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為什麼無人駕駛汽車將會降溫?來看這5個原因

汽車製造商與科技企業認為, 最快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就會上市銷售, 在隨後的幾年裡, 它會改變整個社會。 當我收集資料——與無人駕駛技術、人才、意外後果有關的資料——時,

卻想將時間延後一些, 因為某些原因, 比如網路與技術安全問題, 消費者可能會晚一點接受無人駕駛。 為什麼?至少有5個原因。

第1個原因:技術

無人駕駛嚴重依賴一門技術: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技術代表著“光探測”和“測距”, 有了雷射雷達無人駕駛汽車才能看清周圍世界, 它用鐳射測量並識別周邊事物。

雷射雷達技術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去年夏天, 一家矽谷雷射雷達創業公司向我們展示自己的技術, 我們姑且假設它是精准的;Uber和Waymo正在圍繞雷射雷達打官司, 當官司打完時, 它們的技術可能已經淘汰了。

當工程師在現實環境中測試汽車時, 會有更多的問題浮出水面, 比如天氣問題。

大約2年前, 汽車製造商開始增加無人駕駛測試地, 如何處理下雪、下雨的問題, 製造商還沒有找到答案。

2015年, 一位投資者在Facebook發帖說, 即使是半自動駕駛技術, 比如自我調整巡航控制技術、自動泊車技術, 一旦感測器被雪覆蓋也會失效。 工程師肯定知道存在這樣的問題, 不過問題很難解決, 或者說沒有明顯的解決方案。

關於基礎設施, 也存在諸多問題:V2V通信、智慧道路可以説明汽車導航, 它們需要用5G網路快速更新, 用於即時導航, 即使是紅燈也需要5G。 所有這些東西都還沒有保證, 在整個美國, 這些東西也沒有統一。 當企業與研究人員繼續朝前走, 肯定還會有各類意料之外的問題冒出來, 包括險惡的天氣、袋鼠。

第2個原因:人才

有時,

看起來似乎只有5個人知道如何設計、製造無人駕駛汽車, 於是大家瘋狂爭奪, 都想將他們拉入自己的部隊。 圍繞無人駕駛汽車, 5年內MIT可能就會設立完整的課程, 但就目前來說, 如果想開發無人駕駛技術, 只能從零開始摸索。

正因如此, 如果你想挖人, 可能會招來訴訟, 工資高得離奇, 為了招募個別員工, 企業甚至投入幾百萬甚至幾十億美元;AI公司像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福特向Arogo AI投資10億美元, 這家公司只有2個人, 由谷歌無人駕駛項目的老員工主導, 我不禁要問福特斯CEO:“這些傢伙對你說了什麼?”看看無人駕駛領域的大人物, 幾乎全都在穀歌、Uber、特斯拉、蘋果之中的某一家公司工作過, 或者在所有這些企業工作過。 大學抱怨說,

企業全力挖人, 許多頂級研究人員從大學跑到了公司。

整個行業都在挖人, 挖人還導致訴訟紛紛, 培養新一代工程師需要不少時間, 如果說這些因素不會阻礙無人駕駛的發展, 真的很難相信。

第3個原因:智慧財產權

Uber與Waymo的訴訟只是冰山一角, 技術與人才需求如此大, 英特爾認為整個市場價值7萬億美元, 既然如此, 出現間諜與竊取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

很快, 還會爆發人才戰。 在過去10年裡, 企業申請了無數專利, 當它們爭相開發無人駕駛技術, 開發無人駕駛汽車, 如果不想侵犯其它人的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從數字看, 2010年至2015年, 因為自動駕駛發明申請的專利數量超過22000項。 豐田擁有1400多項, 比其它任何汽車企業都要多很多。

谷歌/Alphabet擁有幾百項自動駕駛專利和聯網汽車專利, 它肯定很樂意將別人告上法庭。

如此一來, 行業的發展速度就會放慢, 成本會增加, 如果你正在圍著基礎技術打官司, 肯定沒有心思開發其它技術, 成本很高, 你肯定不願意侵權, 這樣一來小企業就會徹底從自動駕駛市場退出。

還記得智慧手機專利戰嗎?戰爭持續了近10年, 耗費近200億美元, 蘋果與三星各自向訴訟投入10億美元, 最終產業以授權形式達成合作, 不再起訴彼此。

一些汽車企業開始接受合作:2014年特斯拉開放200多項電池技術專利, 豐田公開6000多項氫相關技術, 福特願意將650項電動汽車專利授權給其它企業, 還有1000項綠色汽車技術應用專利也願意提供。 所有這些努力都可以刺激新市場發展。 既然有大錢可賺,合作精神肯定會永遠存在下去。

第4個原因:安全

Level 1和Level 5有什麼區別?司機並不知道。換句話說,司機並不知道半自動駕駛與自動駕駛有什麼區別。司機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汽車可以自動跟著前面的汽車跑,不知道何時汽車可以處理緊急停車,可以應付迎面而來的袋鼠。

