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什麼地位?哪個鐵帽子王實力最強?

中國古代把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 王爵的地位最高, 僅次於皇帝。 王爵又分為親王和郡王。 親王也稱“一字王”, 一般以歷史上的國名為號, 如秦王、晉王。 郡王稱“二字王”, 一般以地名為號, 如臨淄王、陳留王。

到了清朝時期, 王爵和以往朝代有了一些不同。 首先, 親王和郡王的名號改成了“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 其次, 清朝王爵封號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特定的字, 如雍親王、寶親王、克勤郡王。 一般親王用一字, 郡王用二字。

不過, 許多人在看清朝時期的電視劇或書籍時, 往往還會看到一個稱呼:鐵帽子王。 聽上去感覺很酷, 似乎比親王更高一個等級。 那麼, 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 鐵帽子王並非爵位, 而是世襲罔替王爵的俗稱。 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襲”的規則, 即每代繼承爵位時, 都要降一個等級。 比如親王去世後, 他的兒子(一般是嫡長子)繼承爵位時就要降為郡王。 郡王去世後, 下一代繼承到的爵位降為公爵。 以此類推。 但鐵帽子王則不受此規則限制, 親王去世後, 繼承人還是親王。

因此, 鐵帽子王在繼承權方面比其他王爺要享受更多的福利。 但在政治地位上, 鐵帽子王和其他王爺並沒有什麼區別,

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情況。

清朝歷史上一共只有十二位鐵帽子王, 其中有八位是清朝開國之初, 立下赫赫戰功的皇親宗室, 他們分別是: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肅親王豪格(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莊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侄子)、克勤郡王嶽托(代善長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之孫)。

除了上述八位外, 清朝還有四位在中後期因維護社稷立功受封的鐵帽子王, 他們是:怡親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親王奕訢(道光第六子)、醇親王奕譞(道光第七子)、慶親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孫)。

在這十二位鐵帽子王中, 誰的實力最強呢?這其實要看處於哪個時期。 清朝入關前, 禮親王代善掌握著八旗中的正紅旗和鑲紅旗, 因此實力最強。 清朝入關後, 睿親王多爾袞權傾朝野, 又掌握著正白、鑲白兩旗, 連順治皇帝都要喊他皇父攝政王, 實力最強自然毋庸置疑。

此後, 皇權越來越集中, 開國的八家鐵帽子王都得老老實實聽命于皇帝。 因此也就沒有誰強誰弱的說法。 至於清朝中後期這四位鐵帽子王, 他們所處的年代和受封爵位的時間都不相同, 所以就更沒有可比性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