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小男孩電梯內猛親小女孩視頻,我看完笑不出來|我們要如何教會孩子界限感?

版權申明: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

(ID:myyjs_bud)

閱讀第一已授權轉載,

選材:西瓜, 編輯:香蕉娜

如有想要瞭解的話題, 也可以給我們留言

去年年底發生的一系列虐童事件還讓爸媽們心有餘悸呢, 現在一個小學生親親的視頻又在家長群裡炸開了鍋。

孩子對身體的界限不明確, 對性侵害的防範意識薄弱, 都更容易受到傷害。

除了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 家長也要將這些知識滲透到日常的養育當中, 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今天文章的頭圖, 來自前幾天看到的一個視頻, 這是福建某社區的電梯監控視頻:

畫面顯示的是兩男兩女四名小學生一起搭乘電梯。

其中一名黑衣小男孩, 一進電梯就一把將穿玫紅衣服的小女孩按在電梯壁上, 開始滿臉滿脖子亂親。

隨即模仿求親的標準姿勢, 單膝跪下, 拉著女孩的手親吻。

另一位紅衣服的男孩, 一邊笑一邊提醒黑衣男孩, 電梯有監控。

沒想到的是, 黑衣男孩反而對著監控“挑釁”, 又抱著女孩一通狂親。

女孩要下電梯時, 男孩還來了個“吻別”。

網路上流傳的版本, 不但加上了“霸道小總裁”、“壁咚”、“黃金狗糧”這樣的字幕, 還配上了無比歡樂的配樂, 事情仿佛變得十分搞笑起來。

我笑不出來。

我想, 只要是做父母的, 不管家裡是男孩還是女孩, 都不會覺得這件事情“好笑”。

某些成人這種看笑話的心態本身就是不良示範。

而視頻中孩子們的表現——

不管是男孩做出一系列動作之熟稔, 不管是女孩被親吻時的高配合, 其身體界限感如此模糊更讓人擔憂。

孩子界限感缺失, 得有多可怕呢?

有網友這樣評論:

(網友評論截圖)

這不是隨口說說, 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很氣憤小女孩為什麼沒有“推拒”, 為什麼不敢說“不”?

我想分享群裡媽媽的一句話, 或許更接近當時的真相:

孩子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一刻完全是懵的, 所以沒有反應, 成了她的所有反應。

這便是我們常見的, 身體界限感模糊的本能反應之一。 它的表現還包括:

認識不到自己被侵犯/侵犯他人

被侵犯不敢說不

被侵犯甚至覺得自己錯

➤ 日常隱私界限的侵蝕, 讓自己無法識別是否被侵犯。

還記得南京火車站被猥褻的小女孩嗎?

在人來人往的公開場合, 被猥褻的女童、實施猥褻者、旁觀的養父母都是一臉漠然, 正是因為“身體需要被尊重”、“性是隱私”的概念在他們家日常生活裡完全沒概念。

鄰居說:“他們家就是那樣, 平時也沒太注意這一方面, 我偶爾去他家串門那小姑娘洗完澡都是光著屁股在家裡跑的, 再加上兄妹倆平時親的很, 這才出了這個事。”

事件被曝光後,調查發現女童養兄的網路空間裡還存有更多親密尺度過大的照片。

平時的“文火慢煮”,一點點吞噬掉應有的界限感。

➤ 承受閾值不斷被挑戰,最終無力吭聲。

在北航教授陳小武性騷擾事件裡,有一名受害女生舉報說:

陳小武曾經叫她單獨去他的辦公室,因為瑣事痛駡女生。女生忍不住哭了以後,他又過來擁抱安慰她。

很多惡性事件正是從一個不恰當、不情願的擁抱開始的。

前後數十位受害者都是沉默的忍受著陳小武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肆意性騷擾,直到其中一個“逃離”到國外的羅茜茜勇敢說出,才讓揭露出披在師尊道袍下的醜惡嘴臉。

➤ 最最可悲的是,這世道總是苛責受害者。

就像文首視頻裡,囂張霸道的是小男孩,被一些人冠以“會撩妹”;而被親吻的女孩卻要被很多人指責,“還笑”、“怎麼不知道拒絕”。

想起在包貝爾包文婧的婚禮上,當伴娘的柳岩被捉弄。在旁觀者看來,這就是鬧伴娘也太超出界限了,但最後站出來道歉是“受害者”,因為第一時間沒有站出來講述自己當時感受。

這種遭遇和“房思琪”們的遭遇多麼相似。

一次,思琪問媽媽:

“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

“誰?”

“不認識。”

“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

思琪不說話了。她一瞬間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

界限意識模糊和侵犯,是大範圍的“社會病”

這個視頻看似只是一個個案,但是卻遠遠不是特例。

記得國內綜藝節目曾經拍過一個紀實視頻,六組家庭,當被問到:

假設有人要求你的孩子脫掉所有的衣褲,

你覺得他會怎麼做?