如果是人類駕駛汽車,如果給他們分心的機會,他們肯定會分心。特斯拉汽車啟動Autopilot技術時也出現過致命事故,1月份,在洛杉磯發生一起車禍,特斯拉汽車以65英里的時速撞上消防車。

企業和聯邦調查員已經開始調查,他們想搞清一個問題:半自動駕駛技術是不是比人類司機更危險?一位專家告訴我,現在的技術相當於“自動化的中間地帶”,在過渡期肯定會有人受傷或者死亡。傷亡人數可能會少很多,儘管如此,因為機構調查,訴訟增多,消費者恐懼,無人駕駛的發展可能會因此減速。

即使汽車沒有撞車,也有可能被黑。事實上,一些安全專家建議,只有當我們拿出安全和監管框架,確保汽車不被黑(可能是為了贖金,或者好玩),不會變成遙控武器,才能讓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我們應該慢一點讓它上路。

第5個原因:意外後果

關於無人駕駛未來,大多預測都很美好。有一個論點無可爭議:技術會拯救無數人的生命。不過交通運輸如此重要,如果想變革,我們必須做好應付意外後果的準備。在未來幾年裡,工程師也許就會做好準備,將無人駕駛汽車送上公路,但是整個社會顯然還沒有準備好。

進入無人駕駛時代,可能會有無數卡車司機、的士司機、巴士司機、調度員失業,那些為整個交通運輸產業提供支援的職位也會消失。它可能還會顛覆整個汽車產業,汽車保險產業也會受到衝擊。於是乎,意外後果出現了,未來似乎變得更黑暗了,因為不再有車禍,捐贈的器官也會突然減少。

福特CEO曾暗示說,無人駕駛汽車與無人駕駛打車App將會導致擁堵,可怕的擁堵。而之前大家的意見完全相反。在CES展會上,有兩家企業想用無人駕駛汽車配送食品,如果我們不再開車,街道上擠滿送披薩的汽車,會是怎樣的狀況呢?

關於無人駕駛技術,還有很多無法理解的地方,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無人駕駛革命不會發生?不應該發生?沒有這樣的意思。不論你是投資者、消費者還是汽車公司,盲目跟風都是代價很高的,有些天真甚至危險。

既然有大錢可賺,合作精神肯定會永遠存在下去。

第4個原因:安全

Level 1和Level 5有什麼區別?司機並不知道。換句話說,司機並不知道半自動駕駛與自動駕駛有什麼區別。司機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汽車可以自動跟著前面的汽車跑,不知道何時汽車可以處理緊急停車,可以應付迎面而來的袋鼠。

如果是人類駕駛汽車,如果給他們分心的機會,他們肯定會分心。特斯拉汽車啟動Autopilot技術時也出現過致命事故,1月份,在洛杉磯發生一起車禍,特斯拉汽車以65英里的時速撞上消防車。

企業和聯邦調查員已經開始調查,他們想搞清一個問題:半自動駕駛技術是不是比人類司機更危險?一位專家告訴我,現在的技術相當於“自動化的中間地帶”,在過渡期肯定會有人受傷或者死亡。傷亡人數可能會少很多,儘管如此,因為機構調查,訴訟增多,消費者恐懼,無人駕駛的發展可能會因此減速。

即使汽車沒有撞車,也有可能被黑。事實上,一些安全專家建議,只有當我們拿出安全和監管框架,確保汽車不被黑(可能是為了贖金,或者好玩),不會變成遙控武器,才能讓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我們應該慢一點讓它上路。

第5個原因:意外後果

關於無人駕駛未來,大多預測都很美好。有一個論點無可爭議:技術會拯救無數人的生命。不過交通運輸如此重要,如果想變革,我們必須做好應付意外後果的準備。在未來幾年裡,工程師也許就會做好準備,將無人駕駛汽車送上公路,但是整個社會顯然還沒有準備好。

進入無人駕駛時代,可能會有無數卡車司機、的士司機、巴士司機、調度員失業,那些為整個交通運輸產業提供支援的職位也會消失。它可能還會顛覆整個汽車產業,汽車保險產業也會受到衝擊。於是乎,意外後果出現了,未來似乎變得更黑暗了,因為不再有車禍,捐贈的器官也會突然減少。

福特CEO曾暗示說,無人駕駛汽車與無人駕駛打車App將會導致擁堵,可怕的擁堵。而之前大家的意見完全相反。在CES展會上,有兩家企業想用無人駕駛汽車配送食品,如果我們不再開車,街道上擠滿送披薩的汽車,會是怎樣的狀況呢?

關於無人駕駛技術,還有很多無法理解的地方,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無人駕駛革命不會發生?不應該發生?沒有這樣的意思。不論你是投資者、消費者還是汽車公司,盲目跟風都是代價很高的,有些天真甚至危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