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洋政府有多古怪?每天下午才上班,百姓卻誇政府效率高,能人多

一直以來, 為了給國民政府背書, 很多宣傳都傾向於醜化北洋政府。 似乎北洋政府低效無能, 完全無法勝任管理國家的職責。 不過,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 北洋政府的形象並不如宣傳中那麼無能, 反而顯示出高效和人才濟濟的特點。 我國鐵道專家淩鴻勳先生, 年輕時曾在北洋政府交通部任職, 通過他的口述歷史, 再現了當時政府雇員的學歷與辦公方式, 現在看來頗有些耐人尋味。

交通部人才濟濟

淩鴻勳進入交通部後, 進入了路政司考工科。 當時路政司司長是關賡麟, 1904年的大清進士, 後來赴日留學, 回國後進入交通部, 抗日戰爭期間拒絕與日本人合作, 建國後列席了政協會議。 考工科長是華南圭, 留法歸國的工程師, 建國後擔任政府顧問。

淩鴻勳

北洋政府時候的交通部職員, 基本都有留學背景, 他們分為三個集團:留日、留法和留美。 這其中, 以留日學生最多, 大概因為當時的日本鐵道學校容易進, 留學費用相對於法、美而言更划算。 人數第二多是留法集團, 或許因為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隴海鐵路(蘭州至連雲港)、京漢鐵路(北京至漢口)等鐵路都是靠從法國貸款修築, 所以交通部急需大批懂法語,

有留法背景的人才。 留美學生人數最少, 不過他們大多擔任中層領導。

據淩鴻勳先生介紹, 當時的交通部絕對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各方人才聚集一堂, 眾人都是三、四十歲的年紀, 正值壯年, 導致整個交通部朝氣蓬勃, 幹勁很足, 學習氛圍很濃。 淩鴻勳跟很多同事一道, 開始對營業、財務、人事等問題自發研究, 要知道工程師根本不需要操心那些問題。 雖然這些工程師都是人傑, 不過卻也有陋習, 比如上班時間隨意。

不到中午不上班

北洋政府繼承了清廷的一種惡習, 就是官僚習氣重, 最大的表現就是不按時辦公。 一般來說, 早晨根本不上班, 普通職員中午到崗, 至於總長和次長就更晚了, 基本都是下午三點之後現身。

來得晚, 走的也晚, 各單位辦公到晚上七、八點才下班。 下班時, 總長先走, 然後各司長、隨後各科長, 等科長出了門, 普通職員才能下班。 雖然如此, 但他們並非尸位素餐, 人浮於事, 這些職員能力很強, 尤其是中層幹部,

科長以上的官員根本不需要秘書,

遇有緊急情況或者機要檔, 他們直接自己動筆起草檔, 然後自己校對, 自己核對, 因此對公務處理得條分縷析, 層次分明。 另外, 北洋政府中, 總長和次長職責分明。 總長相當於部長, 一種政務官, 只負責定大政方向。 次長相當於副部長, 充當事務官, 權力很大, 次長批示過的檔基本就塵埃落定, 不需要層層蓋橡皮章, 因此辦事效率比較高。 這樣的環境, 引起了後來中國的一種現象。

鯉魚化龍

淩鴻勳曾感歎, 北洋政府的交通部很開放, 他在路政司工作時, 查勘資料沒有遇到任何刁難, 調查案卷很方便, 因此工作中他時常查閱各種想看的資料, 特別是很多鐵路的測量報告。 這樣寬鬆的學習環境, 對於一個上進的年輕人來說再好不過。 很多在北洋政府任職的年輕人,後來都成了各行業的專家。或許人們常說“民國大師多”,這與北洋政府有一定的關係。

這樣的北洋政府與你印象中的有什麼區別?或者你對北洋政府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很多在北洋政府任職的年輕人,後來都成了各行業的專家。或許人們常說“民國大師多”,這與北洋政府有一定的關係。

這樣的北洋政府與你印象中的有什麼區別?或者你對北洋政府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