一開始家長們想當然覺得孩子應該沒問題:

實驗結果卻是赤裸裸的打臉。

這些孩子單獨和一個叔叔聊天時,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在試穿新衣服、給吃糖果等小花招的引誘下,6個孩子中有4個孩子紛紛“中招”脫下衣服。

當主持人說:“你看,我拿一個糖果就可以引誘他把衣服脫掉。”

家長的反應是,“就一個外套而已”。

主持人追加一句:“他馬上就要脫毛衣了啊。”

當大人覺得孩子被引誘脫掉外套沒關係時,再脫掉毛衣呢?脫掉內衣呢?

最近網路就爆料出,一李姓男子涉嫌以招募模特拍內衣照為由猥褻兒童,文字污穢,配圖不堪入目。

(圖/網路)

那些孩子面對鏡頭,脫下自己身上的每一件衣服的時候,心裡知道這是不妥當的嗎?父母當下又是否意識到了孩子被猥褻了呢?我不敢深想。

從何時開始,我們對孩子的保護停留在口號功夫,卻讓孩子充斥在各種不雅的視頻流裡。

無論是之前所寫的兒童恐怖動畫,還是現在的孩子模仿霸道小總裁的方式,進行的各種“撩妹”、“強吻”高段位,這些又怎麼可能是孩子憑空捏造的呢?

如果現今連孩子與孩子之間,已經沒有辦法把隱私當成界限,把尊重當成準則,我們又得用怎麼樣的心態和勇氣,去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去面對更複雜的孩子性教育上的方方面面呢?

我們又如何才能真正地保護好我們的孩子?!

界限感培養,是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性教育從來都不只是知識的灌輸。

對隱私的看重,對情感的負責任,對對方的尊重,都是我們要傳遞給孩子的,很重要的性價值觀。

➤ 尊重孩子的身體權是界限感的第一步。

《爸爸去哪兒》中有一集,嗯哼看到小泡芙很可愛,忍不住偷偷親了她一下。男孩和女孩爸爸的做法,可以算是“教科書”式的示範了。

男孩爸爸並不覺得自己兒子這樣做不吃虧,就可以放縱,而是認真教育孩子親密行為要征得對方同意:

男孩的爸爸杜江:

“下次不許再這樣突然親別人,你親別人的話你要問,我可以親你一下嗎?”

而女孩爸爸也並不是指責孩子,而是教孩子要勇於說“不”。

女孩的爸爸劉畊宏:

“但是如果大家都很喜歡你,你不能每個人都給他親啊?”

“這樣爸爸會很吃醋、很擔心。”

“下次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要說:你要親我要經過我爸爸的同意!”

➤ 我們還要明確告訴孩子什麼是壞的觸摸。

性教育的重中之重也包括了教導孩子認識隱私部位。

身體被泳衣覆蓋的部位被稱為私密部位,被泳衣覆蓋的地方是不可以給人碰觸的。這是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底線。

我們可以告訴和孩子討論“好的觸摸”和“壞的觸摸”之間的差異,特別是需要定義什麼叫“壞的碰觸”。

一個年長的人有意地觸摸了你的私密部位,一定要說“不”!

如果某些碰觸讓你覺得不舒服,不管是不是涉及隱私部位,都要大聲說不。

➤ 拒絕那些看似無關要緊的身體越界傷害。

很多時候,當我們追溯孩子身體界限感是怎樣一步步模糊,往往都是我們最開始的“默許”和“不以為然”:

起初,有人要抱孩子,孩子明明不舒服但你沒有拒絕——你認為這是社交行為,拒絕是不禮貌的;

接著,有人要親吻孩子,你沒有拒絕——你認為這是愛意的表達,是可以接受的親密尺度;

最後,有人用各種花招脫下孩子的內衣、伸向孩子的私密部位,你再沒機會教孩子拒絕——因為孩子已經認為這也是正常的、被允許的,照著做就可以了。

我們曾經寫過文章專門講孩子生活中被侵犯的界限感,除了讓孩子要自己大聲向不舒服說不之外,父母的一言一行,其實也同樣是對孩子最大的效仿和參考。

不要一邊說著“孩子你要勇敢拒絕”,另一邊又把孩子的每一個微妙的界限感打碎,“沒關係啊,叔叔只是親親你而已,寶寶你也親回去”,這些示範,只能加深孩子的界限模糊和混亂。

