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買德系二手車5年之內最佳?官方認證也是這套路,就怕燒機油

目前國內二手車市場不夠紅火, 除了不少朋友買新不買舊的定勢思維, 以及限遷政策, 還有常見的怕被坑的擔憂, 尤其伴隨每年雨季誕生的大量泡水車更加重了這種心理。

但如果大家都對二手車敬而遠之, 以後你們自己置換的時候恐怕就要吃虧了, 況且在車況良好的情況下, 一台3-5年的二手車可以比新車價格低十幾萬, 所以還不乏垂涎的粉絲。

在這種背景下, 官方認證的品牌二手車紛紛誕生,

號稱在收車前經過官方百余項專業檢測, 車況有保證, 而且還能享受一年的保修政策, 當然因此它也會比其他管道的二手車來的貴, 但有些朋友會覺得比較值, 多花點錢買個踏實是可以接受的。 但有時候也不是非得花這筆”冤枉錢“, 聰明的你可以因車而異。

首先聊聊這些二手車的來源, 雖然很多品牌都聲稱這些車在收車時都經過了百余項的檢測, 但實際上有很多是4S店自己的車, 有些是店內的試駕車, 有些是廠商的活動用車, 前者服役的時間相對長, 後者則在活動過後被派給4S店當二手車賣, 所以往往看到里程數只有800/1000公里的車就是這類的。

不過即使是店內服役的試駕車, 里程數也不會太長, 因為這類車廠家要打出口碑和品質, 所以不會選擇過度勞累的車型, 他們的年限一般都在5年之內, 3年居多, 而且里程一般都在5萬多公里以內。 但同時價格也相對會貴一點, 各地價格不太一樣, 1-3萬不等。 問題是, 我一定要多花這些錢來買這種踏實嗎?

接下來我們聊聊這些車的車況。 目前很多廠家都推出了自己的二手車品牌。 以寶馬為例, 北京很多寶馬店都推出5年多車齡, 里程6萬以內的二手車, 買家能夠接受, 價格又比新車低不少。 但同時玄機也就在這了, 對我們今天的主角——德系車而言, 這段屬於蜜月期,

而5-7年之後情況可能就要開始發生變化了, 最可能出現的就是讓人聞風喪膽的燒機油問題。

如果按每年2萬公里的里程計算, 5年差不多是10萬公里, 有些倒楣的車可能不需要10萬公里, 大約7、8萬公里燒機油的情況就出現了, 隨著里程增加而惡化。 當然不是每輛德系都會燒, 那樣的話就別混了。 所以說買二手車也需要一點運氣。

這裡說的是一個大概。因為德系車的性能取向,而德系和日系誰更靠譜一直都有爭議。實際上德系車的燒機油現象不能算是缺陷或者技術不足,而是因為德系廠商是根據性能來導引設計初衷的,所以在德國人眼裡——為了性能而冒險是正常的——這不叫缺陷。至少編輯是認同的,或者說,作為德系車車主,你買車之前就要做好心理準備。

而日系車在家用市場走的就是穩妥路線,區別在於,比如寶馬,發動機在工作時溫度比較高,摩擦比較劇烈,渦輪車型則更甚,較高的工作溫度很容易讓氣門油封老化,再加上比如大眾二代的EA888發動機的油氣分離器不夠好,導致機油進入了燃燒室而形成積碳。嚴重者如某德系品牌在每500公里時就需要加一次機油。

有種解決辦法是更換氣門油封,費用不多,大幾千塊,當然如果是4缸機16氣門油封全換,價格也低不了。油封是個橡膠墊,防止機油滲漏的密封裝置,在長時間的高溫狀態下容易老化和僵硬,失去了彈性會也就無法阻止機油滲漏。值得關注的是,在更換油封之後燒機油現象確實會得到緩解,但只是把燒機油的量減少了,比如從500公里燒一升減緩到1000公里,因為德系產品燒機油的原因並不止這一個,也有摩擦導致的間隙過大,想要徹底根治還得開缸測間隙換零件,這手術就大了,價格也讓人吐血,對買部二手車買菜的我們,弄這麼麻煩幹嘛?

