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鄰水人,2018年工作如何干?看這裡!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是貧困縣摘帽之年, 也是建設經濟強縣、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 如何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加快建成美麗繁榮和諧鄰水?1月以來, 鄰水縣委召開第39次常委會和十三屆七次全體會議, 總結2017年工作, 謀劃佈局2018年工作, 著力聚焦十個“發力點”, 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突破。

圍繞40周年獻禮, 抓實改革開放

抓住改革開放40周年機遇, 實現深化改革有新突破、全面開放有新成果。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在扎實推進各領域改革事項的同時,

重點抓好行政審批體制改革、國資國企改革和工作推進機制創新。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 推進全面開放合作。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 積極加強國際合作, 密切與德國、俄羅斯、東南亞等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繫, 力爭引進更多外資企業;切實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合作, 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做深做實重慶文章, 持續深化“兩地四方”合作, 積極對接省委省政府“四項重點工程”, 借助廣安開放合作平臺和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產業的機遇, 切實將區域版塊經濟做大做強。

堅持方式創新和形式創新, 推進投資促進工作。 始終把投資促進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 創新招商方式,

豐富形式載體, 抓住中省市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機遇, 積極舉辦系列投資促進專題活動, 力爭全年引進專案110個、到位資金85億元以上。

圍繞經濟穩增長, 抓實專案投資

緊扣全縣經濟穩定增長, 充分發揮專案投資的拉動作用。 繼續實施以產業為主的“項目年”工作, 千方百計爭大專案、好專案, 全力以赴擴大有效投資、提升投資效率。

積極對接中省市投資投向, 圍繞產業謀劃爭取一批重大項目, 確保有更多更大的專案進入中省計畫內, 專案爭取增長20%以上, 獲得中省補助資金30億元以上。

加快推進向陽橋水庫、省道406等省市縣116個重點項目建設, 實施專案推進“五個一”機制, 加大責任落實、現場調度、跟蹤督查力度, 掛圖作戰, 定期交帳,

推動各類重點項目建設提速。

圍繞產業發展, 抓實創新驅動

圍繞建設經濟強縣這一目標, 依靠全面創新驅動、優質產業帶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建設先進製造業強縣, 實施主導產業增量提質行動。 加快建設城南機電園、高灘川渝合作示範園的孵化、研發、檢驗檢測中心, 真正實現“雙核驅動”。 啟動5平方公里軍民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 力爭培育軍民融合企業5戶以上, 大力發展“三新”產業和高端裝備製造業, 爭取產值突破200億元。

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縣, 實施業態拓展計畫。 提升縣城北部、西部、南部三大商圈集聚功能, 重點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健康養老等新興先導產業, 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2%以上。

建設旅遊強縣,

實施旅遊專案建設大會戰。 立足“三山兩河”“六區”, 承接成渝兩地“雙核共振”輻射, 加快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力爭全年旅遊收入增長30%以上。

圍繞鄉村振興, 抓實“三農”工作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和“四個好”目標,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推進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

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加快完成“多權同確”頒證, 積極探索“三權分置”工作, 不斷拓展農村產權融資範圍, 多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力爭集體經濟超10萬元的村達40個以上。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形成“四主六特”產業與農產品加工、農業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體系, 力爭新建現代農業產業基地5個以上。 提升農業科技和裝備應用水準,

力爭新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42個、龍頭企業2戶、農產品品牌20個以上。 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 加快建設田園綜合體和3個鄉村旅遊基地,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加強農業農村基礎工作。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 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圍繞貧困縣摘帽, 抓實脫貧攻堅

鎖定“貧困縣摘帽”目標, 全縣動員、精准施策, 確保完成30個貧困村摘帽、1.1萬貧困人口脫貧, 高標準通過貧困縣摘帽考核驗收。

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實施特色產業、庭院經濟、利益聯結和勞務經濟“四大增收計畫”, 做實產業就業、住房保障、教育醫療、政策兜底、內生動力、全域脫貧、問題整改、成果鞏固“八大扶貧文章”,探索創新體制機制,全域同步推進脫貧攻堅。