身體界限感建立難、破壞易,日常養育中父母每一次的缺席,便會多一分風險,把我們的孩子推向深淵。

男孩電梯狂親女孩視頻背後,凸顯的是隱私保護的再次缺席。

身體的界限意識模糊,甚至缺失,更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

而建立身體界限感,是孩子需要學習的人生必修課,不只女孩,男孩子也同樣需要保護。

當孩子的身體和理智,甚至連直覺都區別不出好壞,就會在真正的惡意來臨之時,混淆了黑白,無法給自己拉起一道防線,甚至可能連反抗的意識都沒有。

原本代表溫馨的擁抱,一旦被越界,並在幼童之間開始蔓延,僅僅此點便足夠讓人膽戰心驚。

步步進逼之間,有如螻蟻之穴,一點點侵害掉孩子關於安全和自我保護的認知。

教會孩子如何自我保護,從何時開始都不嫌早,教會孩子如何做到尊重別人,同樣刻不容緩。

我們需要重視孩子對於安全的感受,讓孩子可以發自內心地理解隱私的重要性;

我們需要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支持孩子拒絕以愛之名的侵權行為,保護好自己;

我們需要讓孩子能明白他人的感受和尊嚴同樣重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讓孩子具備尊重他人的能力。

唯有如此,面對不可預期的混淆式侵犯,孩子們才更有可能以自尊、自信的態度去應對和制止。

希望這一記警鐘能把還停留在看熱鬧裡的人們都敲醒!

文章授權轉載自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主理人萌芽,兩個男孩的媽媽,世界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香港註冊社工,長期研究親子溝通和親密關係,創辦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研發有孩子教養課、正面管教課、情緒管理課等高品質課程。

閱讀第一往期相關文章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與“閱讀天下”相關的往期精彩文章

這才出了這個事。”

事件被曝光後,調查發現女童養兄的網路空間裡還存有更多親密尺度過大的照片。

平時的“文火慢煮”,一點點吞噬掉應有的界限感。

➤ 承受閾值不斷被挑戰,最終無力吭聲。

在北航教授陳小武性騷擾事件裡,有一名受害女生舉報說:

陳小武曾經叫她單獨去他的辦公室,因為瑣事痛駡女生。女生忍不住哭了以後,他又過來擁抱安慰她。

很多惡性事件正是從一個不恰當、不情願的擁抱開始的。

前後數十位受害者都是沉默的忍受著陳小武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肆意性騷擾,直到其中一個“逃離”到國外的羅茜茜勇敢說出,才讓揭露出披在師尊道袍下的醜惡嘴臉。

➤ 最最可悲的是,這世道總是苛責受害者。

就像文首視頻裡,囂張霸道的是小男孩,被一些人冠以“會撩妹”;而被親吻的女孩卻要被很多人指責,“還笑”、“怎麼不知道拒絕”。

想起在包貝爾包文婧的婚禮上,當伴娘的柳岩被捉弄。在旁觀者看來,這就是鬧伴娘也太超出界限了,但最後站出來道歉是“受害者”,因為第一時間沒有站出來講述自己當時感受。

這種遭遇和“房思琪”們的遭遇多麼相似。

一次,思琪問媽媽:

“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

“誰?”

“不認識。”

“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

思琪不說話了。她一瞬間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

界限意識模糊和侵犯,是大範圍的“社會病”

這個視頻看似只是一個個案,但是卻遠遠不是特例。

記得國內綜藝節目曾經拍過一個紀實視頻,六組家庭,當被問到:

假設有人要求你的孩子脫掉所有的衣褲,

你覺得他會怎麼做?

一開始家長們想當然覺得孩子應該沒問題:

實驗結果卻是赤裸裸的打臉。

這些孩子單獨和一個叔叔聊天時,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在試穿新衣服、給吃糖果等小花招的引誘下,6個孩子中有4個孩子紛紛“中招”脫下衣服。

當主持人說:“你看,我拿一個糖果就可以引誘他把衣服脫掉。”

家長的反應是,“就一個外套而已”。

主持人追加一句:“他馬上就要脫毛衣了啊。”

當大人覺得孩子被引誘脫掉外套沒關係時,再脫掉毛衣呢?脫掉內衣呢?

最近網路就爆料出,一李姓男子涉嫌以招募模特拍內衣照為由猥褻兒童,文字污穢,配圖不堪入目。

(圖/網路)

那些孩子面對鏡頭,脫下自己身上的每一件衣服的時候,心裡知道這是不妥當的嗎?父母當下又是否意識到了孩子被猥褻了呢?我不敢深想。

從何時開始,我們對孩子的保護停留在口號功夫,卻讓孩子充斥在各種不雅的視頻流裡。

無論是之前所寫的兒童恐怖動畫,還是現在的孩子模仿霸道小總裁的方式,進行的各種“撩妹”、“強吻”高段位,這些又怎麼可能是孩子憑空捏造的呢?

