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朝鮮戰爭爆發的原因(上)——蘇聯在遠東重新考慮自己的利益

小編在上一次講亞洲冷戰開始是說的是中蘇同盟條約簽訂的時候, 遺留了一個問題, 史達林被迫接受毛澤東的方案, 簽訂了一個新的中蘇同盟條約。

中蘇同盟條約的簽訂嚴重損害了蘇聯在遠東的利益

但是這個條約的簽訂後果, 就導致了蘇聯在亞洲利益的消失。 它沒有中長鐵路醫院, 沒有旅順港口和大連港, 就等於蘇聯到太平洋的通道就沒有了。

朝鮮地利位置

出海口、不凍港也都被中國收回了, 等於史達林設計半天的戰後在東亞地區的戰略佈局戰略利益就都蕩然無存。 蘇聯也想盡一切辦法來維持自己在遠東的利益。 那有什麼辦法既不得罪中國, 維持這樣一個同盟關係, 又能保證蘇聯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利益?

中蘇同盟的簽訂

這就是史達林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也是跟朝鮮戰爭的爆發有直接的關係。 其中因為金日成要統一朝鮮半島, 要統一祖國, 在1948年朝鮮分裂成為兩個國家以後, 他一直都在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統一。

蘇聯拒絕朝鮮武裝統一半島

金日成和李承晚心裡都明白, 和平統一是不可能的, 只能通過武力, 李承晚的做法是天天叫嚷跟美國哪兒哭, 要北上,

要北進, 但是美國人一直捂著它, 畢竟當時美國和蘇聯都不想在亞洲地區在發生一次衝突, 那個時候歐洲已經很緊張了, 國際形式已經從戰後的合作、平緩進入到緊張、對峙、對立的狀態。

金日成

如果這個狀態在亞洲在發生, 那麼整個世界就要從新進入到一個緊張對立的狀態。

那就預示著第三次世界大戰又要爆發, 這個事誰都不想發生的事情。 故美國呢, 叫喚歸叫喚, 就是不給你武器, 我看你拿什麼打。 蘇聯也是這樣, 在1949年3月, 金日成到莫斯科訪問的時候, 其實就是暗示史達林如果和平統一不行, 能不能就用武力統一。 史達林的態度就很明確, 不能使用武力。

李承晚

到了1949年6月底的時候, 美軍撤出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就形成了一個勢力真空區, 沒有外國軍隊。 而南北方當時實力都比較弱, 南朝鮮也就有5萬國防軍, 而且還是剛剛建立的, 北朝鮮軍隊建立時間稍微長一點, 但是也從來沒有打過仗, 也就是7、8萬人。

金日成強烈希望統一, 不斷與中蘇進行外交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 金日成就設計了一個甕津半島作戰計畫, 他就想要通過先打甕津半島, 然後在三八線全線推出, 但是這個方案被史達林給否定了, 9月份蘇共中央政治局正式做出了決議否定了。

甕津半島

中國的態度, 毛澤東的態度也很簡單, 從原則上講他是同意金日成的, 武裝奪取政權,這是中共基本經驗,也是中共走過的道路。但是毛澤東的設想是等中國完成了統一以後,中國解放了臺灣以後,再在朝鮮打。從軍事上講,我也可以把南方的軍隊讀調到北方幫助你。

但是金日成等不及了,所以10月份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他又給毛澤東來信,你說你統一了以後幫助我,你看你都統一了,該來幫我了吧。後來毛澤東就把這封信轉給了史達林,史達林11月5號給毛澤東回信,態度也很明確,在朝鮮問題上,我和你的立場是一致的,金日成年輕不懂事他的工作我來做。

蘇聯改變態度,支持金日成

一直到1949年年底的時候,中國和蘇聯都不同意朝鮮發動戰爭,如果中國、蘇聯都不同意,金日成憑什麼打?打不起來,就沒有朝鮮戰爭,但是1950年1月底的時候,史達林的態度就變了,1月30號史達林發了個電報,給平壤蘇聯大使館,請轉告金日成同志,我同意他的計畫,但這件事要考慮周全,請他到莫斯科來,我和他當面談。

