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那些奇異的飛機——二戰前後各國寄生式戰鬥機

漢斯喵的末日科技-德國的寄生飛機

子母連體轟炸機系統"Mistel"武器系統

"Mistel"是一種十分稀奇古怪的武器系統。 用一架無人駕駛的Ju88中型轟炸機去掉駕駛艙, 裝上3800Kg烈性>**, 形成一個巨大的彈頭。 在Ju88上面固定一架Bf109或Fw190戰鬥機。 戰鬥機駕駛員通過一套精巧的裝置操縱飛機接合體飛行, 臨近目標時將飛機對準目標, 解脫無人轟炸機, 讓無人機沖向目標。 一共生產了250架, 大部分用於東線作戰, 沒有什麼戰果。 因為這種東西機動性很差, 遇到對方戰鬥機, 只能倉促將轟炸機拋棄, 顧不上襲擊什麼目標。

小個子惡魔ARE381寄生式微型火箭動力截擊機

德國ARE381寄生式微型截擊機方案, 帶有裝甲的管狀結構機體掛在轟炸機機腹下(類似於日本的櫻花自殺機)。 安裝有一台小型的沃爾特(Walter)509B型火箭發動機, 只能夠提供有限的動力, 因此, 所以ARE381的設計方案都需要由Arado234C-3四發噴氣式轟炸機攜帶, 在飛臨被攻擊目標(設想為盟軍的轟炸機編隊)時, 將ArE381放下, 由火箭發動機驅動對目標實施攻擊後依靠滑翔著陸, 機腹底部安裝有著陸滑撬, 降落時機尾打開減速傘。

ArE381I擁有一個橫截面為圓形的機身, 機頭部位設有一個圓形小窗, 為飛行員提供有限的視野。 整個機身擁有一層5毫米厚的裝甲防護。 由於駕駛艙空間極為狹小, 飛行員必須採取俯臥姿勢。 在其前方有一塊可移去的140毫米(5.5英寸)厚的防彈玻璃。 機身內部兩側在駕駛員肘部各設有一塊突起, 駕駛員兩腿邊是兩個C-液箱, 腳後部是T-液箱。 筆直的機翼位於機身中段, 機背突出部是航炮的外罩, 內部安裝有1門MK108型30毫米航炮, 備彈60發。 ArE381I擁有一個雙垂尾, 在略靠機尾前部有一台HWK109-509A型火箭發動機。 機腹有一個可收放式的著陸滑撬,著陸時還可以從機身上部放出一個降落傘。駕駛員必須通過駕駛艙上方的一個艙蓋進出,因此必須在ArE381I被掛載在Arado234C-3四發噴氣式轟炸機之前就進入駕駛艙。而一旦進入了就無法再出來,遇到緊急情況時只能坐以待斃。

ARE381寄生式微型截擊機剛剛被母機投放。

ARE381寄生式微型截擊機剛剛被母機投放。

ArE381截擊機

製造公司 Arado Flugzeugwerke GmdH

用 途 火箭動力截擊機(E381-I)

最大速度 900KM/h

外形尺寸 翼展:5M 長:4.95M

簡 介 火箭動力截擊機,E381-I是第一種設計,由Arado 234C-3四發噴氣轟炸機攜帶,在臨近攻擊目標(盟軍轟炸機編隊)時點火,攻擊目標後滑翔著陸。飛機有較重的裝甲,由一台Walter HWK109-509A-2火箭發動機推動,裝兩門MK 108/30mm機炮,各帶45發炮彈,駕駛員通過和母機相連的艙口進入飛機。由於飛行員在母機飛行時進入飛機很困難,對第一次設計進行修改,即E381-II.將座艙蓋改為側面打開,用帶巡航燃燒室的HWK 109-509B型發動機取代原發動機,用RZ 73旋轉穩定火箭彈取代機炮。

