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汽車新零售的“以租代購”模式還能“彈”多久?

文/金融科技客

“以租代購”模式從本質講是一種“賒銷”, 客戶把車開走錢分期付, 不滿意可以退。 那麼這種“賒銷”的“新零售”在汽車消費領域到底能否行得通呢?

我們都知道傳統汽車消費市場是一個以廠商主導的4S店為核心的分銷體系, 主要的流量在廠商控制。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場景, 某品牌的汽車廠商車輛滯銷庫存壓力大, 4S店經營不善, 於是店主想出一個促銷手段, 客戶可以到店繳納1萬塊“包保險、包購置稅、包上牌”把車開走, 每月付1-2000租金就可以, 如果一年後不滿意可以把車退回店裡。 於是大批客戶上門紛紛把車開走了,

4S店開心的"完成"了銷售任務。 但遺憾的是這麼美好的場景我們在4s店從沒見到過。 現實中滯銷的車型非常多, 我們好像還真的沒有看到過哪個4S店這麼搞促銷, 是這些店長太傻不懂得創新嗎?我認為不是。

我們不妨站在店長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如果他走了賒銷這條路有幾個問題他必須面對:

第一、這些車可是店裡掏錢買回來的, 甚至還跟銀行做了融資, 現在不要錢就開走,現金流壓力太大了。 店裡拿什麼錢繼續進新車?拿什麼錢維持店裡運營呢?

第二、這些車開走後萬一客戶不還錢怎麼辦?

第三、客戶一年以後把車還回來, 一個滯銷的新車轉眼變成了一個滯銷的二手車,要怎麼處置?

第四、客戶退回來的二手車,

如果採取甩賣的方式進行處置, 那我這個品牌的車這麼高的貶值率新車不是更賣不出去了嗎?

現在各位汽車新零售的玩家在瘋狂湧入以租代購模式, 把這幾個問題解決了嗎?在我看資本的湧入並沒有改變以廠商主導的銷售格局, 更不可能改變金融的本質。

從新車銷售格局來看, 廠商對於車源供應是有絕對的話語權的, 特別是受到產能的限制暢銷車型始終會是稀缺資源。 按照目前的分銷體系, 廠商毫無疑問是會優先保證本品牌4S店的利益(車源供應和價格保護)。 因此作為新零售為代表的一批融資租賃公司是無法在暢銷車型中拿到車源開展"以租代購"業務的, 即便拿到了車源, 既然是稀缺資源為什麼還要以租代售呢,

直接學4S店加價提車就好了。 那麼如果"以租代購"模式拿到的都是非暢銷車型, 我們就可以斷言目前的模式其實就是滿足了廠商短期清庫存的急迫心情而展開的一場不可持續的虛假盛宴而已。

暢銷車型永遠是補貨中

說這場盛宴不可持續的理由有二:

其一、“以租代購”模式比起傳統汽車消費金融業務風險大幅放大。 我們都知道傳統汽車消費金融業務所面臨的主要是兩類風險, 一個是欺詐風險, 一個是信用風險。

基於以上理由, 我想在這做一個大膽的預測。 在2018年下半年第一批以租代購模式大量到期的時候, 一定會發生一場由客戶風險和退車率推升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骨牌倒下的路徑會是租賃公司收到大量客戶到期退回和因客戶違約回收的車輛 --> 租賃公司集中處置二手車資產 --> 衝擊相關品牌新車銷售市場 --> 廠商退出以租代購模式, 廠商的退出也就徹底打碎了"以租代購"模式的美夢。

高手在民間

您認為“以租代售”這種銷售模式可持續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區進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