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民黨軍中蔣介石手下也有五名將領被稱作為“五虎將”

提到“五虎將”, 咱們自然會聯想到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蜀漢五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相同的,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也列出了水泊梁山上的五虎將: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

現在為咱們所熟知的, 還有八十年代在香港文娛八圈混得風生水起的無線五虎將:黃日華、苗僑偉、湯鎮業、劉德華、梁朝偉。

再往前推一點, 民國年代馮玉祥的西北軍中有著被稱為“五虎將”的五名悍將:張之江、李鳴鐘、宋哲元、鹿鐘麟、劉鬱芬,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 國民黨軍中蔣介石手下也有五名將領被稱作為“五虎將”, 即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

“福將”劉峙(1892年-1971年)

劉峙也是國民革命軍的陸軍二級大將, 他的稱謂有許多, 北伐戰爭中他是有名的“福將”、華夏大戰中他又是聞名的“常勝將軍”、抗日戰爭中他又被稱作是“長腿將軍”,

而國共內戰中時他又取得了“豬將軍”的稱謂。

劉峙是江西吉安人, 曾在保定陸軍軍官校園學習, 後參加粵軍。 1921年, 劉峙為陳炯明欣賞, 調入粵軍總司令部當少校副官, 北伐戰爭時, 他儘管手中軍力不多, 劉峙仍是取得了多場成功。

劉峙在國民黨戎行內節節高升, 與他和蔣介石的密切挨近不無關係。 蔣介石發起“四一二”政變以來, 劉峙一向都是蔣介石最好的輔佐, 無論是蔣桂戰爭、仍是華夏大戰, 他都堅決的站在了蔣介石這邊, 並屢立戰功。 與此同時, 劉峙的官位也是穩步上升, 當1933年, 他已被錄用門為贛粵閩湘鄂“剿匪”軍北路總司令, 是“五虎將”中職位最高的。

抗日戰爭中, 劉峙被錄用為國民黨榜首戰區副司令長官, 因在平漢路戰爭被日軍打得潰不成軍, 被時人嘲笑為“長腿將軍。 ”

淮海戰爭中, 劉峙被錄用為徐州剿共總司令, 體現嘛, 可以說是一點也不出彩。 國民黨潰敗臺灣後, 劉峙先是移居印尼, 後又回到臺灣, 直到1971年在臺灣病逝。

“忠將”顧祝同(1893年—1987年)

顧祝同是國民革命軍的陸軍一級大將, 他是江蘇省漣水縣人, 早年結業于保定陸軍軍官校園。 後分配到陸軍總部第十三混成旅見習。

1920年, 顧祝同投靠在桂林的孫中山, 1922年, 顧祝同與蔣介石相識, 從此敞開了工作之路。

1924年, 黃埔軍校開學, 蔣介石任軍校校長, 顧祝出任了軍校教授部中校戰術教官。 顧祝同深受蔣介石欣賞與信賴,

跟著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一步登天, 顧祝同的位置也是穩步上升。 華夏大戰結束時, 顧祝同已升任了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洛陽行營主任, 掌管西北軍政大權。

1933年, 蔣介石對蘇區進行實圍殲期間, 顧祝同被錄用為北路軍的總司令, 後他又被調任為四川行營主任。 西安事故時, 顧祝同堅決支撐宋氏兄妹和平解決道路, 而再次遭到蔣介石的喜愛, 被錄用為榜首集團軍總司令。 抗日戰爭中, 顧祝同擔任指揮第三戰區, 體現可圈可點。 為人所詬病的, 做為蔣介石的活躍追隨者, 震驚中外的“皖南事故”中, 顧祝同甘願充當了殘殺的劊子手人物。 解放戰爭時期, 調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的顧祝同, 奔走各地, 出謀劃策, 畢竟仍是挽救不了國民黨的頹勢。

顧祝同晚年安居在臺灣,出任了“,總統府戰略參謀委員會副主任、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國防會議秘書長等職,直到1985年,因病在臺北逝世。

“飛將”蔣鼎文(1895年-1974年)

蔣鼎文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他不只列入了蔣介石的“五虎將”還在何應欽的“四大金剛”中佔有一席之地,當年軍閥混戰時他又是以“飛將軍”的名號聞名天下。

蔣鼎文早年結業于浙江陸軍講武堂,1917年,護法戰爭時,他投靠了孫中山。黃埔軍校建立後,他又出任了黃埔軍校榜首期第二學生隊區隊長,遭到蔣介石的注重。

在後來的東征陳炯明、北伐戰爭、蔣桂戰爭、華夏大戰中,蔣鼎文出力許多,升職也很快比及第五次圍殲時,他出任了五省剿匪軍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二路軍總指揮。

