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孫子,而不是傳給能力更強的朱棣?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 在他去世之後, 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 也就是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四年皇位, 隨後靖難之役, 皇位被叔叔朱棣奪取。 能從正統繼承人手中奪取皇位, 以地方戰勝中央, 朱棣的能力毋庸置疑。 而他又是朱元璋的親子, 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能幹的兒子朱棣, 而要隔一輩傳位給孫子朱允炆呢?後世有人分析, 這是因為朱元璋想要立下繼位原則, 以期杜絕日後子孫在皇位繼承上的各種紛爭, 確保江山永固。 這也許是一方面原因, 但絕不是全部。

朱允炆更像他大兒子

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後, 就立自己的嫡長子朱標為太子。 此後朱標成為朱元璋正式繼承人, 朱元璋送給他“仁”、“明”、“勤”、“斷”四個字, 讓他幫助自己處理政事。 既然確立了太子, 自然也就沒有其他兒子什麼事兒了, 於是朱元璋就將其他兒子們都分封出去了。 但可惜的是,

朱元璋心裡的完美繼承人英年早逝, 先他一步去世。 這時候繼承人位子空出, 該由誰做呢?

不同于其他皇帝另選一個能幹得寵的兒子, 朱元璋最終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首先朱允炆處於嫡系一脈, 雖然母親原先不是正妻, 但後來得以扶正, 所以朱允炆符合立嫡的原則。

其次朱允炆性格和脾氣與朱標差不多, 孝順而又仁慈。 朱標患病期間, 朱允炆長期伺候病榻, 晝夜不離, 這麼一干就是兩年。 朱標去世之後, 因為守孝哀痛朱允炆身體消瘦, 朱元璋還稱讚:“而誠純孝, 顧不念我乎。 ”朱元璋建立了國家之後, 為自己的後人鋪好了路。 他認為自己百年之後, 國家需要的是一個守成的君主, 所以選擇了儒家推崇, 有“仁”美譽的朱標, 而不是戰場上大殺地方, 建立軍功的朱棣。

朱標去世之後, 想到的也是朱允炆而不是朱棣。 朱允炆曾上書勸說朱元璋修改了《大明律》許多苛刻的酷刑, 這讓許多大臣十分欣慰, 所以支持朱允炆上位, 遠遠高於支持朱棣。

皇位傳人立長不立賢

朱元璋就立儲問題, 曾經悄悄徵詢過大臣的意見。 他問翰林學士劉三吾:“太子死 了, 皇長孫(朱允炆)年幼不懂事。 治理國家必須選對人, 我想讓燕王接班怎麼樣?” 劉三吾是知識份子, 你問他誰當儲君, 他當然只推薦自己的同類。 他頭搖得像撥浪 鼓:“立燕王絕對不行!如果立燕王,

那麼秦王、晉王怎麼辦?皇長孫朱允炆四海歸心, 大 家都擁護他, 您可以安心睡大覺。 ” 明太祖朱元璋為禦侮防患, 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 藩王各擁重兵, 坐鎮一 方, 其中尤以秦、晉、燕、甯諸王勢力最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