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大黃魚和小黃魚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如何炸出更加美味的大黃魚呢?

大黃花魚是一種日常食用的魚, 可是總有人把它和小黃花弄混。 為什麼網的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大黃花魚與小黃花魚的區別。 大黃花魚的營養價值豐富, 味道鮮嫩多汁。

黃魚別名黃花魚、石首魚、石頭魚、江魚、海魚、黃瓜魚、鰈等, 分為大黃花魚和小黃魚兩種。

有人誤認大小黃花魚是一種魚, 認為個體大的是大黃花魚, 個體小的是小黃魚, 大黃花魚是由小黃魚長大後而改的名字, 而小黃魚是大黃花魚還沒長大的幼魚的名字。 這錯誤的認為, 可能是由於它們的相貌、顏色十分相似, 所以, 才給人造成錯叫的緣由。 其實, 它們是兩種不同的魚, 區別它們很簡單、很方便, 只要仔細地觀察比較一下, 就能辨別誰是大黃花魚, 誰是小黃魚。

大黃花魚頭部和眼睛都很大, 尾柄長而窄, 長度是高度的3倍多, 大黃魚鱗片較小, 背鰭和側線間有鱗8-9行有脊椎骨25-27塊, 一般是26塊,

大黃魚一般體長40-50釐米, 體重0.5-1公斤, 最大個體體長70-80釐米, 體重3-4公斤。

大小黃魚都分佈和棲息在我國沿海淺海區域, 都是結群性迥遊魚類, 但它們的迥遊活動範圍很小, 多在我國的領海以內, 有我國海洋魚類中的“家魚”稱號。

大黃花魚分佈偏南, 一般在黃海南部、東海和南海, 渤海裡很少見到;小黃魚分佈偏北, 一般在黃海、渤海和東海, 臺灣海峽以南很少見到。 冬季在東南外海越冬, 春季向近岸河口附近海區作生殖迥游, 形成漁汛。 到近岸的時間, 大黃花魚稍遲於小黃魚, 所以, 春季小黃魚汛一般在4-5月, 大黃魚汛在5-6月。 產卵後的大小黃魚常分散在近海活動。 秋末冬初, 又集群向東南外海進行越冬迥游, 又形成秋冬季黃魚汛。

所以, 水產海魚市場上, 小黃魚還是比較常見的!

大小黃魚除作名肴外, 還有食療作用, 有開胃、益氣、填精、調中止痢、明日安神等功效, 可治久病體虛, 少氣乏力, 面黃羸瘦、目昏神倦、納食減少等症。

1、治食欲不振、神倦乏力:黃魚一條約250克, 去鱗、鰓、內臟洗淨, 蔥薑切末, 共燉熟吃, 連吃數日。

2、治眩暈、頭痛、肢體浮腫:黃魚一條約250克, 去鱗、鰓、內臟洗淨, 茶葉3克, 杏仁3克, 煮熟吃, 連吃數日。

3、治久病體虛, 少氣乏力, 納食減少:黃魚一條約250克, 去鱗、鰓、內臟洗淨, 蓴菜30克洗淨切細, 共燉爛熟, 製成羹湯, 吃魚喝羹, 經常吃喝。

4、治鼻、齒齦出血:黃魚鰾120克, 放入鍋內, 加水用文火燉8小時, 時時攪拌, 待全部燉化, 成膏凍狀, 分4日服, 每日早晚各1次, 服時要加熱。

5、輔助治療食管癌、胃癌:黃魚鰾若干,

用香油炸酥, 研細, 每次服5克, 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 用溫開水送服。

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道烹飪大黃花魚的美味料理, 炸大黃花魚

原料:大黃魚1條(約800克), 豬腿肉50克, 蝦米15克, 嫩筍150克, 蔥白、薑汁、料酒、醬油、雞精、醋、白糖、幹澱粉、濕澱粉各適量, 精製油1000克(約耗200克)。

豬肉湯200克。

制法:將魚去鱗、鰓、剖腹挖去內臟洗淨, 放菜板上, 斜刀將魚的兩面每隔2釐米長削一刀, 削至脊骨, 用醬油、料酒適量醃漬5分鐘, 塗上幹澱粉。 豬肉、嫩筍切成片。 蔥白切成小片待用。

鍋放在旺火上, 下入精製油燒至八成熱時, 放入魚炸5-7分鐘。 炸約4分鐘時, 另取炒鍋放在旺火上, 用少許油滑鍋後, 放入蔥白、豬肉片、蝦米、筍片略炒, 加入料酒、薑汁、白糖、肉湯、雞精, 燒沸後, 濕澱粉加水調稀勾芡, 再加醋攪拌均勻待用。 將炸好的大黃魚用漏勺撈出放在盤裡, 鍋中留50克油倒入調好勾芡等快速溜幾下, 馬上起鍋澆在魚身上即成。 特點:魚色金黃、外脆裡嫩, 魚肉鮮香, 甜裡帶酸, 味道特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