以提高脫貧攻堅實效為導向,持續深入結對幫扶,扎實推進精准施策,確保脫貧品質。大力統籌整合資金,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加強扶貧用人機制建設,形成人人抓扶貧的良好氛圍。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專項治理,完善督查巡查和考核評估機制,努力實現廉潔扶貧、陽光扶貧。

圍繞協調發展,抓實城鄉建設

圍繞“一核引領,九組團支撐,交通網絡紐帶”,持續打好城鎮建設大會戰和交通建設大會戰,加快構建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

城鎮建設大會戰。統籌推進縣城“五大片區”建設,重點抓好中部舊城有機更新、西部城市形象設計、東部文旅文創建設、南部孵化園建設和北部基礎設施完善。大力推進省級百鎮試點,加快建設豐禾、九龍等全國重點鎮和其他中心場鎮,積極申報柑子、高灘、袁市、石滓4個省級特色場鎮,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巴山新居”30個。

交通建設大會戰。圍繞建設交通強縣,積極跟蹤對接城宣大鄰高速公路、省道407、東環線、廣鄰快速通道、長鄰渝快速通道等重點專案,加快推進省道202、省道208、省道406、北出口等62個重點項目,大力實施渡改橋、旅遊路產業路及貧困村路網建設,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圍繞民生民本,抓實社會保障

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標準,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辦民生實事。持續實施省市民生工程,謀劃一批縣辦民生項目,民生投入繼續保持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70%以上。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動實施全民參保計畫,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集中管理,進一步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建設職業教育中心,大力開展“三進校園”和“四進課堂”活動,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試點縣建設。

深入推進“健康鄰水”建設。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推進健康縣城試點工作,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營造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

不斷推進文化繁榮發展。圍繞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重點實施文化惠民、樂民工程,塑造鄰水文化名牌,爭創四川省第五屆文明縣城。

圍繞美麗鄰水,抓實污染防治

全面落實“水十條”“土地十條”“大氣十條”,持續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深入推進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完成中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爭創省級生態縣。

抓好系統治理。深入實施“潔淨水行動”,全面落實“河長制”,城鄉汙水處理廠(站)的建成率和運行率達100%,管網配套率和汙水處理率分別達70%、80%,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落實“三山”和“兩河”流域生態修復保護,重點實施好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專案,加強監管和治理,圍繞重點區域抓好綠化彩化美化工作。

強化執法監管。建立全縣統一的生態環境品質監測網路,落實環境保護機構垂直管理改革,健全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確保萬元GDP能耗下降3.5%以上。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迴圈經濟。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畫,強化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示範區。

圍繞健康發展,抓實風險防範

圍繞發展,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堅決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開展真實底數調查摸底,掌握資產負債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規範舉債行為,嚴格實行預算和限額管理。

堅決防範化解企業債務風險,積極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多方位拓展企業融資管道,切實降低企業杠杆率。強化金融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堅決防範化解社保支付風險,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堅決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加強房地產調控,防止房價大起大落。堅決防範化解市場經濟秩序風險,持續鞏固“雙違”治理成果,緊盯招投標、國有資產處置、土地招拍掛、政府採購、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重規範、強懲處,全力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經營環境。

圍繞和諧穩定,抓實法治鄰水

堅守法治底線,大走群眾路線,構建“和諧善治、尚法守制、安定有序”的法治鄰水格局,加快依法治縣進程,統籌抓好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大力推動司法改革工作,持續推進法紀“雙七進”和基層法治示範創建活動,爭創省級法治示範縣。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面加強綜治中心、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等基層基礎建設,強力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打好“宣傳教育預防戰、戒毒康復整治戰、外流販毒殲滅戰、涉毒犯罪攻堅戰”四大戰役,實現外流販毒關注縣摘帽。

強化社會穩定風險預測預警預防,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健全完善多元矛盾化解機制,持續開展信訪工作“五大集中攻堅行動”。不斷創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手段,堅決守住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三條底線”,積極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

