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2017的法治廣安建設都在這了,你滿意嗎?

故事一:

22天跨省扣劃“老賴”賠償款63萬

1月5日, 對岳池縣新場鎮賀家堂村貧困戶文兵一家來說, 可謂新的開始。 陽光司法驅散了多年密佈在他們心頭的愁雲。

當天上午9點半, 癱瘓在床的文兵迎來了3名特殊的客人——岳池法院執行局庭長及執行員。 簡單自我介紹後, 該局庭長吳建華說明來意:“扣除訴訟費, 你的賠償款62.8萬元, 過兩天就會到賬, 今天我們來核實帳戶與委託人情況。 ”

聽到喜訊後, 56歲的文兵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因6年前的一場車禍, 他不幸癱瘓, 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 經鑒定為一級傷殘。

文兵原是一名技術嫺熟的電工,

妻子是勤快的莊稼人, 兩人育有一子, 原本小日子過得還不錯, 但2011年底飛來橫禍, 美好的生活被無情擊碎。

當時, 貴陽一家電力公司為搶修某工地高壓線路急需電工。 在包工頭的組織下, 文兵及其他民工連夜趕赴工地。 途中, 文兵乘坐的小車與重型罐式貨車相撞。

昏迷三天醒來後的文兵生不如死。 家裡的頂樑柱如今只能在床上度過後半生, 誰也接受不了。 為治療, 文兵一家債臺高築, 欠下30多萬元。 2014年, 他家被認定為貧困戶。

“多年來, 老伴、兒子都圍著我一個人轉。 ”文兵愧疚萬分, 老伴每兩小時就得為他翻一次身, 還要照顧孫女、做農活;兒子、兒媳替他奔波打官司, 幾個月前得到滿意判決後, 才去重慶務工。

官司一波三折。 上班途中遭遇車禍, 法院判定為工傷, 而電力公司卻以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文兵未實際做工等為由拒不理賠。 從未得到相關賠償, 到賠償款協商不一致, 再到“老賴”拒不執行賠償款, 他們隨著官司的進展而焦慮、彷徨。

“好在司法公正, 為我們討回了公道!”電話採訪中, 文兵的兒子文武感慨萬分。 文兵的案子經過一審、二審、發回重審、再審五次判決, 從岳池法院起訴至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到省高級人民法院, 最後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賠償款比最初的判決高出了近30萬元, 共63萬餘元。

好事將近, 卻又橫生枝節——該公司不按生效判決履行賠償義務。 2017年11月1日, 文武向岳池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當天, 岳池法院立案執行, 利用最高法院網路查控系統查得該公司的帳戶餘額,

當即裁定凍結該帳號存款65萬餘元(含賠償款、執行費)。 在依法送達相關法律文書後, 該公司仍不自覺履行賠償義務。 22天后, 岳池法院裁定扣劃該公司存款65萬餘元。

耗時6年, 討回了應有的賠償款63萬餘元;岳池法院僅用22天全部執行到位;整個訴訟過程, 公平、公正與公開。 文兵一家深刻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與溫度。

自此, 他們重燃了生活的信心與希望。

故事二:

深受群眾青睞的法治“診所”

“田警官, 工地拖欠了我半年多的工資, 該咋辦喲?”“法官, 我物件的家人反對我和他結婚, 您來評評理!”……1月30日早上8點半, 剛到上班時間, 華鎣市工業發展區法治服務中心已熱鬧非凡。 接待區, 工作人員田慧勤同華鎣市人民法院派駐來輪流值班的法官,

正忙著開展法治“會診”。

華鎣市工業發展區法治服務中心的律師在為園區企業員工普法及調解糾紛

每週二、四, 是該法治服務中心與法檢司及相關部門的聯合“會診日”。 在該中心周邊的群眾及工業園區裡的企業、員工眼裡,

“會診日”就是法治“逢場日”。 他們中的多數是掐準時間點來“趕場”。

手機鈴聲一遍遍響起, 不時打斷正在現場處理法治難題的田慧勤。 電話內容大多是園區企業負責人邀請他進企業為職工上法治課。 過去, 園區企業與他的互動並未如此頻繁, 企業也從過去被動學法變成主動學法。