梅肯號飛艇

簡介 梅肯號飛艇長240米,直徑約40米,有堅固的鋁合金外殼,容積達18萬立方米,裡面是12個充滿氦氣的大隔間,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可以在空中飄浮飛行。1935年,美國海軍齊柏林式飛艇“梅肯”號在加州海岸墜毀,標誌著航空史上一次獨特試驗的悲慘結局。“梅肯”號和美國海軍命運多舛的齊柏林式飛艇項目的故事素來在軍事歷史學家和狂熱的航空愛好者當中獨具號召力。過去數十年,斯坦福大學大量師生和校友對“梅肯”號進行了研究,他們的努力對最終揭開“空中航母”塵封已久的故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固特異公司開始建造“梅肯”號及其姊妹飛艇“阿克倫”號時,美國海軍對這一項目寄予厚望。與充氣式飛艇不同,“梅肯”號和“阿克倫”號的堅固外殼全部是用鋁合金材料製造,飛艇長785英尺(相當239米),可搭載5架“雀鷹”雙翼單座戰鬥偵察機,裡面有12個充滿氦氣的大隔間,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可以在空中漂浮飛行。據莫費特機場歷史學家稱,海軍計畫將“梅肯”號及其“雀鷹”雙翼偵察機作為遠端偵察機供太平洋艦隊使用,向海軍艦隻提供來自空中和海上迫在眉睫的威脅的預警。

建造背景 1900年,德國的齊伯林伯爵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飛艇——LZ-l號。很快飛艇就登上戰場,1915年,德國出動LZ-38型“齊柏林”飛艇對英國進行空襲,飛艇成為最早用於戰爭的航空器。一戰結束後,美國軍方立即開始研製硬式飛艇,提高海軍的空中偵察能力,用以對付日益強大的日本海軍。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斥資600萬美元(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算鉅資了),造出了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巨無霸——“阿克倫”號(ZRS-4 USS Akron)和“梅肯”號。“梅肯”號長240米,直徑約40米,有堅固的鋁合金外殼,容積達18萬立方米,裡面是12個充滿氦氣的大隔間,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可以在空中飄浮飛行。

梅肯號飛艇-搭載武器

梅肯號飛艇 “梅肯”號飛艇也被稱為“空中航母”,因為它可以搭載5架偵察機。飛機通過飛艇上的一種特殊的“秋千”式裝置進行釋放和回收,經過專門培訓的飛行員可以在半空中自由的操縱它們,這些偵察機可以伴隨飛艇大範圍巡邏而不用降落。儘管總重達到200噸,但由於採用8台動力強勁的汽油發動機,飛艇每小時的飛行速度仍可達到129公里以上。按計劃,飛艇和搭載的偵察機將作為遠端偵察力量,為太平洋艦隊提供空中和海上預警。美國海軍希望這些滯空能力超強的“空中航母”可以在太平洋沿岸築起一道空中防線。“梅肯”號可搭載5架寇蒂斯公司生產的F9C-2型“雀鷹”雙翼戰鬥/偵察機。該機重約1.25噸,這些偵察機離開飛艇還算容易,但想要返回就難了,這要求飛行員具備極高的技巧。首先,飛機航速必須與“梅肯”號保持一致,然後接近“秋千”吊鉤,把自己飛機上的固定著艦鉤套進“秋千”的圓環內。與此同時,“梅肯”號上的回收人員會放下回收架固定住飛機機身,一旦回收架和機身“對接”完畢,飛行員的任務即告完成,之後就是啟動吊車,把飛機“吊”回飛艇內的機庫裡。

關於“梅肯”號“空中航母”還有一則逸聞。1934年7月,羅斯福總統乘坐“休斯頓”號巡洋艦去夏威夷,“梅肯”號的艇長聽聞一時興起,竟然臨時搞演習,要飛行員在茫茫太平洋上尋找總統的艦隊。因為當時還沒有雷達,目視搜索目標的難度非常大。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飛行員找到了總統的艦隊,愛出風頭的飛行員甚至用“俯衝轟炸”的方式為總統空投了一份當天的報紙,表現甚是囂張。有人要把“梅肯”號的艇長告上軍事法庭,但羅斯福總統卻並不生氣,因為這證明了“空中航母”的偵察能力很強。