如果現今連孩子與孩子之間,已經沒有辦法把隱私當成界限,把尊重當成準則,我們又得用怎麼樣的心態和勇氣,去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去面對更複雜的孩子性教育上的方方面面呢?

我們又如何才能真正地保護好我們的孩子?!

界限感培養,是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性教育從來都不只是知識的灌輸。

對隱私的看重,對情感的負責任,對對方的尊重,都是我們要傳遞給孩子的,很重要的性價值觀。

➤ 尊重孩子的身體權是界限感的第一步。

《爸爸去哪兒》中有一集,嗯哼看到小泡芙很可愛,忍不住偷偷親了她一下。男孩和女孩爸爸的做法,可以算是“教科書”式的示範了。

男孩爸爸並不覺得自己兒子這樣做不吃虧,就可以放縱,而是認真教育孩子親密行為要征得對方同意:

男孩的爸爸杜江:

“下次不許再這樣突然親別人,你親別人的話你要問,我可以親你一下嗎?”

而女孩爸爸也並不是指責孩子,而是教孩子要勇於說“不”。

女孩的爸爸劉畊宏:

“但是如果大家都很喜歡你,你不能每個人都給他親啊?”

“這樣爸爸會很吃醋、很擔心。”

“下次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要說:你要親我要經過我爸爸的同意!”

➤ 我們還要明確告訴孩子什麼是壞的觸摸。

性教育的重中之重也包括了教導孩子認識隱私部位。

身體被泳衣覆蓋的部位被稱為私密部位,被泳衣覆蓋的地方是不可以給人碰觸的。這是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底線。

我們可以告訴和孩子討論“好的觸摸”和“壞的觸摸”之間的差異,特別是需要定義什麼叫“壞的碰觸”。

一個年長的人有意地觸摸了你的私密部位,一定要說“不”!

如果某些碰觸讓你覺得不舒服,不管是不是涉及隱私部位,都要大聲說不。

➤ 拒絕那些看似無關要緊的身體越界傷害。

很多時候,當我們追溯孩子身體界限感是怎樣一步步模糊,往往都是我們最開始的“默許”和“不以為然”:

起初,有人要抱孩子,孩子明明不舒服但你沒有拒絕——你認為這是社交行為,拒絕是不禮貌的;

接著,有人要親吻孩子,你沒有拒絕——你認為這是愛意的表達,是可以接受的親密尺度;

最後,有人用各種花招脫下孩子的內衣、伸向孩子的私密部位,你再沒機會教孩子拒絕——因為孩子已經認為這也是正常的、被允許的,照著做就可以了。

我們曾經寫過文章專門講孩子生活中被侵犯的界限感,除了讓孩子要自己大聲向不舒服說不之外,父母的一言一行,其實也同樣是對孩子最大的效仿和參考。

不要一邊說著“孩子你要勇敢拒絕”,另一邊又把孩子的每一個微妙的界限感打碎,“沒關係啊,叔叔只是親親你而已,寶寶你也親回去”,這些示範,只能加深孩子的界限模糊和混亂。

身體界限感建立難、破壞易,日常養育中父母每一次的缺席,便會多一分風險,把我們的孩子推向深淵。

男孩電梯狂親女孩視頻背後,凸顯的是隱私保護的再次缺席。

身體的界限意識模糊,甚至缺失,更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

而建立身體界限感,是孩子需要學習的人生必修課,不只女孩,男孩子也同樣需要保護。

當孩子的身體和理智,甚至連直覺都區別不出好壞,就會在真正的惡意來臨之時,混淆了黑白,無法給自己拉起一道防線,甚至可能連反抗的意識都沒有。

原本代表溫馨的擁抱,一旦被越界,並在幼童之間開始蔓延,僅僅此點便足夠讓人膽戰心驚。

步步進逼之間,有如螻蟻之穴,一點點侵害掉孩子關於安全和自我保護的認知。

教會孩子如何自我保護,從何時開始都不嫌早,教會孩子如何做到尊重別人,同樣刻不容緩。

我們需要重視孩子對於安全的感受,讓孩子可以發自內心地理解隱私的重要性;

我們需要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支持孩子拒絕以愛之名的侵權行為,保護好自己;

我們需要讓孩子能明白他人的感受和尊嚴同樣重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讓孩子具備尊重他人的能力。

唯有如此,面對不可預期的混淆式侵犯,孩子們才更有可能以自尊、自信的態度去應對和制止。

希望這一記警鐘能把還停留在看熱鬧裡的人們都敲醒!

文章授權轉載自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主理人萌芽,兩個男孩的媽媽,世界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香港註冊社工,長期研究親子溝通和親密關係,創辦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研發有孩子教養課、正面管教課、情緒管理課等高品質課程。

閱讀第一往期相關文章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與“閱讀天下”相關的往期精彩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