變化始於法治服務中心成立。 2015年, 華鎣在全市率先將法律服務前置到工業園區, 創新設立法治服務中心, 將原有警務室打造升級為法治服務中心, 實行華鎣市依法治市辦、執法部門、工業園區“共商、共建、共責”工作模式。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田慧勤說, 法治服務中心場地、經費都有保障, 加上與執法部門聯動調解, 使一些棘手的社會問題迎刃而解, “我們實行‘一條龍’服務,對於超出我們能力、不能解決的,會轉交相關職能部門,跟蹤協調處理。”

田慧勤說,發展區有80多家企業、職工7000多人,發展區及周邊群眾超過4萬人,生產生活中,征地糾紛、勞資糾紛、鄰里衝突等矛盾在所難免。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便成為重要課題。過去因警務室性質單一、人力有限,許多矛盾不能得到及時調解,

不僅影響公共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還會阻礙企業及經濟發展。

田慧勤認為,最大的改變是發展區的事務從過去不願管到大膽管、從無人管到專人管、從單一管到聯動管。而這種改變也讓發展區全面實現了“兩少兩無”目標,即刑事案件減少、治安案件減少,無安全事故、無交通事故。

法治服務中心成立以來,以“為企排難、為民解憂”為宗旨,主動服務園區企業、從業人員、園區群眾,努力滿足群眾與日俱增的法治訴求,集中司法資源、執法資源靠前服務園區建設、保障經濟發展,成為群眾口口相傳的“和事佬”。

去年8月,法治服務中心成功調解的一起勞動糾紛就是生動事例。田慧勤回憶說,當時通過摸底調查,瞭解到該事件後便立即與當地人社、司法、公安等部門合力調解,最終幫30多名職工追回工資30余萬元。

“不趁熱打鐵,就調解不下來。”田慧勤說,如果不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就可能誘發群體性事件,為此,調解人員熬了三天三夜,才圓滿解決了勞動糾紛。

小小的法治服務中心,加上“穿針引線”的調解能手,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找到了化解矛盾、解決糾紛的好去處,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促進了大和諧。

舉措成效:

剛剛過去的2017年,沿著法治廣安建設的路線圖,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依法治市作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基礎工程,放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地位,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堅定不移將各項事業納入法治化軌道。

法治良序初建,法治力量更凝聚起發展活力。2017年,廣安經濟增速持續快於全國全省;廣安法治服務脫貧攻堅受到中、省的肯定和好評;全市總體呈現經濟綜合實力整體跨越提升、民生改善邁上新臺階、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幹部群眾奮發有為的良好局面。

在經濟斬獲喜人成績的同時,我市在法治領域也榮譽加身:武勝縣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範區”;華鎣市祿市鎮小學、武勝縣飛龍鎮初級中學被中央綜治委授予第三屆普法教育“零犯罪學校”;廣安區、前鋒區、武勝縣被表彰為全省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

這一切都源于我市明晰工作思路,採取強有力的舉措,深入推進依法治市工作,鞏固法治良序。

堅持固本夯基,確保提質增效。建立健全組織體系,建立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增強領導力量,各地各部門均成立由黨委(部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書記(分管領導)為常務副組長的依法治理領導小組;市縣鄉村四級均設立了依法治理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機構,市縣鄉領導小組辦公室均設於黨委辦並掛牌運行,市縣兩級依法治理辦專職副主任配備實現全覆蓋。

無論案件大小,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實行辦案品質終身負責制,深入推進公正高效權威司法建設,有效破解“三難”——健全覆蓋全國的網路化、自動化查控體系和信用懲戒體系,破解生效判決執行難;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破解庭審實質化難;建成涉案財物集中保管中心7個、政法部門集中保管中心15個,破解涉案財物規範化管理難。

