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最強寒潮降雪發威 寒潮來襲怎麼保暖

今年冬天最強寒潮來勢洶洶, 多地都下起了雪, 下面一起來看看面對寒潮怎麼保暖。

最強寒潮降雪怎麼回事

最近大家可能都感受到了天氣的寒冷,

多地都出現了降雪, 中央氣象臺甚至發佈了暴雪橙色預警, 預計這將是今年最強的一股寒潮, 下面來看看具體情況。

近日, 我國中東部正遭遇今冬以來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嚴重的低溫雨雪冰凍過程。 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有暴雪, 局地大暴雪。 中央氣象臺發佈暴雪橙色預警:預計至26日20時, 浙江、江西、重慶、湖南等地局地仍有大雪或暴雪。

據中國氣象局應急辦消息, 截止目前, 陝西、江蘇、河南、山西處於暴雪四級應急回應;貴州處於寒潮、凝凍四級應急回應;浙江處於雨雪、冰凍四級應急回應;湖南處於低溫、雨雪、冰凍四級應急回應;上海處於暴雪三級應急響應;安徽處於暴雪、低溫、冰凍三級應急回應。

據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消息, 受降雪影響, 上海、成都、廣州、武漢、南寧、太原等各地鐵路局分別發佈部分動車組列車臨時調整運行、臨時停運公告, 前往上述地區的乘客請密切留意鐵路部門發佈的相關資訊。

寒潮來襲怎麼保暖

一、穿戴有講究

在低溫環境中, 要配備好防寒的服裝、帽、鞋、手套等。 手腳部位不可縛緊, 以免影響到末梢血液迴圈而引起凍瘡、凍傷等。 頸部保暖能預防頸椎病。 套上高領衫, 裹上厚厚的圍巾, 才是冬季養生之道。 女生做好腰腹和下半身的保暖工作, 可以避免許多婦科疾病的發生。

 二、熱水泡腳

睡前用55-70攝氏度的熱水泡腳, 既解乏, 又有助於睡眠。 冬天多進行足浴是活血化淤的好辦法。

三、食用溫暖食物

含高蛋白質的熱牛奶、溫補功效的紅糖薑茶, 或是西洋的迷迭香茶、肉桂茶, 都是取暖的好來源。

四、鼻子保暖

為了幫鼻子順利過冬, 可每天堅持按摩鼻翼。 方法是:用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 在有熱感時, 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

早晨起床前, 晚間睡覺前各按摩一次, 可增加鼻部血液迴圈, 提高耐寒能力。 為了防止鼻粘膜乾燥, 還可以每天睡前用溫的淡鹽水清洗鼻腔, 起到滋潤、清潔的雙重功效。 在空氣品質較差的霧天, 或從溫度較高的室內外出時, 最好戴上口罩。

五、巧用暖寶寶

尾骨、腳心處貼上暖寶寶。 如果想要使雙腳和內臟暖和起來, 那麼在尾骨上貼個暖寶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因為中醫的長強穴, 也就是行于後背正中的督脈的起始穴位, 具體位於尾骨末端, 陽氣就是從這裡開始生髮, 統領人體陽氣, 有“陽脈之海”的美譽。

寒潮的影響

(一)寒潮對感冒的影響

寒潮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影響, 是誘發感冒流行的重要因素。 寒潮到來時,

感冒病人大增, 慢性氣管炎、哮喘病患者都也往往病情復發或加重。

寒潮為什麼能誘發感冒呢?一是寒潮所致的暴冷氣候使空氣的溫度顯著降低, 鼻咽部的局部粘膜變得乾燥, 以致發生細小的破裂, 感冒病毒便乘虛而入。 同時, 由於氣溫下降, 鼻咽部的局部溫度降至32攝氏度左右。 這樣的溫度正適合粘膜裂口內的病毒生長繁殖。 再加上呼吸道受強冷空氣刺激, 局部血管收縮, 使粘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相應減少, 為感冒病毒的入侵和增殖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是由於寒潮襲擊前後的2-3天內, 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驟然下降, 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寒冷刺激難以適應, 如果未能及時添加衣服, 就特別容易受涼, 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給不同類型的感冒病毒入侵以可乘之機。

(二)寒潮天氣猛降溫易誘發關節痛

關節痛是典型的氣象病。每當季節發生變化或氣象要素劇烈變化之時,患者往往會感到異常疼痛。急性發作時關節局部紅腫,有痛、熱、無力、運動障礙等感覺。研究表明,大氣中的三大基本矛盾,即幹與濕、冷與熱、氣壓高與低和關節痛發作的關係最明顯。當日變溫在3度以上、逐日氣壓變化在10百帕以上、逐日相對濕度變化大於10%時,關節痛病人就會多起來。

(三)“寒潮”易誘發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患者對寒潮最為敏感。美國海洋和大氣局發佈的《天氣和健康》就曾指出,每當寒潮來臨,在氣溫由高變低、風力由小變大的轉換期內,心臟疾病發作頻繁,危重病人常常在淒風苦雨中與世長辭。我國醫務工作者在醫療實踐中也發現,約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氣下病情加重。這是由於寒冷的刺激,使人體血管突然收縮,動脈平均壓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數也相應增高,心肌缺氧現象加重,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便明顯升高。

為了預防和減輕寒潮對心血管病的不利影響,患者平時要注意加強耐寒鍛煉,增強體質,改善心臟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同時也要時時掌握氣象資訊,當有寒潮天氣出現時,要及時增加衣被,避免受涼。

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給不同類型的感冒病毒入侵以可乘之機。

(二)寒潮天氣猛降溫易誘發關節痛

關節痛是典型的氣象病。每當季節發生變化或氣象要素劇烈變化之時,患者往往會感到異常疼痛。急性發作時關節局部紅腫,有痛、熱、無力、運動障礙等感覺。研究表明,大氣中的三大基本矛盾,即幹與濕、冷與熱、氣壓高與低和關節痛發作的關係最明顯。當日變溫在3度以上、逐日氣壓變化在10百帕以上、逐日相對濕度變化大於10%時,關節痛病人就會多起來。

(三)“寒潮”易誘發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患者對寒潮最為敏感。美國海洋和大氣局發佈的《天氣和健康》就曾指出,每當寒潮來臨,在氣溫由高變低、風力由小變大的轉換期內,心臟疾病發作頻繁,危重病人常常在淒風苦雨中與世長辭。我國醫務工作者在醫療實踐中也發現,約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氣下病情加重。這是由於寒冷的刺激,使人體血管突然收縮,動脈平均壓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數也相應增高,心肌缺氧現象加重,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便明顯升高。

為了預防和減輕寒潮對心血管病的不利影響,患者平時要注意加強耐寒鍛煉,增強體質,改善心臟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同時也要時時掌握氣象資訊,當有寒潮天氣出現時,要及時增加衣被,避免受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