F9C-2型“雀鷹”雙翼戰鬥/偵察機

1931 年 6 月,蘇聯空軍科學研究院的弗拉基米爾·謝爾蓋耶維奇·瓦赫密士洛夫(Vladimir Sergeyevich Vakhmistrov)提出了一種為轟炸機護航的方法:將戰鬥機安放在轟炸機的機翼上。

這就是著名的 Zveno 計畫(通常譯作連環),亦稱寄生戰鬥機計畫,這將是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計畫。

Zveno-1 第一個方案是兩架 I-4(設計局內部編號 ANT-5)戰鬥機安裝在一架雙發全金屬轟炸機 TB-1 機翼表面上方,整個系統的起飛重量超過一萬二千公斤。

做為母機的 TB-1 轟炸機是圖波列夫精心設計的精品,長 18 米,翼展 28.7 米,使用兩台 BMW-VI 或 M-17 發動機,使用前者時正常起飛重量 4,227 公斤,最大起飛重量 6,762 公斤,翼載 56.4kg/m2,起飛速度 184 公里/小時,3,000 米速度 175 公里/小時,航程 575 公里,升限 4,920 米,使用後者正常起飛重量 4,520 公里,最大起飛重量 6,810 公斤,翼載 56.8 公斤/平方米,起飛速度 178 公里/小時,3,000 米速度 174 公里/小時,航程 1,000 公里,升限 4,830 米,該機自衛武器為 6 挺 7.62 毫米 DA-2 機槍,可攜帶 1,000 公斤炸彈。TB-1 開始生產於 1929 年,一直到 1932 年才停止生產,在紅軍一線部隊一直服役到 1936 年。該機可靠性很好,服役期間沒有發生任何因設計原因造成的事故。

TB-1 型全金屬轟炸機,開創了一個時代的傑作

做為子機的 I-4 單座戰鬥機也是圖波列夫的作品,該機是蘇聯第一種全金屬戰鬥機,共製造了 369 架。為了進行試驗,對該機專門進行改造,稱為 I-4 Zveno,改用一台 420/525 馬力的 Gnome-Rhone Jupiter-VI 發動機,武器為 2 挺 7.62 毫米機槍,機翼下還可以掛 4 枚小型炸彈。

I-4 單座戰鬥機,看到了圖波列夫對全金屬單翼戰機的熱情

在 Zveno-1 中,I-4 戰鬥機將它們的起落架滑輪通過一個管狀的金字塔框架(如同一個三角架)固定在轟炸架機翼上。I-4 的尾翼固定在一個可折疊的三腳支架上,支架的打開由轟炸機飛行員在座艙內通過控制線完成,而 I-4 的尾翼的擺脫,由戰鬥機駕駛員完成。

Zveno-1 的第一次試飛在 1931 年 12 月 3 日,兩架 I-4bis 戰鬥機在三千米高空同時脫離母機。依照試驗得出的結論,由於不需要起飛和爬升,I-4 戰鬥機的航程將由 341 英里增加至372英里,同時,TB-1 在正常載彈量的作戰半徑 217 至 248 英里之內將得到 I-4 的全程護航,證明了寄生戰鬥機計畫是可行的。

待飛的 Zveno-1 子母機

機腹有一個可收放式的著陸滑撬,著陸時還可以從機身上部放出一個降落傘。駕駛員必須通過駕駛艙上方的一個艙蓋進出,因此必須在ArE381I被掛載在Arado234C-3四發噴氣式轟炸機之前就進入駕駛艙。而一旦進入了就無法再出來,遇到緊急情況時只能坐以待斃。

ARE381寄生式微型截擊機剛剛被母機投放。

ARE381寄生式微型截擊機剛剛被母機投放。

ArE381截擊機

製造公司 Arado Flugzeugwerke GmdH

用 途 火箭動力截擊機(E381-I)

