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現在的份子錢漲這麼多了?!

把金錢當朋友

有的人, 恥于談錢, 覺得錢太俗, 談多了傷感情, 總是一副視金錢如糞土的清高模樣。

也有的人, 嗜錢如命, 理直氣壯地愛錢,

常常頂著拜金主義的帽子, 對錢俯首稱臣。

每個人對錢都有自己的態度, 可真正瞭解自己態度的人卻很少。

如果你問別人, 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我相信, 金錢和時間一樣, 都會出現在榜單的前列。

前段時間和朋友小聚, 有個好友說她這段時間捨得花錢了, 買了喜歡的名牌包, 添置了有質感的衣服, 還花錢報名了一個形體課。 相較於以前刻意節衣縮食的日子, 我明顯感覺到她對生活有了更多的熱情。

她說, 自己對於錢的態度, 不再是過去那種患得患失的克制, 而是甘願為生活品質買單的從容。

其實, 這態度的背後, 是一種價值取捨, 隱藏著我們內心對於金錢的信念模式。

被譽為“百萬富翁教父”的哈威·埃克指出,

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信念模式, 往往會產生相對應的思想, 而思想產生感觸, 感觸影響行動, 最終造成了我們每個人不一樣的財富狀況。

我們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無意識地植入了一些信念, 然後對錢抱持著不一樣的態度。

因為周圍人都說賺錢很辛苦很艱難, 所以我們就理所當然把錢當作生活中最大的負擔, 漸漸活成了別人口中入不敷出的樣子。

因為父母省吃儉用愛貪便宜, 所以我們就認為錢都是省出來的, 明裡暗裡地計算著得失, 從不願意真正地去體驗生活。

因為小時候羡慕有錢人的無往不利, 所以我們長大之後就認為金錢是萬能的, 一生都奔波於追逐金錢之途, 迷失其中。

其實, 在與錢打交道的時候,

表面上是在交易、消費, 其實是人以特定的態度, 在刻意營造的場景中與金錢進行深切的交流, 從而實現背後的價值和意義。

就像讀一本書, 你對待它的態度是認真嚴謹, 往往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來改造生活, 而如果你對它的態度是潦草敷衍, 那你的所得自然相當微薄, 幾近於無。

有很多的人, 在金錢的問題上, 處於一種分裂的狀態。

一方面恥于談錢, 不願意將錢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對錢有種骨子裡的不屑;

另一方面, 卻又很在乎錢, 做大部分事情首要考慮的就是錢。

就像很多時候, 當我們看到有錢人闊綽地花錢, 高調地做事, 我們就會無意識地蹦出來一句“有錢人了不起呀”。

其實了不起的不是那個人, 而是財富的差距,

因為財富的差距是需要用時間來彌補的。

就比如, 別人已經賺了100萬, 而你卻只有10萬, 那你們之間的差距就是90萬。 這90萬的差距, 你如何趕上去呢?通過工資存款, 每個月存1萬塊, 那也需要90個月, 將近8年的時間。

通過用時間作為衡量差距的尺規, 我們很快就會發現, 這樣的差距是如此之大, 相對於我們短暫的人生來說, 這就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殘酷現實。

其實, 對錢的輕視態度, 反映的是我們自欺欺人的匱乏內心。

記得在元旦的時候, 我收到了一條語氣絕望的微信

“現在的份子錢, 都這麼多了嗎?”

這條消息, 來自剛畢業在深圳工作的朋友。 他說, 這是他這個月收到的第三份請柬了。

“因為這次結婚的人是很好的朋友, 圈子裡的大家甚至約好了要每人準備 2000塊。 ”

當所有人都包好了紅包, 然後看著他說“就差你了”的時候, 他的心情真的很複雜。

每逢節假日都是結婚的高峰期。以前我一般都只是去吃一頓飯而已,並沒有想過這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可一畢業,有不少朋友結婚了,拿到請柬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特別是當你發現,可能去兩三次就要付掉半個月的工資的時候。

朋友開玩笑說,“我覺得很不公平啊,父輩都是兩三百,為什麼到我們這裡就要一兩千了。”

雖然他不是很情願,但還是抱著“或許他們以後也會幫我”的心態,按照大家的習慣準備了。

他也默默在接下來的生活計畫裡,加上了“存份子錢”這一目標。

一個人對錢的態度,往往決定了錢與他的距離。

在我的老家東北,份子錢是無處不在的。

不僅結婚可以收,買房、買車都可以收。生孩子、孩子滿月、孩子考上大學辦升學宴,也都會有一筆可觀的進賬。

我姥姥家的農村,有人家因為隨了太多的份子錢出去,而自己家又沒有添人口,也買不起樓房,為了收點份子錢“回回血”,想出了給58歲的老母親辦生日宴的法子。只是,經常這樣做的人是會口碑很差的。

