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盤點三國演義中十大傳奇的人物事件(下)

十大傳奇之六:關羽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註定成為一個傳奇。 作者為了成就這個傳奇, 為關羽做了許多特殊的安排。 華雄出來, 關羽上去就給砍了, 等呂布出來的時候, 卻從來都是張飛上去挑。 長板坡擺明瞭是不勝之仗, 關羽於是就去借兵去了, 沒趕上。 所以所謂的常勝將軍趙雲趙子龍實在大謬, 真正常勝的唯有關雲長。 那種叫什麼鳥來得, 沒有腿, 一出生就不停的飛, 他落下的時候就是他死的時候。 關羽也是這樣, 他上場就橫掃一切, 白衣渡江寫的不是他的敗, 而是他的死。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 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 打造兵器後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 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 顛沛流離, 但仍能斬將殺敵, 大顯神威。 未報曹操之恩于白馬坡時斬顏良誅文醜, 並告誡曹操三弟張飛更有萬夫不當之勇,

後於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 襄樊之戰時與龐德大戰被其暗算, 導致後來與徐晃單挑時右臂少力無法取勝, 又因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 關羽腹背受敵, 敗走麥城, 後被殺。 死後魏蜀吳三個國家都為其舉辦喪禮。

十大傳奇之七:百騎劫曹營

“百騎劫曹營”又名“百騎劫魏營”, 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 見於小說第六十八回。 這個故事是繼“威震逍遙津”之後又一個與魏吳交戰有關的精彩片段, 將東吳大將甘甯的豪勇與膽氣展露無遺, 也成為眾多三國迷心目中甘寧的巔峰時刻。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 曹操率四十萬人馬攻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南), 飲馬長江。 孫權率兵七萬迎擊, 派甘寧率三千人為前部督。 孫權密令甘甯夜襲曹營, 挫其銳氣, 為此特賜米酒。 甘寧選精銳一百多人共食。 吃畢, 甘寧用銀碗斟酒, 自己先飲兩碗, 然後斟給他手下都督。 都督跪伏在地, 不肯接酒。 甘寧拔刀, 放置膝上, 厲聲喝道:“卿見知於至尊, 孰與甘寧?甘甯尚不惜死, 卿何以獨惜死乎”(《三國志·吳書·甘寧傳》)?都督見甘甯神色嚴厲,

馬上起立施禮, 恭敬地接過酒杯飲下。 然後, 斟酒給士兵, 每人一銀碗。 至二更時, 甘寧率其裹甲銜枚, 潛至曹操營下, 拔掉鹿角, 沖入曹營, 斬得數十級還。 孫權大喜, 賞甘寧絹一千匹, 戰刀一百口, 並增兵二千。 曹操見難以取勝, 駐了一個多月, 便退回北方去了。 從此, 孫權對甘寧更加看重。

十大傳奇之八:隆中對

西元207年冬至208年春, 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 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 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 提出先取荊州為家, 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 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臺之初, 就以《隆中對》的方式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 這一千古名篇, 許多人能夠倒背如流。 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 隆中對具有典範價值。

三國時期南陽系知識份子群體對自己進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 炒作的結果是曹操頗為所動, 孫權不置可否, 劉備心嚮往之。 後來心懷天下的劉備排除萬難見到了年輕的諸葛亮。 此時的孔明先生與後來一生不行險的諸葛丞相並不一樣,就像現在的年輕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樣,心情激動的他自然的產生了肝腦塗地以報君恩的想法(他後半生對此的堅持當然更不易)。

可以想像,忐忑過去之後,君臣之間的寒暄是何等相見恨晚。在此不傾向於認為三分天下形勢圖早有準備,,孔明以他的才情和青年人特有的大志在一瞬間提出了隆中對。有這種想法是因為隆中對中雖然有足夠的理性成分,更多的卻是理想主義色彩,主席的“指點江山”想必就是借此有感而發。