最大速度 900KM/h

外形尺寸 翼展:5M 長:4.95M

簡 介 火箭動力截擊機,E381-I是第一種設計,由Arado 234C-3四發噴氣轟炸機攜帶,在臨近攻擊目標(盟軍轟炸機編隊)時點火,攻擊目標後滑翔著陸。飛機有較重的裝甲,由一台Walter HWK109-509A-2火箭發動機推動,裝兩門MK 108/30mm機炮,各帶45發炮彈,駕駛員通過和母機相連的艙口進入飛機。由於飛行員在母機飛行時進入飛機很困難,對第一次設計進行修改,即E381-II.將座艙蓋改為側面打開,用帶巡航燃燒室的HWK 109-509B型發動機取代原發動機,用RZ 73旋轉穩定火箭彈取代機炮。

梅肯號飛艇

簡介 梅肯號飛艇長240米,直徑約40米,有堅固的鋁合金外殼,容積達18萬立方米,裡面是12個充滿氦氣的大隔間,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可以在空中飄浮飛行。1935年,美國海軍齊柏林式飛艇“梅肯”號在加州海岸墜毀,標誌著航空史上一次獨特試驗的悲慘結局。“梅肯”號和美國海軍命運多舛的齊柏林式飛艇項目的故事素來在軍事歷史學家和狂熱的航空愛好者當中獨具號召力。過去數十年,斯坦福大學大量師生和校友對“梅肯”號進行了研究,他們的努力對最終揭開“空中航母”塵封已久的故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固特異公司開始建造“梅肯”號及其姊妹飛艇“阿克倫”號時,美國海軍對這一項目寄予厚望。與充氣式飛艇不同,“梅肯”號和“阿克倫”號的堅固外殼全部是用鋁合金材料製造,飛艇長785英尺(相當239米),可搭載5架“雀鷹”雙翼單座戰鬥偵察機,裡面有12個充滿氦氣的大隔間,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可以在空中漂浮飛行。據莫費特機場歷史學家稱,海軍計畫將“梅肯”號及其“雀鷹”雙翼偵察機作為遠端偵察機供太平洋艦隊使用,向海軍艦隻提供來自空中和海上迫在眉睫的威脅的預警。

建造背景 1900年,德國的齊伯林伯爵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飛艇——LZ-l號。很快飛艇就登上戰場,1915年,德國出動LZ-38型“齊柏林”飛艇對英國進行空襲,飛艇成為最早用於戰爭的航空器。一戰結束後,美國軍方立即開始研製硬式飛艇,提高海軍的空中偵察能力,用以對付日益強大的日本海軍。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斥資600萬美元(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算鉅資了),造出了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巨無霸——“阿克倫”號(ZRS-4 USS Akron)和“梅肯”號。“梅肯”號長240米,直徑約40米,有堅固的鋁合金外殼,容積達18萬立方米,裡面是12個充滿氦氣的大隔間,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可以在空中飄浮飛行。

梅肯號飛艇-搭載武器

梅肯號飛艇 “梅肯”號飛艇也被稱為“空中航母”,因為它可以搭載5架偵察機。飛機通過飛艇上的一種特殊的“秋千”式裝置進行釋放和回收,經過專門培訓的飛行員可以在半空中自由的操縱它們,這些偵察機可以伴隨飛艇大範圍巡邏而不用降落。儘管總重達到200噸,但由於採用8台動力強勁的汽油發動機,飛艇每小時的飛行速度仍可達到129公里以上。按計劃,飛艇和搭載的偵察機將作為遠端偵察力量,為太平洋艦隊提供空中和海上預警。美國海軍希望這些滯空能力超強的“空中航母”可以在太平洋沿岸築起一道空中防線。“梅肯”號可搭載5架寇蒂斯公司生產的F9C-2型“雀鷹”雙翼戰鬥/偵察機。該機重約1.25噸,這些偵察機離開飛艇還算容易,但想要返回就難了,這要求飛行員具備極高的技巧。首先,飛機航速必須與“梅肯”號保持一致,然後接近“秋千”吊鉤,把自己飛機上的固定著艦鉤套進“秋千”的圓環內。與此同時,“梅肯”號上的回收人員會放下回收架固定住飛機機身,一旦回收架和機身“對接”完畢,飛行員的任務即告完成,之後就是啟動吊車,把飛機“吊”回飛艇內的機庫裡。

