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英雄塚、國殤園:被埋葬在“油桶”中的英雄先烈,讓人掩面而泣!

頭條號作者【爆炸史料】第七十三講, 獨家原創首發, 未經授權, 切勿轉載。

導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戰場在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後最終取得了反法西斯的勝利, 但在這勝利的背後卻是無數先輩烈士用血肉之軀換來的!他們有的還能馬革裹屍回到故鄉, 有的卻埋骨異國他鄉, 英魂至今無法回歸。 然而歷史卻不會將他們遺忘, 人民不會將他們遺忘, 歷史和人民會永遠銘記他們, 銘記這些為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而前仆後繼、為國捐軀、馬革裹屍的抗日英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軍事實力強盛的日本宛如西非大草原的鬣狗, 他陰狠毒辣、四處獵食。 在中國大陸挑起戰爭之後他竟然北上挑釁蘇聯紅軍, 結果被揍得鼻青臉腫;繼而覺得歐戰爆發後南洋有利可圖, 出兵南洋, 日本的這一侵略、擴張行為嚴重刺激了一向視東南亞為自己勢力範圍的英美。

1941年12月23日, 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 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戰略物資運輸的情況下, 組建了中國遠征軍。

1942年3月, 為支援英法盟軍在滇緬抗擊日軍、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

前後40萬名中國遠征軍將士奔赴緬甸抗日, 那時的中國, 沿海領土盡失, 如果英屬緬甸再丟了, 那就徹底被日本包圍, 再也無法從外面引進抗戰物資了, 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 在英國人緬甸戰場節節敗退時候, 中國必須派出遠征軍保衛緬甸, 保衛世界援華戰略物資的輸入線。 而這數十萬遠征軍也是當時中國最為精銳的部隊, 這些軍人中多以青年學生為主,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支撐我們持久戰的後勤命脈。 然而讓人心痛的是這些遠征軍最終大多埋骨他鄉。

最近幾年, 我國尋找遠征軍殘骸的志願者發現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 然而在雲南省施甸縣太平鎮尋找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時卻出現了讓人掩面而泣的場景,

二十余位先烈遺骸蜷縮著靜靜地躺在簡易拼搭起來的“油桶”之中。

據現場的專家表示這些骸骨都是當時戰死的中國軍人, 由於處於戰爭期間烈士無處下葬, 而戰友們又不忍心讓其暴屍荒野。

無奈之下就地取材將能裝骸骨的汽油桶倆倆拼接起來, 做成一個簡易的棺材, 以保證其死後能有最起碼的尊嚴, 而根據骸骨及牙齒鑒定, 埋葬在油桶中的烈士犧牲時僅僅18歲至21歲。

據瞭解, 此次雲南施甸志願軍的殘骸是在滇西大反攻時陣亡於此的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 當初曾有10多萬名中國遠征軍在這裡駐軍,他們以怒江天險,與日軍對峙兩年之久,最終於1944年5月1日發起滇西大反攻,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以傷亡約6萬人的代價,奪回被日本佔領的龍陵、騰沖等地,取得滇西戰場的全面勝利。

而在戰爭結束後,當地政府一直以來都在組織志願者尋找當年的烈士遺體,並在當地建立了許多烈士陵園,尋找見的這些烈士也都被盡數安葬在了烈士陵園之中。在當地最有名的當屬“騰沖國殤墓園”了,這個墓園于1945年建立,是全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宏大的國軍抗日烈士陵園,1996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傳承千年歷史文化,述說風雨滄桑的爆炸史料!更多精彩請關注【爆炸史料】

當初曾有10多萬名中國遠征軍在這裡駐軍,他們以怒江天險,與日軍對峙兩年之久,最終於1944年5月1日發起滇西大反攻,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以傷亡約6萬人的代價,奪回被日本佔領的龍陵、騰沖等地,取得滇西戰場的全面勝利。

而在戰爭結束後,當地政府一直以來都在組織志願者尋找當年的烈士遺體,並在當地建立了許多烈士陵園,尋找見的這些烈士也都被盡數安葬在了烈士陵園之中。在當地最有名的當屬“騰沖國殤墓園”了,這個墓園于1945年建立,是全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宏大的國軍抗日烈士陵園,1996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傳承千年歷史文化,述說風雨滄桑的爆炸史料!更多精彩請關注【爆炸史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