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戊午科場案中,被處死的職位最高的官員是誰?

清朝咸豐八年(1858年)的“戊午科場案”是清朝歷史上三大科場案之一, 正一品的柏葰被咸豐帝下令處決, 成為清朝死於科場案職位最高的官員。

(咸豐帝畫像)

科舉考試是讀書人獲得功名利祿的重要管道,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這句俗語並非完全出自老百姓對知識的敬畏, 而是反映了民眾對通過科舉制獲得崇高社會地位之人的豔羨。 由於科舉制在古代社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想在科舉考試中舞弊者為數不少。 清朝順治與康熙年間均發生過重大的科舉舞弊案, 清朝中後期官場貪污腐化之風愈演愈烈, 從而為科舉舞弊提供了溫床。

(柏葰)

轟動一時的“戊午科場案”起因于一個戲子。 咸豐八年的順天鄉試, 滿族旗人平齡高中第七名。 由於平齡曾經演戲, 在古代戲子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而獲得功名的讀書人則受到整個社會的尊敬。 因此, 一個戲子的高中在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 禦史孟傳金向咸豐帝檢舉此事, 認為平齡的謄錄試卷與考試試卷不符, 可能存在作弊行為, 請求進行審查和複試。 咸豐帝下令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戶部尚書全慶、兵部尚書陳孚恩等調查。

經調查, 平齡的考試試卷草稿不全,

所作的詩竟然還有錯別字。 咸豐帝要求勘察本次鄉試的所有試卷, 結果發現五十多人的試卷存在問題。 載垣等查出此次科考高中的羅鴻繹通過同鄉關係托請考官照顧, 經過層層疏通說情, 本次鄉試的主考官柏葰最終將一位已經考中的考生替換成羅鴻繹。 事後柏葰收受了羅鴻繹及下屬“孝敬”的28兩銀子。 柏葰此時剛任文淵閣大學士不久, 道光帝與咸豐帝都對其非常倚重, 咸豐帝對於如何處置柏葰頗傷腦筋。 最終為了殺一儆百, 整頓科場風紀, 咸豐帝決定將柏葰處決。

(清朝科舉場景)

柏葰不僅是清朝死於科場案職位最高的官員, 也是自隋朝實施科舉制以來死於科場案職位最高的官員。 除了柏葰以外, “戊午科場案”中另有4人被處決, 因涉及該案而受到懲處的達91人。 但“戊午科場案”的震懾力並不能長久, 事後一段時間內科場風氣暫時好轉。 但好景不長,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後, 科場舞弊之風又開始大行其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