做實產業就業、住房保障、教育醫療、政策兜底、內生動力、全域脫貧、問題整改、成果鞏固“八大扶貧文章”,探索創新體制機制,全域同步推進脫貧攻堅。

以提高脫貧攻堅實效為導向,持續深入結對幫扶,扎實推進精准施策,確保脫貧品質。大力統籌整合資金,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加強扶貧用人機制建設,形成人人抓扶貧的良好氛圍。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專項治理,完善督查巡查和考核評估機制,努力實現廉潔扶貧、陽光扶貧。

圍繞協調發展,抓實城鄉建設

圍繞“一核引領,九組團支撐,交通網絡紐帶”,持續打好城鎮建設大會戰和交通建設大會戰,加快構建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

城鎮建設大會戰。統籌推進縣城“五大片區”建設,重點抓好中部舊城有機更新、西部城市形象設計、東部文旅文創建設、南部孵化園建設和北部基礎設施完善。大力推進省級百鎮試點,加快建設豐禾、九龍等全國重點鎮和其他中心場鎮,積極申報柑子、高灘、袁市、石滓4個省級特色場鎮,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巴山新居”30個。

交通建設大會戰。圍繞建設交通強縣,積極跟蹤對接城宣大鄰高速公路、省道407、東環線、廣鄰快速通道、長鄰渝快速通道等重點專案,加快推進省道202、省道208、省道406、北出口等62個重點項目,大力實施渡改橋、旅遊路產業路及貧困村路網建設,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圍繞民生民本,抓實社會保障

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標準,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辦民生實事。持續實施省市民生工程,謀劃一批縣辦民生項目,民生投入繼續保持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70%以上。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動實施全民參保計畫,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集中管理,進一步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建設職業教育中心,大力開展“三進校園”和“四進課堂”活動,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試點縣建設。

深入推進“健康鄰水”建設。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推進健康縣城試點工作,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營造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

不斷推進文化繁榮發展。圍繞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重點實施文化惠民、樂民工程,塑造鄰水文化名牌,爭創四川省第五屆文明縣城。

圍繞美麗鄰水,抓實污染防治

全面落實“水十條”“土地十條”“大氣十條”,持續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深入推進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完成中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爭創省級生態縣。

抓好系統治理。深入實施“潔淨水行動”,全面落實“河長制”,城鄉汙水處理廠(站)的建成率和運行率達100%,管網配套率和汙水處理率分別達70%、80%,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落實“三山”和“兩河”流域生態修復保護,重點實施好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專案,加強監管和治理,圍繞重點區域抓好綠化彩化美化工作。

強化執法監管。建立全縣統一的生態環境品質監測網路,落實環境保護機構垂直管理改革,健全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確保萬元GDP能耗下降3.5%以上。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迴圈經濟。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畫,強化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示範區。

圍繞健康發展,抓實風險防範

圍繞發展,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堅決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開展真實底數調查摸底,掌握資產負債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規範舉債行為,嚴格實行預算和限額管理。

堅決防範化解企業債務風險,積極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多方位拓展企業融資管道,切實降低企業杠杆率。強化金融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堅決防範化解社保支付風險,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堅決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加強房地產調控,防止房價大起大落。堅決防範化解市場經濟秩序風險,持續鞏固“雙違”治理成果,緊盯招投標、國有資產處置、土地招拍掛、政府採購、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重規範、強懲處,全力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經營環境。

圍繞和諧穩定,抓實法治鄰水

堅守法治底線,大走群眾路線,構建“和諧善治、尚法守制、安定有序”的法治鄰水格局,加快依法治縣進程,統籌抓好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大力推動司法改革工作,持續推進法紀“雙七進”和基層法治示範創建活動,爭創省級法治示範縣。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面加強綜治中心、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等基層基礎建設,強力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打好“宣傳教育預防戰、戒毒康復整治戰、外流販毒殲滅戰、涉毒犯罪攻堅戰”四大戰役,實現外流販毒關注縣摘帽。

強化社會穩定風險預測預警預防,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健全完善多元矛盾化解機制,持續開展信訪工作“五大集中攻堅行動”。不斷創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手段,堅決守住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三條底線”,積極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