常規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持續深入推進依法執政、科學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會法治等工作,扎實推動法治工作落地實施。創新依法治理,在工業園區打造集法律諮詢、矛盾化解、便民訴訟為一體的法律服務中心,服務經濟法治;創新建立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制度,嚴格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設立“家事法庭”,化解群眾身邊的矛盾,築牢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石。

“我們實行‘一條龍’服務,對於超出我們能力、不能解決的,會轉交相關職能部門,跟蹤協調處理。”

田慧勤說,發展區有80多家企業、職工7000多人,發展區及周邊群眾超過4萬人,生產生活中,征地糾紛、勞資糾紛、鄰里衝突等矛盾在所難免。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便成為重要課題。過去因警務室性質單一、人力有限,許多矛盾不能得到及時調解,

不僅影響公共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還會阻礙企業及經濟發展。

田慧勤認為,最大的改變是發展區的事務從過去不願管到大膽管、從無人管到專人管、從單一管到聯動管。而這種改變也讓發展區全面實現了“兩少兩無”目標,即刑事案件減少、治安案件減少,無安全事故、無交通事故。

法治服務中心成立以來,以“為企排難、為民解憂”為宗旨,主動服務園區企業、從業人員、園區群眾,努力滿足群眾與日俱增的法治訴求,集中司法資源、執法資源靠前服務園區建設、保障經濟發展,成為群眾口口相傳的“和事佬”。

去年8月,法治服務中心成功調解的一起勞動糾紛就是生動事例。田慧勤回憶說,當時通過摸底調查,瞭解到該事件後便立即與當地人社、司法、公安等部門合力調解,最終幫30多名職工追回工資30余萬元。

“不趁熱打鐵,就調解不下來。”田慧勤說,如果不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就可能誘發群體性事件,為此,調解人員熬了三天三夜,才圓滿解決了勞動糾紛。

小小的法治服務中心,加上“穿針引線”的調解能手,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找到了化解矛盾、解決糾紛的好去處,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促進了大和諧。

舉措成效:

剛剛過去的2017年,沿著法治廣安建設的路線圖,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依法治市作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基礎工程,放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地位,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堅定不移將各項事業納入法治化軌道。

法治良序初建,法治力量更凝聚起發展活力。2017年,廣安經濟增速持續快於全國全省;廣安法治服務脫貧攻堅受到中、省的肯定和好評;全市總體呈現經濟綜合實力整體跨越提升、民生改善邁上新臺階、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幹部群眾奮發有為的良好局面。

在經濟斬獲喜人成績的同時,我市在法治領域也榮譽加身:武勝縣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範區”;華鎣市祿市鎮小學、武勝縣飛龍鎮初級中學被中央綜治委授予第三屆普法教育“零犯罪學校”;廣安區、前鋒區、武勝縣被表彰為全省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

這一切都源于我市明晰工作思路,採取強有力的舉措,深入推進依法治市工作,鞏固法治良序。

堅持固本夯基,確保提質增效。建立健全組織體系,建立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增強領導力量,各地各部門均成立由黨委(部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書記(分管領導)為常務副組長的依法治理領導小組;市縣鄉村四級均設立了依法治理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機構,市縣鄉領導小組辦公室均設於黨委辦並掛牌運行,市縣兩級依法治理辦專職副主任配備實現全覆蓋。

無論案件大小,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實行辦案品質終身負責制,深入推進公正高效權威司法建設,有效破解“三難”——健全覆蓋全國的網路化、自動化查控體系和信用懲戒體系,破解生效判決執行難;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破解庭審實質化難;建成涉案財物集中保管中心7個、政法部門集中保管中心15個,破解涉案財物規範化管理難。

常規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持續深入推進依法執政、科學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會法治等工作,扎實推動法治工作落地實施。創新依法治理,在工業園區打造集法律諮詢、矛盾化解、便民訴訟為一體的法律服務中心,服務經濟法治;創新建立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制度,嚴格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設立“家事法庭”,化解群眾身邊的矛盾,築牢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