進行分層後,我們會有不同的運營動作,對於使用者亦可享受不同層次的服務體驗。

2. 生命週期

使用者體系是具備生命週期特徵的。

以生命階段來看用戶的需求,針對不同生命階段的用戶,用戶會相互遷移,而我們設立的體系,也是為了讓用戶更多的集中在活躍期。

如:使用者特徵庫建立,發單頻次從 10單/天 到 1單/天,是用戶的生命的衰減。

針對衰減期的使用者特徵我們進行監控,然後通過產品設計或運營手段進行喚醒。

除此之外 為了使用戶體系之間進行運轉,仍有很多手段,如許可權系統、積分系統、任務系統,而這些手段的出發點均是為了使用戶體系可以運轉起來,使之相互間可流動。

以上僅為筆者自身針對于用戶體系的理解,如有不同看法,歡迎來噴!

作者:馳子,UU跑腿產品經理,互聯網圈打雜騷年,微信fengch1

本文由 @馳子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