我的一位親戚就是,買房收一次,喬遷新居再收一次,每一次大家都要付錢。甚至在農村蓋了一間磚房,不是住人,而是住雞的,都會收禮……

這種喪心病狂的極品收禮方法,後來被隔壁好幾個村子唾棄。

這大概,也成了我來大城市生活的一個重要理由。

我朋友說過一句話:“結婚的份子錢,其實就是民間借貸,早晚要吐出來的。”

懷著這樣的心態,前幾天她也更新了一條朋友圈:

“過年之前我準備結婚了,跟誰還沒想好,就是缺錢了。”

我開玩笑說,那我們要努力玩好這個借貸遊戲,比方說,以後如果要結婚,就去收份子錢比較多的北方結,然後再回到份子錢要求比較低的廣州生活。

按說,隨份子就隨份子,咬咬牙,不過是拿點錢而已。可實際上除了錢這一道坎兒,還有很多的社交問題。

比如說有些婚禮,每到場一個人就會簽下自己的名字和隨禮的金額。有時候,那本禮單甚至是可以隨意翻看的。

到場嘉賓一看,誰準備了多少錢,一目了然。

而有些地方,更是以“唱票”的計數模式,每個人隨完禮,會有專門人員大聲宣佈:“××家××隨禮×百元整,以表祝賀!”

不過有這些習慣的地方,很多年輕人都因為怕尷尬,不會到場吃飯了,最多就是讓朋友或者長輩幫忙捎帶禮金。人不來,份子錢少一點,似乎就說得過去了。

在我們這兒,還有一個挺好用的公式,給大家看看:

(或許兩三年之後你也能用到了哦)

有了這個計算方法,我們就可以簡單地計算一下,隨一次份子,要吃多久的土了。(一個參考,不一定對)

我還簡單地瞭解了一下,如果你想更好地參與這個禮金遊戲,應該選擇哪些地區生活。(也不一定對)

咦,廣東呢?

噢,我看到了。

(表格有誇張成分,看完一笑而過吧)

不過,也不要總覺得隨份子可怕,其實收份子的人心裡也不舒服。

我問了一個剛剛結婚的朋友,婚禮之後數錢的過程是不是挺爽的?

結果,他的回答令我大失所望:

“這哪是錢啊,全是燙手的山芋!”

新人們滿心歡喜地辦了場婚禮,想著接受全世界的祝福,可是你一抬頭看見的,全是心事重重的人,你甚至能聽到他們的畫外音:

“這次隨了那麼多錢,下次我結婚可得掙回來。”

汪涵在《火星情報局》裡曾經呼籲,“禮金禮金,首先它要是一份禮”。我覺得這是對人類極大的挑戰,因為但凡一個詞語中有“金”字,人們的目光就會定格在錢上。

我問過的那位朋友,給我講了一個很令人心碎的細節:

他在給一個好朋友敬酒的時候,那個朋友對他說:“為了我送的那個大紅包,你也得把這段婚姻堅持下去啊。”

也許是玩笑吧,但在那個當下,他還是覺得很不舒服。

年關將至,我們的同事已經連續三天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因為每天一大早,社區都有新婚的鞭炮聲,讓人懷疑大家是不是都約好了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也踏入了這樣的生活,身邊的人陸陸續續在結婚,自己卻還在飄飄蕩蕩,開始四處隨份子。

有一個詞叫作“同儕壓力”,指的是同齡人之間互相給予的壓力。

在以前,這種壓力的表現是成績單上的數字,是別人家的孩子;而現在,它成了禮單上的數字,婚禮上的份子。

怎麼說呢,對新人的祝福是真的,可對這樣頻繁的禮金邀請的恐懼,也是真的。單身的我們,只能在真的祝福和真的辛酸之間,獨自流淚了。

所以每次坐在喜宴上時,我都會想起那句話,“熱鬧都是別人的。”

是啊,熱鬧都是別人的,而我的請柬上,還空無一人。

每逢節假日都是結婚的高峰期。以前我一般都只是去吃一頓飯而已,並沒有想過這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可一畢業,有不少朋友結婚了,拿到請柬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特別是當你發現,可能去兩三次就要付掉半個月的工資的時候。

朋友開玩笑說,“我覺得很不公平啊,父輩都是兩三百,為什麼到我們這裡就要一兩千了。”

