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幣國際化重新步入快車道

中國銀行1月31日發佈的2017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中的人民幣》(下稱白皮書)顯示,境內外市場主體對人民幣國際地位預期向好,逾七成受訪市場主體認為人民幣國際地位有望接近美元、歐元、英鎊的國際貨幣。

此次調查首次將金融機構群體納入調查範圍,調研對象覆蓋25個境外國家和地區的3134家境內外工商企業和118家金融機構。 白皮書顯示,2017年以來,人民幣繼續成為中國跨境收支第二大貨幣、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第七大儲備貨幣和第八大外匯交易貨幣,向國際貨幣邁進。 特別是隨著2017年12月人民幣匯率止跌回升趨於雙向波動,人民幣國際化正重新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也有部分相關統計指標出現了階段性的起伏,但並不能掩蓋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的大趨勢。 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整體呈現良好態勢,“如果用四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恢復增長、基礎深化、便利提升、前景看好。 ”他進一步指出,人民幣全球使用主體的拓展,離岸市場和清算業務穩步發展以及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活躍使用,都顯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長足進步。

全球範圍來看,人民幣正在成為各國外匯儲備的“新寵”。 繼歐洲央行2017年6月宣佈增加等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後,日前德國和法國宣佈也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IMF資料顯示,截至去年9月末,人民幣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例為1.12%,占比保持上升。 此外,人民幣的持續上漲也給其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人民幣中間價在2018年首月累計升值2003個基點。 強勢升值使得外匯市場買漲人民幣熱情格外高漲,一方面部分企業再度調高人民幣匯率預估值;另一方面,不少海外對沖基金加倉人民幣多頭頭寸,對沖美元貶值風險。

展望2018年,張青松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將獲得三方面驅動力。 一是“一帶一路”倡議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通過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人民幣可以形成“資本輸出 貿易回流”的順暢流通機制,擴大在全球的流通使用。

二是在岸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為人民幣跨境使用開闢了廣闊空間,當前中國較高的資產收益率將繼續吸引全球資金進入國內資本市場,引導全球資本配置人民幣資產,促進人民幣真正發揮儲備貨幣的功能。 三是離岸金融市場的深入拓展,也為人民幣的全球流通提供了順暢管道。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仍面臨一定挑戰。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下一步,將是逐步實現有管理的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而實現這一目標將產生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人民幣匯改亟待進一步建立基於一籃子貨幣的干預區間,尤其是在美元波動帶來人民幣匯率貶值、升值壓力瞬間放大的情形下增加匯率彈性,以增強匯率對中國經濟內外部均衡的調節能力;另一方面,在IMF的資本專案開放清單中,中國正從低風險子專案向高風險子項目推進。

程實建議,儘快構建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兼顧對外開放和國家金融安全,避免全球風險外溢削弱中國的政策獨立性和金融穩定性。 (張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