十大傳奇之九:長阪坡

長阪坡,即三國古戰場長阪坡,位於今湖北省宜昌市下屬縣級市當陽市中心城區的長阪坡古遺址,乃三國時代趙子龍宣威之地。這裡屬於荊山餘脈,是其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岡嶺地帶,古曰"當陽長阪",或曰"當陽阪"。古時此地濱臨雲夢澤,雖後來湖面沉積為陸,但至東漢末仍多澇地、水網縱橫。所以長阪坡自古以來為我國南北交通幹線必經之地,古三國時長阪坡之戰發生於此。

長阪坡大戰中,趙雲負責保護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於戰爭混亂趙雲與之走散,於是帶領三、四十隨從回去尋找,找了一圈沒有找到卻殺死淳於導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趙雲把二人送到長阪橋險些被張飛誤解其背叛劉備,虧得簡雍解釋澄清事實.於是趙雲把甘夫人託付于張飛後又回頭尋找阿斗,但此時只有他孤身一人,沒有一個隨從.亂軍之中趙雲又刺死了夏侯恩並奪得了由其佩帶的曹操的寶劍”青罡”,後於一堵矮牆邊尋到了糜夫人及其懷裡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傷行走不便,把阿斗託付于趙雲後不顧趙雲勸阻跳入一口枯井自盡.趙雲把阿斗背於身上,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雲才得以在數十萬大軍中背負阿斗安全殺出重圍。

十大傳奇之十:血戰宛城

宛城之戰,又稱"淯水之戰",是197年漢末三國之前軍閥曹操和張繡之間的一場戰鬥。張繡取勝,曹操敗逃。曹操損失慘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等都被張繡所殺。西元197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年 ,曹操征荊州,來到宛城,張繡迎降。曹操甚為歡悅。但因曹操納了其叔嫂鄒氏,張繡感到受辱,想報復曹操。曹操聽聞張繡不快,計畫除掉他,事泄。張繡反叛曹操,趁夜突襲曹操營寨。 由於曹操對突襲沒有防備,張繡取得了優勢。曹操上馬逃之夭夭,將軍典韋在後阻止敵軍進入寨門。但張繡軍從其他寨門殺入,包圍典韋。典韋身邊只剩十餘人,拼死戰鬥。典韋手持長戟左右刺擊,殺敵軍十餘人,屍橫遍地。典韋負傷十餘處,仍堅持戰鬥,將兩個敵軍士兵挾死。剩下的敵軍不敢上前,典韋又上前殺死數人,傷重,瞋目大罵而死。張繡軍不敢上前取其首級,直到他們確認典韋已死,隨後還營。

曹操的兒子曹昂把戰馬讓給父親,並勇敢地在後阻攔張繡軍。儘管他為父親逃脫爭取了時間,卻被包圍殺死。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陣亡。此時,曹操已撤到舞陰。曹操聽說典韋戰死後,為之痛哭,招募間諜取回他的屍體,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車駕每次經過,常祠以中牢。曹操追思典韋,拜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

曹操正妻丁夫人得知曹昂戰死後而痛哭,所以她便大罵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兒子,從此我沒什麼可留戀的!"丁夫人其後怒而回其故鄉。爾後曹操曾親自回丁夫人之故鄉找丁夫人,撫摸丁夫人的背說,我們一起坐車回家,好不好。可丁夫人默不作聲,曹操走到門前問,跟我回去,行不行?丁夫人依舊默不作聲,二人關係從此斷絕。後來曹操病重,自認為時日無多,歎息說:"我一生做事,沒有什麼後悔的。假如死後還有靈的話,子修如果問我他的母親在哪,我將怎麼回答啊!"

宛城之戰規模不算大,未能改變北方之局勢,但對於曹氏家族而言,影響卻是極為深遠。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假設曹操不帶其來宛城,曹昂得以不死,或許不會有之後奪嫡之爭的嚴重內耗。

此時的孔明先生與後來一生不行險的諸葛丞相並不一樣,就像現在的年輕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樣,心情激動的他自然的產生了肝腦塗地以報君恩的想法(他後半生對此的堅持當然更不易)。