西安事故時,蔣鼎文也遭到了扣押,後受張學良託付向南京國民政府傳遞資訊,並伴隨了宋子文、宋美齡往西安商洽。抗日戰爭初期,被錄用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辦公廳主任,在任上,他貪婪成性,徇私枉法,被稱為“墮落將軍”。戰爭過程中,他的體現又無所可觀,損兵折將之餘,失地很多,只得引咎辭職。

1945年今後,蔣鼎文開端棄官經商,開辦了磚瓦廠、輪船公司,又將家眷移居到了美國。1949年,他又被啟用,但國民黨敗局現已無可挽回,他終究仍是逃亡了臺灣,之後出任了總統府國策參謀、克復大陸規劃委員會委員等職,直到1974年,在臺北病逝。

“幹將”陳誠(1898年-1965年)

陳誠,是民國陸軍一級大將,浙江麗水人,他在國民黨內屢任要職,是蔣介石的親信親信,有著小委員長的稱號。

1919年,陳誠以備取生的名義進了保定軍校學習,後南下廣州,參加粵軍。黃埔軍校建立後,陳誠被該調任為校園的上尉特別官佐。北伐戰爭中,因棉湖一戰體現優異,陳誠遭到了蔣介石的欣賞。1928年,蔣介石複出,陳誠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保鑣司令。蔣桂戰爭、華夏大戰、圍殲蘇區過程中,陳誠一向體現活躍,因而成為蔣介石的親信人員。

西安事故時,陳誠也是被扣押人員之一,直到事故和平解決後,才取得自在。抗日戰爭期間,陳誠的官位愈加安定,並逐步提高,被國民黨內部稱作是“蔣介石的替身”、“第二號人物”。

國民黨潰敗到臺灣後,陳誠先後擔任了臺灣省主席兼臺灣警備總司令、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等職,致力於臺灣的各項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直到1965年因病在臺北逝世。

“虎將”衛立煌(1897年~1960年)

“五虎大將”中衛立煌是國民黨軍陸軍二級大將,被稱作為“虎將”,其時的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就稱他為“支那虎將 ”,美國人稱他為為“常勝將軍”。

衛立煌,出生於安徽省合肥縣,他從前就讀湖北陸軍學兵營,後來參加粵軍第二軍。他的人生機會是從被選入孫中山的保鑣隊開端的,沒用多少年,一步步提升後,他已是彌補旅旅長。

北伐戰爭中,衛立煌所屬的第9團立下了不少的戰功。蔣介石發起“四·一二”政變後,衛立煌所率的第14師移駐鎮江,打敗了孫傳芳的部隊。

華夏大戰成功後,蔣介石開端對工農紅軍進行“圍殲”,衛立煌被遴派為中路軍第6縱隊指揮官,之後他還擔任了“鄂豫皖邊區剿匪總指揮”。西安事故時,衛立煌也遭到涉及,成為此次事情中被扣押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之一。

抗日戰爭時,衛立煌曾任榜首戰區的司令長官,其時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歸於他的統轄規模,因而兩邊有著很深化地觸摸,乃至國民黨中有些人以為衛立煌有意偏袒八路軍。在此期間,衛立煌安排指揮了忻口戰爭、鄭州戰爭等大規模會戰。

由於與八路軍走得真實太近,衛立煌終究被調離了榜首戰區,又鑒於他的傑出才能,蔣介石錄用了他為入緬作戰的我國遠征軍的司令長官,在他指揮下,我國遠征軍克復了滇西疆土,完成丁打通中印公路的使命。

內戰初期,衛立煌遠赴美國、歐州等地調查軍事,之後,又被蔣介石急電召回,擔任了東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首要擔任遼沈戰爭。戰爭過程中,衛立煌屢次違背蔣介石的指令,兩人對立逐步加深,戰爭進行到終究,局勢不可收拾,衛立煌因而被撤職查辦,直到蔣介石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他才獲釋,前往香港。

新我國建立後,在相關安排的安排下,衛立煌再次回歸到祖國大陸,之後他又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職,直到1960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顧祝同晚年安居在臺灣,出任了“,總統府戰略參謀委員會副主任、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國防會議秘書長等職,直到1985年,因病在臺北逝世。

“飛將”蔣鼎文(1895年-1974年)

蔣鼎文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他不只列入了蔣介石的“五虎將”還在何應欽的“四大金剛”中佔有一席之地,當年軍閥混戰時他又是以“飛將軍”的名號聞名天下。