蘇聯軍隊

第三天又跟來了一個電報,我昨天說的那件事情非常機密,不能告訴任何人,也包括中國人,這個電報說明史達林這個時候態度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這個時間節點非常重要1月30號,因為那時候恰好是中蘇同盟條約方案確定的兩天后,所以這兩者之間在時間上是有銜接的。

不但在時間上有銜接,在內容上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值得引起關注,就是周恩來提交的方案裡頭,後邊有一條如果遠東地區出現戰爭或有戰爭危險的話,蘇聯軍隊可以留在旅順港。這個是很自然的嘛,因為那個時候中國沒有海軍,真要打仗,這旅順港空了用什麼來打?

旅順港

這個條款可能提醒了史達林,如果這個時候遠東地區局勢緊張了,中國當然不能讓蘇聯走了,而且還有一點,過了幾天大概2月2號周恩來和米高揚會談的時候,米高揚又提出來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如果遠東地區發生戰爭或有戰爭危險,蘇聯軍隊可以沿中長路自由調動,最後中國也被迫同意了。

中蘇同盟條約關於旅順、大連、中長路的協定,就留下了這麼一個空隙,這麼一個空間,就是如果遠東地區發生緊張局勢,或者戰事,蘇聯的遠東利益就可以保留下來,這個協議就沒有用,蘇聯也不會走,中國也不能讓蘇聯走。

武裝奪取政權,這是中共基本經驗,也是中共走過的道路。但是毛澤東的設想是等中國完成了統一以後,中國解放了臺灣以後,再在朝鮮打。從軍事上講,我也可以把南方的軍隊讀調到北方幫助你。

但是金日成等不及了,所以10月份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他又給毛澤東來信,你說你統一了以後幫助我,你看你都統一了,該來幫我了吧。後來毛澤東就把這封信轉給了史達林,史達林11月5號給毛澤東回信,態度也很明確,在朝鮮問題上,我和你的立場是一致的,金日成年輕不懂事他的工作我來做。

蘇聯改變態度,支持金日成

一直到1949年年底的時候,中國和蘇聯都不同意朝鮮發動戰爭,如果中國、蘇聯都不同意,金日成憑什麼打?打不起來,就沒有朝鮮戰爭,但是1950年1月底的時候,史達林的態度就變了,1月30號史達林發了個電報,給平壤蘇聯大使館,請轉告金日成同志,我同意他的計畫,但這件事要考慮周全,請他到莫斯科來,我和他當面談。

蘇聯軍隊

第三天又跟來了一個電報,我昨天說的那件事情非常機密,不能告訴任何人,也包括中國人,這個電報說明史達林這個時候態度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這個時間節點非常重要1月30號,因為那時候恰好是中蘇同盟條約方案確定的兩天后,所以這兩者之間在時間上是有銜接的。

不但在時間上有銜接,在內容上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值得引起關注,就是周恩來提交的方案裡頭,後邊有一條如果遠東地區出現戰爭或有戰爭危險的話,蘇聯軍隊可以留在旅順港。這個是很自然的嘛,因為那個時候中國沒有海軍,真要打仗,這旅順港空了用什麼來打?

旅順港

這個條款可能提醒了史達林,如果這個時候遠東地區局勢緊張了,中國當然不能讓蘇聯走了,而且還有一點,過了幾天大概2月2號周恩來和米高揚會談的時候,米高揚又提出來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如果遠東地區發生戰爭或有戰爭危險,蘇聯軍隊可以沿中長路自由調動,最後中國也被迫同意了。

中蘇同盟條約關於旅順、大連、中長路的協定,就留下了這麼一個空隙,這麼一個空間,就是如果遠東地區發生緊張局勢,或者戰事,蘇聯的遠東利益就可以保留下來,這個協議就沒有用,蘇聯也不會走,中國也不能讓蘇聯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