可以想像,忐忑過去之後,君臣之間的寒暄是何等相見恨晚。在此不傾向於認為三分天下形勢圖早有準備,,孔明以他的才情和青年人特有的大志在一瞬間提出了隆中對。有這種想法是因為隆中對中雖然有足夠的理性成分,更多的卻是理想主義色彩,主席的“指點江山”想必就是借此有感而發。

十大傳奇之九:長阪坡

長阪坡,即三國古戰場長阪坡,位於今湖北省宜昌市下屬縣級市當陽市中心城區的長阪坡古遺址,乃三國時代趙子龍宣威之地。這裡屬於荊山餘脈,是其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岡嶺地帶,古曰"當陽長阪",或曰"當陽阪"。古時此地濱臨雲夢澤,雖後來湖面沉積為陸,但至東漢末仍多澇地、水網縱橫。所以長阪坡自古以來為我國南北交通幹線必經之地,古三國時長阪坡之戰發生於此。

長阪坡大戰中,趙雲負責保護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於戰爭混亂趙雲與之走散,於是帶領三、四十隨從回去尋找,找了一圈沒有找到卻殺死淳於導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趙雲把二人送到長阪橋險些被張飛誤解其背叛劉備,虧得簡雍解釋澄清事實.於是趙雲把甘夫人託付于張飛後又回頭尋找阿斗,但此時只有他孤身一人,沒有一個隨從.亂軍之中趙雲又刺死了夏侯恩並奪得了由其佩帶的曹操的寶劍”青罡”,後於一堵矮牆邊尋到了糜夫人及其懷裡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傷行走不便,把阿斗託付于趙雲後不顧趙雲勸阻跳入一口枯井自盡.趙雲把阿斗背於身上,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雲才得以在數十萬大軍中背負阿斗安全殺出重圍。

十大傳奇之十:血戰宛城

宛城之戰,又稱"淯水之戰",是197年漢末三國之前軍閥曹操和張繡之間的一場戰鬥。張繡取勝,曹操敗逃。曹操損失慘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等都被張繡所殺。西元197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年 ,曹操征荊州,來到宛城,張繡迎降。曹操甚為歡悅。但因曹操納了其叔嫂鄒氏,張繡感到受辱,想報復曹操。曹操聽聞張繡不快,計畫除掉他,事泄。張繡反叛曹操,趁夜突襲曹操營寨。 由於曹操對突襲沒有防備,張繡取得了優勢。曹操上馬逃之夭夭,將軍典韋在後阻止敵軍進入寨門。但張繡軍從其他寨門殺入,包圍典韋。典韋身邊只剩十餘人,拼死戰鬥。典韋手持長戟左右刺擊,殺敵軍十餘人,屍橫遍地。典韋負傷十餘處,仍堅持戰鬥,將兩個敵軍士兵挾死。剩下的敵軍不敢上前,典韋又上前殺死數人,傷重,瞋目大罵而死。張繡軍不敢上前取其首級,直到他們確認典韋已死,隨後還營。

曹操的兒子曹昂把戰馬讓給父親,並勇敢地在後阻攔張繡軍。儘管他為父親逃脫爭取了時間,卻被包圍殺死。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陣亡。此時,曹操已撤到舞陰。曹操聽說典韋戰死後,為之痛哭,招募間諜取回他的屍體,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車駕每次經過,常祠以中牢。曹操追思典韋,拜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

曹操正妻丁夫人得知曹昂戰死後而痛哭,所以她便大罵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兒子,從此我沒什麼可留戀的!"丁夫人其後怒而回其故鄉。爾後曹操曾親自回丁夫人之故鄉找丁夫人,撫摸丁夫人的背說,我們一起坐車回家,好不好。可丁夫人默不作聲,曹操走到門前問,跟我回去,行不行?丁夫人依舊默不作聲,二人關係從此斷絕。後來曹操病重,自認為時日無多,歎息說:"我一生做事,沒有什麼後悔的。假如死後還有靈的話,子修如果問我他的母親在哪,我將怎麼回答啊!"

宛城之戰規模不算大,未能改變北方之局勢,但對於曹氏家族而言,影響卻是極為深遠。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假設曹操不帶其來宛城,曹昂得以不死,或許不會有之後奪嫡之爭的嚴重內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