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豬草坡”其實是“貯草坡”從前家家堆滿幾層樓高蘆柴

南通路上有個南門遺址, 距離南門遺址不遠, 有一座建于明朝的迎薰橋連著響水橋, 再走幾步, 就到了貯草坡。 說是“坡”, 其實是條比巷子略寬的小街。

因貯藏柴火蘆稈得名

貯草坡有一條長長的坡道, 因貯藏柴火蘆稈得名, 不過, 不少老揚州習慣喊成“豬草坡”, 讓人以為這裡是盛產豬草的地方。

南門曾是揚州重要的關隘, 城內城外駐紮有騎兵, 當年的南門外大街隨處可見養馬遺留下來的馬槽, 所以草料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以前住在貯草坡的人, 家家都是用蘆柴燒鍋, 蘆柴的需求量大, 坡下沿河當年有草行賣瓜洲運過來的蘆柴。

蘆柴堆放在一個個草棚子裡, 足有三四層樓高, ‘貯草’由此得名, 不過喊啊喊的, 貯草就成了‘豬草’。 ”老揚州張慶對老街巷很感興趣, 沒事的時候經常邀上老朋友到處轉轉, 貯草坡是他經常流連的地方。

住在貯草坡5號的, 有一位姓湯的老先生。 問他住在這塊多久了, 他說原來住著的人搬走了, 這裡整片房子早就由政府收了, 他是受雇看護這片暫時廢棄的地塊, 聽說準備要建成公園, 只是還沒有搭手。 問他什麼時候搭手, 他搖搖頭, 說不曉得。

這個住家有個後門, 推開一看, 大片的屋子房梁早就落地, 不見了蹤影, 四面牆壁還勉強硬撐著, 掛滿了藤蔓。

“二驛子”源於此處

貯草坡的北面就是響水河, 西邊連著迎薰橋,

東面與古運河相接, 中間的橋就叫響水橋。 那裡的人稱運河叫大河, “一條大河波浪寬”, 當初由於水的落差很大, 接近五六尺, 所以整天水嘩嘩的, 聲音傳得老遠, 響水橋也因此得名。

揚州話裡有句“二驛子”, 就來源於貯草坡這一帶。 說的是貯草坡南有館驛前, 明朝時那兒專門有接待來往官員的地方, 就是驛站, 用現在的話說叫做招待所或者辦事處。 驛站來人, 驛站長(老驛子)就連忙安排下麵的人迎接, 跟班的隨即大喊, “備馬!備轎!”由於排在老驛子之後, 這個角色就叫“二驛子”。 揚州人形容喜歡趨炎附勢幫腔哄勢的人, 就給了這麼個“雅號”。

貯草坡的地面用磚頭鋪設, 不同於巷子裡常見的青條石, 青條石經久耐磨, 磚頭塊時間一長就坑坑窪窪,

磚頭縫稀得像是快要掉的門牙。 老揚州張慶流連在老街巷裡, 寫下了一首名為《貯草坡》的小詩:江蘆堆放的地方/講究坡度/是為了便於財源滾滾/秋收冬藏。

記者 王蓉 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