雖然他不是很情願,但還是抱著“或許他們以後也會幫我”的心態,按照大家的習慣準備了。

他也默默在接下來的生活計畫裡,加上了“存份子錢”這一目標。

一個人對錢的態度,往往決定了錢與他的距離。

在我的老家東北,份子錢是無處不在的。

不僅結婚可以收,買房、買車都可以收。生孩子、孩子滿月、孩子考上大學辦升學宴,也都會有一筆可觀的進賬。

我姥姥家的農村,有人家因為隨了太多的份子錢出去,而自己家又沒有添人口,也買不起樓房,為了收點份子錢“回回血”,想出了給58歲的老母親辦生日宴的法子。只是,經常這樣做的人是會口碑很差的。

我的一位親戚就是,買房收一次,喬遷新居再收一次,每一次大家都要付錢。甚至在農村蓋了一間磚房,不是住人,而是住雞的,都會收禮……

這種喪心病狂的極品收禮方法,後來被隔壁好幾個村子唾棄。

這大概,也成了我來大城市生活的一個重要理由。

我朋友說過一句話:“結婚的份子錢,其實就是民間借貸,早晚要吐出來的。”

懷著這樣的心態,前幾天她也更新了一條朋友圈:

“過年之前我準備結婚了,跟誰還沒想好,就是缺錢了。”

我開玩笑說,那我們要努力玩好這個借貸遊戲,比方說,以後如果要結婚,就去收份子錢比較多的北方結,然後再回到份子錢要求比較低的廣州生活。

按說,隨份子就隨份子,咬咬牙,不過是拿點錢而已。可實際上除了錢這一道坎兒,還有很多的社交問題。

比如說有些婚禮,每到場一個人就會簽下自己的名字和隨禮的金額。有時候,那本禮單甚至是可以隨意翻看的。

到場嘉賓一看,誰準備了多少錢,一目了然。

而有些地方,更是以“唱票”的計數模式,每個人隨完禮,會有專門人員大聲宣佈:“××家××隨禮×百元整,以表祝賀!”

不過有這些習慣的地方,很多年輕人都因為怕尷尬,不會到場吃飯了,最多就是讓朋友或者長輩幫忙捎帶禮金。人不來,份子錢少一點,似乎就說得過去了。

在我們這兒,還有一個挺好用的公式,給大家看看:

(或許兩三年之後你也能用到了哦)

有了這個計算方法,我們就可以簡單地計算一下,隨一次份子,要吃多久的土了。(一個參考,不一定對)

我還簡單地瞭解了一下,如果你想更好地參與這個禮金遊戲,應該選擇哪些地區生活。(也不一定對)

咦,廣東呢?

噢,我看到了。

(表格有誇張成分,看完一笑而過吧)

不過,也不要總覺得隨份子可怕,其實收份子的人心裡也不舒服。

我問了一個剛剛結婚的朋友,婚禮之後數錢的過程是不是挺爽的?

結果,他的回答令我大失所望:

“這哪是錢啊,全是燙手的山芋!”

新人們滿心歡喜地辦了場婚禮,想著接受全世界的祝福,可是你一抬頭看見的,全是心事重重的人,你甚至能聽到他們的畫外音:

“這次隨了那麼多錢,下次我結婚可得掙回來。”

汪涵在《火星情報局》裡曾經呼籲,“禮金禮金,首先它要是一份禮”。我覺得這是對人類極大的挑戰,因為但凡一個詞語中有“金”字,人們的目光就會定格在錢上。

我問過的那位朋友,給我講了一個很令人心碎的細節:

他在給一個好朋友敬酒的時候,那個朋友對他說:“為了我送的那個大紅包,你也得把這段婚姻堅持下去啊。”

也許是玩笑吧,但在那個當下,他還是覺得很不舒服。

年關將至,我們的同事已經連續三天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因為每天一大早,社區都有新婚的鞭炮聲,讓人懷疑大家是不是都約好了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也踏入了這樣的生活,身邊的人陸陸續續在結婚,自己卻還在飄飄蕩蕩,開始四處隨份子。

有一個詞叫作“同儕壓力”,指的是同齡人之間互相給予的壓力。

在以前,這種壓力的表現是成績單上的數字,是別人家的孩子;而現在,它成了禮單上的數字,婚禮上的份子。

怎麼說呢,對新人的祝福是真的,可對這樣頻繁的禮金邀請的恐懼,也是真的。單身的我們,只能在真的祝福和真的辛酸之間,獨自流淚了。

所以每次坐在喜宴上時,我都會想起那句話,“熱鬧都是別人的。”

是啊,熱鬧都是別人的,而我的請柬上,還空無一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