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石達開的軍隊為什麼能無堅不摧

太平天國六大王中(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翼王石達開文武雙全, 智謀過人,

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大家。

“文”既指他的韜略, 也指他的文才(他是個詩人), “武”也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指他的軍事指揮才能, 二是指他是個武功出眾的武林高手、

《北平國術館講義》把他與達摩祖師、宋太祖、岳武穆、張三豐、戚繼光、甘鳳池等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拳術名家相提並論。

對於他的武學修為, 《清稗類鈔》《太平天國野史》皆有記載, 形容他的拳術“高曰弓箭裝, 低曰懸獅裝, 九面應敵。 每決鬥, 矗立敵前, 駢五指, 蔽其眼, 即反跳百步外, 俟敵踵至, 疾轉踢其腹臍下。

如敵勁, 則數轉環踢之, 敵隨足飛起, 跌出數丈外, 甚至跌出數十丈外者, 曰連環鴛鴦步”。

石達開的這種武藝, 據說就是後來號稱“北腿之傑”的“戳腳拳”。

身懷一身絕世武功, 使他有了在戰場上親自衝鋒陷陣的“資本”;而他帶出來的軍隊, 也成了一支無堅不摧的常勝軍。

這樣的一支軍隊, 當然不是憑空產生的, 是他親力親為、刻苦訓練的結果。

“參軍”初期, 金田起義前, 石達開的主要工作, 就是專門負責操練兵馬。

他首先練的, 是士兵的奔跑速度。 他的要求似乎並不高, 只要士兵的速度不低於馬的奔跑速度就行了, 而且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要想成為他心目中的好兵, 奔跑速度必須快過馬。

而他的訓練物件, 大多是礦工和農民, 之前沒有一點軍事方面的技能, 要想把他們訓練成為合格的好兵, 其難度可想而知。

他自然明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 一口吃不成胖子, 所以在訓練他們時從最簡單的開始, 最初讓他們拉著馬尾巴, 跟著疾馳的馬奔跑, 然後再循序漸進, 和疾馳的馬比賽。

士兵們的快速反應能力, 就是這樣練成的。 而衝鋒陷陣的能力, 取決於快速反應能力的高低。

徒步奔跑的能力練成後, 接下來需要練的, 就是騎術。

石達開在這方面的訓練方法, 也是別具一格。

能做到快跑、俯身跑、臥跑充其量算基本功, 要想成為他心目中的合格士兵, 還必須做到這些——

一, 在地上放一把刀, 士兵騎在馬上飛奔, 跑到放刀的地方, 踩著馬鞍磴子俯身拾刀, 能把刀拾起來而又不掉下馬來。

二, 在草坪上放一顆鐵丸子, 士兵騎馬飛奔到放鐵丸子的地方, 能把鐵丸子拾起而又不掉下馬來。

三, 在地上放一枚銅錢, 士兵騎馬飛奔到放銅錢的地方, 能把銅錢拾起而不掉下馬來。

這是他訓練士兵騎術的三個階段, 一個比一個難。 他的訓練極其嚴格, 一絲不苟, 通過如此嚴苛的訓練, 士兵們的騎術大為提高, 任馬飛奔若箭, 也如履平地。

作為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體力對於一個士兵來說, 當然是重中之重, 石達開自然非常重視。

相比於騎術的訓練, 體力訓練工具似乎簡單粗暴得多, 無非是用石頭木棍自製的杠鈴和石滾子。

但是重量卻不輕, 每個杠鈴一百多斤, 一些優秀的士兵, 能做到用腳挑起再用雙手接住, 然後舉起來,更有甚者,能擔起兩個幾百斤重的石滾子,奔跑30多裡。

這樣訓練出來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難怪他的部隊,常常被作為太平軍的主力使用,每每擔任先鋒,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令清軍聞風喪膽,稱他為“石敢當”。

然後舉起來,更有甚者,能擔起兩個幾百斤重的石滾子,奔跑30多裡。

這樣訓練出來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難怪他的部隊,常常被作為太平軍的主力使用,每每擔任先鋒,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令清軍聞風喪膽,稱他為“石敢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