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青海人大代表:中華對角羚曾比大熊貓還少,建議定為“省獸”

“中華對角羚上世紀90年代初統計只有300只左右, 比大熊貓還要少, 現在大概有1400到 2000只左右, 還是需要各方面人士去關注。 ”1月31日下午, 青海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李永華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

近日, 在青海省第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 李永華、陳志、鄧小川三位青海省人大代表提交正式的書面檔, 建議將中華對角羚(又名普氏原羚)定為青海省“省獸”。

中華對角羚(又名普氏原羚) 本文圖片均為葛玉修 攝

公開資料顯示, 中華對角羚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極度瀕危物種”, 成為《全球羚羊保護行動計畫》中名列首位的瀕危羚羊類物種。

而目前, 青海湖環湖地區是中華對角羚在世界上唯一的棲息地。

1月31日下午, 長期關注中華對角羚保護的青海省知名生態環保人士葛玉修對澎湃新聞說, 早在2017年7月, 他曾通過青海省委宣傳部、青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等管道,

遞交將中華對角羚定為青海省“省獸”的建議。

“一個月前, 我將相關建議電子版傳給了李永華代表, 這次我想找到人大代表, 看能不能通過建議案提出來, 他們也很支援。 ”葛玉修說。

對此, 李永華對澎湃新聞說, 此次提出該建議也是源于此前與葛玉修的多次溝通交流。

李永華表示, 將中華對角羚定為“省獸”, 一方面是該物種對於青海而言有唯一性, 原先在青海、西藏、內蒙古、甘肅等地都有分佈, 現在僅分佈在青海湖周邊地區;另一方面, 中華對角羚生活在自然條件艱苦的高原地區, 所體現出的積極進取態度也與高原兒女的精神面貌契合。

中華對角羚

“對中華對角羚的保護也體現了我們青海省重視生態環保的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青海的生態環保建設提出了要求, 我們努力建成生態大省、生態強省。 ”李永華說, 青海省此前已經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定為“省鳥”, 但全國各省區尚未有“省獸”。

葛玉修稱, 在上世紀90年代, 中華對角羚的數量僅有藏羚羊的五百分之一,

近年來該物種被認定為“環青海湖(國際)自行車公路賽”“環青海湖(國際)電動車挑戰賽”等大型國際賽事的吉祥物, 但公眾對這個珍稀物種仍知之不多。

葛玉修在1997年拍攝了第一張中華對角羚照片, 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張, 雖不甚清晰, 但此後20餘年, 葛玉修一直在青海本地媒體發表呼籲保護中華對角羚的文章, 並通過各種管道不斷建言獻策。

回首過去的二十年, 葛玉修和李永華都對澎湃新聞表示, 中華對角羚從三百隻恢復到現在的一千多到兩千隻, 很不容易, 各界對生態保護的關注和投入也越來越多。

近年來, 青海省在哈爾蓋河流域建立了100平方公里的普氏原羚保護區,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也成為中國最大的中華對角羚野外救護繁殖基地,

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中華對角羚種群數量從2003年不足200只, 恢復到2017年官方監測的2010只, 野外種群數量與大熊貓持平。

“據我掌握的情況, 這些年獵殺的沒有了, 它是一級保護動物, 保護力度也加大了, 被圍網勾住的也有, 但是非常少了, 在核心區圍網欄都去掉了。 ”葛玉修說, 青海湖周邊地區成為中華對角羚僅存的棲息地, 與該地區生態環境較好相關, 青海是中華對角羚的福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