蔣鼎文早年結業于浙江陸軍講武堂,1917年,護法戰爭時,他投靠了孫中山。黃埔軍校建立後,他又出任了黃埔軍校榜首期第二學生隊區隊長,遭到蔣介石的注重。

在後來的東征陳炯明、北伐戰爭、蔣桂戰爭、華夏大戰中,蔣鼎文出力許多,升職也很快比及第五次圍殲時,他出任了五省剿匪軍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二路軍總指揮。

西安事故時,蔣鼎文也遭到了扣押,後受張學良託付向南京國民政府傳遞資訊,並伴隨了宋子文、宋美齡往西安商洽。抗日戰爭初期,被錄用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辦公廳主任,在任上,他貪婪成性,徇私枉法,被稱為“墮落將軍”。戰爭過程中,他的體現又無所可觀,損兵折將之餘,失地很多,只得引咎辭職。

1945年今後,蔣鼎文開端棄官經商,開辦了磚瓦廠、輪船公司,又將家眷移居到了美國。1949年,他又被啟用,但國民黨敗局現已無可挽回,他終究仍是逃亡了臺灣,之後出任了總統府國策參謀、克復大陸規劃委員會委員等職,直到1974年,在臺北病逝。

“幹將”陳誠(1898年-1965年)

陳誠,是民國陸軍一級大將,浙江麗水人,他在國民黨內屢任要職,是蔣介石的親信親信,有著小委員長的稱號。

1919年,陳誠以備取生的名義進了保定軍校學習,後南下廣州,參加粵軍。黃埔軍校建立後,陳誠被該調任為校園的上尉特別官佐。北伐戰爭中,因棉湖一戰體現優異,陳誠遭到了蔣介石的欣賞。1928年,蔣介石複出,陳誠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保鑣司令。蔣桂戰爭、華夏大戰、圍殲蘇區過程中,陳誠一向體現活躍,因而成為蔣介石的親信人員。

西安事故時,陳誠也是被扣押人員之一,直到事故和平解決後,才取得自在。抗日戰爭期間,陳誠的官位愈加安定,並逐步提高,被國民黨內部稱作是“蔣介石的替身”、“第二號人物”。

國民黨潰敗到臺灣後,陳誠先後擔任了臺灣省主席兼臺灣警備總司令、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等職,致力於臺灣的各項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直到1965年因病在臺北逝世。

“虎將”衛立煌(1897年~1960年)

“五虎大將”中衛立煌是國民黨軍陸軍二級大將,被稱作為“虎將”,其時的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就稱他為“支那虎將 ”,美國人稱他為為“常勝將軍”。

衛立煌,出生於安徽省合肥縣,他從前就讀湖北陸軍學兵營,後來參加粵軍第二軍。他的人生機會是從被選入孫中山的保鑣隊開端的,沒用多少年,一步步提升後,他已是彌補旅旅長。

北伐戰爭中,衛立煌所屬的第9團立下了不少的戰功。蔣介石發起“四·一二”政變後,衛立煌所率的第14師移駐鎮江,打敗了孫傳芳的部隊。

華夏大戰成功後,蔣介石開端對工農紅軍進行“圍殲”,衛立煌被遴派為中路軍第6縱隊指揮官,之後他還擔任了“鄂豫皖邊區剿匪總指揮”。西安事故時,衛立煌也遭到涉及,成為此次事情中被扣押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之一。

抗日戰爭時,衛立煌曾任榜首戰區的司令長官,其時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歸於他的統轄規模,因而兩邊有著很深化地觸摸,乃至國民黨中有些人以為衛立煌有意偏袒八路軍。在此期間,衛立煌安排指揮了忻口戰爭、鄭州戰爭等大規模會戰。

由於與八路軍走得真實太近,衛立煌終究被調離了榜首戰區,又鑒於他的傑出才能,蔣介石錄用了他為入緬作戰的我國遠征軍的司令長官,在他指揮下,我國遠征軍克復了滇西疆土,完成丁打通中印公路的使命。

內戰初期,衛立煌遠赴美國、歐州等地調查軍事,之後,又被蔣介石急電召回,擔任了東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首要擔任遼沈戰爭。戰爭過程中,衛立煌屢次違背蔣介石的指令,兩人對立逐步加深,戰爭進行到終究,局勢不可收拾,衛立煌因而被撤職查辦,直到蔣介石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他才獲釋,前往香港。

新我國建立後,在相關安排的安排下,衛立煌再次回歸到祖國大陸,之後他又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職,直到1960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