為什麼聊了這麼多5年之後的車的車況,而不是今天的主角——這些品牌認證的3-5年左右,里程5、6萬的“准新生兒”呢?相信聰明的朋友已經明白了,在這個期間,德系產品一般還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也有點背的車主在幾萬公里之後就有燒機油現象了,或者斷個軸漏個油什麼的,這個您只能去多燒燒香了。

所以拋開那些真有貓膩的產品,比如事故車,泡水車,被二手車行家的翻新手藝掩蓋了真相的問題產品,很多5年之內,里程6萬多公里左右的德系車車況本身就比較穩定,不一定非要去買官方認證的品牌二手車。當然如果是C對C的交易或是在二手車市場淘寶,也需要您有一些甄別二手車的常識啦。

目前全國二手車價格不等,各地二手車價格不一,具體值不值得還需要大家自己考量一下,不過剛才說了,並不是那麼多的德系車都燒機油,所以碰上一些寶貝還真是挺讓人流口水的,比如下邊這位——

這部328帶M套件的車型價格僅28.5萬,比起47萬的原車價來說相當值了,而且里程也不算特別長,7.3萬,風險係數不算高。雖說燒機油這個陰影一直揮之不去,不過買二手車始終需要一點運氣,不然好事哪能全讓你占了。

這裡說的是一個大概。因為德系車的性能取向,而德系和日系誰更靠譜一直都有爭議。實際上德系車的燒機油現象不能算是缺陷或者技術不足,而是因為德系廠商是根據性能來導引設計初衷的,所以在德國人眼裡——為了性能而冒險是正常的——這不叫缺陷。至少編輯是認同的,或者說,作為德系車車主,你買車之前就要做好心理準備。

而日系車在家用市場走的就是穩妥路線,區別在於,比如寶馬,發動機在工作時溫度比較高,摩擦比較劇烈,渦輪車型則更甚,較高的工作溫度很容易讓氣門油封老化,再加上比如大眾二代的EA888發動機的油氣分離器不夠好,導致機油進入了燃燒室而形成積碳。嚴重者如某德系品牌在每500公里時就需要加一次機油。

有種解決辦法是更換氣門油封,費用不多,大幾千塊,當然如果是4缸機16氣門油封全換,價格也低不了。油封是個橡膠墊,防止機油滲漏的密封裝置,在長時間的高溫狀態下容易老化和僵硬,失去了彈性會也就無法阻止機油滲漏。值得關注的是,在更換油封之後燒機油現象確實會得到緩解,但只是把燒機油的量減少了,比如從500公里燒一升減緩到1000公里,因為德系產品燒機油的原因並不止這一個,也有摩擦導致的間隙過大,想要徹底根治還得開缸測間隙換零件,這手術就大了,價格也讓人吐血,對買部二手車買菜的我們,弄這麼麻煩幹嘛?

為什麼聊了這麼多5年之後的車的車況,而不是今天的主角——這些品牌認證的3-5年左右,里程5、6萬的“准新生兒”呢?相信聰明的朋友已經明白了,在這個期間,德系產品一般還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也有點背的車主在幾萬公里之後就有燒機油現象了,或者斷個軸漏個油什麼的,這個您只能去多燒燒香了。

所以拋開那些真有貓膩的產品,比如事故車,泡水車,被二手車行家的翻新手藝掩蓋了真相的問題產品,很多5年之內,里程6萬多公里左右的德系車車況本身就比較穩定,不一定非要去買官方認證的品牌二手車。當然如果是C對C的交易或是在二手車市場淘寶,也需要您有一些甄別二手車的常識啦。

目前全國二手車價格不等,各地二手車價格不一,具體值不值得還需要大家自己考量一下,不過剛才說了,並不是那麼多的德系車都燒機油,所以碰上一些寶貝還真是挺讓人流口水的,比如下邊這位——

這部328帶M套件的車型價格僅28.5萬,比起47萬的原車價來說相當值了,而且里程也不算特別長,7.3萬,風險係數不算高。雖說燒機油這個陰影一直揮之不去,不過買二手車始終需要一點運氣,不然好事哪能全讓你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