關於“梅肯”號“空中航母”還有一則逸聞。1934年7月,羅斯福總統乘坐“休斯頓”號巡洋艦去夏威夷,“梅肯”號的艇長聽聞一時興起,竟然臨時搞演習,要飛行員在茫茫太平洋上尋找總統的艦隊。因為當時還沒有雷達,目視搜索目標的難度非常大。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飛行員找到了總統的艦隊,愛出風頭的飛行員甚至用“俯衝轟炸”的方式為總統空投了一份當天的報紙,表現甚是囂張。有人要把“梅肯”號的艇長告上軍事法庭,但羅斯福總統卻並不生氣,因為這證明了“空中航母”的偵察能力很強。

F9C-2型“雀鷹”雙翼戰鬥/偵察機

1931 年 6 月,蘇聯空軍科學研究院的弗拉基米爾·謝爾蓋耶維奇·瓦赫密士洛夫(Vladimir Sergeyevich Vakhmistrov)提出了一種為轟炸機護航的方法:將戰鬥機安放在轟炸機的機翼上。

這就是著名的 Zveno 計畫(通常譯作連環),亦稱寄生戰鬥機計畫,這將是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計畫。

Zveno-1 第一個方案是兩架 I-4(設計局內部編號 ANT-5)戰鬥機安裝在一架雙發全金屬轟炸機 TB-1 機翼表面上方,整個系統的起飛重量超過一萬二千公斤。

做為母機的 TB-1 轟炸機是圖波列夫精心設計的精品,長 18 米,翼展 28.7 米,使用兩台 BMW-VI 或 M-17 發動機,使用前者時正常起飛重量 4,227 公斤,最大起飛重量 6,762 公斤,翼載 56.4kg/m2,起飛速度 184 公里/小時,3,000 米速度 175 公里/小時,航程 575 公里,升限 4,920 米,使用後者正常起飛重量 4,520 公里,最大起飛重量 6,810 公斤,翼載 56.8 公斤/平方米,起飛速度 178 公里/小時,3,000 米速度 174 公里/小時,航程 1,000 公里,升限 4,830 米,該機自衛武器為 6 挺 7.62 毫米 DA-2 機槍,可攜帶 1,000 公斤炸彈。TB-1 開始生產於 1929 年,一直到 1932 年才停止生產,在紅軍一線部隊一直服役到 1936 年。該機可靠性很好,服役期間沒有發生任何因設計原因造成的事故。

TB-1 型全金屬轟炸機,開創了一個時代的傑作

做為子機的 I-4 單座戰鬥機也是圖波列夫的作品,該機是蘇聯第一種全金屬戰鬥機,共製造了 369 架。為了進行試驗,對該機專門進行改造,稱為 I-4 Zveno,改用一台 420/525 馬力的 Gnome-Rhone Jupiter-VI 發動機,武器為 2 挺 7.62 毫米機槍,機翼下還可以掛 4 枚小型炸彈。

I-4 單座戰鬥機,看到了圖波列夫對全金屬單翼戰機的熱情

在 Zveno-1 中,I-4 戰鬥機將它們的起落架滑輪通過一個管狀的金字塔框架(如同一個三角架)固定在轟炸架機翼上。I-4 的尾翼固定在一個可折疊的三腳支架上,支架的打開由轟炸機飛行員在座艙內通過控制線完成,而 I-4 的尾翼的擺脫,由戰鬥機駕駛員完成。

Zveno-1 的第一次試飛在 1931 年 12 月 3 日,兩架 I-4bis 戰鬥機在三千米高空同時脫離母機。依照試驗得出的結論,由於不需要起飛和爬升,I-4 戰鬥機的航程將由 341 英里增加至372英里,同時,TB-1 在正常載彈量的作戰半徑 217 至 248 英里之內將得到 I-4 的全程護航,證明了寄生戰鬥機計畫是可行的。

待飛的 Zveno-1 子母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