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貼心的農村第一書記——記嵐縣王獅鄉陽坡坪村第一書記溫志偉

溫志偉, 男, 35歲, 畢業于重慶理工大學, 現為嵐縣人社局科員。 歲月如梭, 時光荏苒。 2015年8月, 他響應黨的號召, 懷著滿腔熱情, 投身到了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中, 兩年多來的農村工作確實鍛煉了他, 使他真正熟悉了農村, 也熟悉了農民。 第一書記的主要責任就是帶領農民去脫貧致富。 他一個剛出校門的學生, 去完成任務繁重的農村脫貧, 確實是一副重擔。 但經過認真艱苦的工作和鄉村各級駐村幹部的共同努力, 看著那些老百姓在他們的幫助下一天天脫了貧, 過上了好日子。 他滿心歡喜, 覺得付出是值得的,

雖經歷了痛苦和艱辛, 但看到了那些富起來的農民, 心裡萬分愉快。

那是一個秋收的季節, 他來到了王獅鄉陽坡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進了村, 抬頭一看, 這村子在兩座大山夾著的一道山溝裡, 村子不大, 在一座大山底下, 村前一條小河, 耕地就分佈在了這些山坡上。 他深深地記得那天剛進村, 還沒進村委的大門, 就有四五個怒氣衝衝的村民來找, 嚷嚷著要見新來第一書記討公道, 解決村裡的問題。 這一個下馬威使他束手無策。 他在想, 這些農民這樣無情, 怎麼上面任命的檔還沒幾天, 他們就知道要來第一書記, 還要馬上解決問題。

他鎮定自若。 先讓把村委辦公室的門開了鎖, 讓大家坐下來好好說。 村民們七嘴八舌反映的問題很多,

有的說村委欠著誰誰的錢, 兩年沒還了;有的說這家地裡的莊稼被那家的牛給吃了, 沒人管;也有的說低保問題, 危房問題分配有問題。 這些人口氣很硬, 今天不解決就不走。 他當時想到的也只好給村支書打電話了。 可這一天村裡的支書正好出門不在。 他當時就有些腦熱, 農村這麼麻煩, 剛來就有人告狀。 他也只好拿起筆記本, 現場辦公, 讓他們一個個說完, 耐心地一件一件記錄好。 村民也見他剛來, 等瞭解了情況儘快解決, 這才陸續解散。 後來他經過深入瞭解, 給村民耐心地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答覆, 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

萬事開頭難, 開了頭也就不難了, 接下來的日子他先後走訪了村裡的老黨員,

老支書, 貧困戶, 上訪戶, 他和村民一起幹農活, 拉家常, 交朋友, 一步一步掌握了村子的基本情況, 瞭解了上訪群眾的主要訴求, 和鄉里的包村幹部一起梳理出了村裡矛盾存在的根本原因, 最後得出結論, 黨支部軟弱渙散是造成現在這個局面的主要原因。 所以認定抓黨建是當務之急, 在開展日常農村工作的同時, 著重抓黨建, 抓黨建首先要定制度, 立規矩。 從召集所有黨員學習黨章, 重溫入黨誓詞開始, 先後制定完善了村黨支部的三會一課制度, 每週有黨小組會, 每月有黨支部委員會, 每季度有黨員大會, 每個村裡的問題不論大小都要上會研究, 黨員都必須發言, 大家都要表態, 這樣大大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制定了村委會工作制度,
村主要幹部輪流坐班制度, 村務工作獎罰問責制度, 大家明白各自工作職責, 而後又成立了問題調解組, 村務綜合治理組, 各個小組協同工作, 綜合治理。 各個工作都有人負責, 大家開會研究, 集體討論, 大小矛盾逐一化解, 通過一年來的工作, 王獅鄉陽坡坪村黨支部硬起來了, 敢於解決問題了。

在抓村裡穩定的同時, 群眾的脫貧致富又是個大考驗, 記得第一次到貧困戶劉毛榮的家裡, 一進家門, 躍入眼簾的是破破爛爛, 炕上躺著患軟骨病的小兒子, 地下的櫃子上兩個穿著破舊衣服的女兒正在歪歪扭扭地寫作業, 滿臉是髒的孩子母親正在做飯, 飯菜只是蒸的些土豆。 孩子的母親抬起頭問他是誰。 他說是村裡的第一書記來看你們。

她激動的半天說不出話, 眼裡含著淚水告訴孩子們, 共產黨的人來看咱們窮人了。 隨後講了他們一家的困境, 家底窮, 孩子多, 11歲的小兒子前年突發軟骨病, 癱瘓在床, 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還外欠了許多債, 孩子父親平時種地為生, 為了還債患慢性病的他還堅持去打工, 結果使病情更加嚴重, 工地上也不要他。 說到這裡孩子的母親哭了。 這時他也深深的被這一家的艱難與貧困觸動了。 暗自咬牙, 不論工作多麼艱難, 一定要為陽坡坪村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貢獻出全部的力量。

通過兩年的認真工作, 完成了陽坡坪的扶貧任務。 他於2017年4月又有了新任務, 去了普明鎮八道窪村去接受新的第一書記工作。

(陳久平)

呂梁日報

(陳久平)

呂梁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