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晉平叛名將陶侃:以謙待人仕途開路,居功至偉低調謙遜

說到東晉名將, 可能大家想到最多的可能就是淝水之戰的那幾位:謝家和桓家的幾位, 尤其謝玄。 但在東晉早期, 還有位勤王的大將要是沒有他, 造反的蘇峻還不知要蹦躂多久。 他就是草根起家而位極人臣的陶侃。

說起陶侃, 很多人都不會知道, 但說到陶淵明, 卻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的。 可是, 在東晉, 陶侃實在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陶淵明被推薦去做官, 往往還要借助于陶侃的名氣。

陶侃是陶淵明的曾祖, 是江東的一流人物, 官至大司馬, 被封為長沙郡公, 是東晉朝廷的中樞, 朝野有名。 在平定王敦、蘇峻的兩次叛亂中,

戰功赫赫, 為國家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陶侃原籍都昌(現在九江下面縣), 後遷居廬江郡尋陽縣(今天湖北黃梅一帶)。 陶侃先世並無顯赫的記載, 他年輕時又當過尋陽的魚梁吏, 說明他出身寒門。 其父陶丹, 在三國孫吳時曾任揚武將軍,

地位不高。 陶侃年幼而孤貧, 最初任縣中小吏。

勤于吏治

陶侃生性聰慧敏捷, 做人謹慎, 以謙待人漸入仕途, 後經鄱陽孝廉範逵推薦, 被廬江太守張夔任為督郵, 領樅陽令。 為官勤懇, 整天嚴肅端坐。

軍中府中眾多的事情, 自上而下去檢查管理, 沒有遺漏, 不曾有片刻清閒。 招待或送行有序, 門前沒有停留或等待之人。 他常對人說:“大禹是聖人, 還十分珍惜時間;至於普通人則更應該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 怎麼能夠遊樂縱酒?活著的時候對人沒有益處, 死了也不被後人記起, 這是自己毀滅自己啊!”

他自己如此, 治吏也嚴謹。 他要求部下不能因為縱酒遊戲而荒廢職事, 有犯忌的人, 他不但嚴加訓斥或鞭打, 還“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

悉投于江”。 這種作風在東晉官吏中實屬少見。

愛惜物力

陶侃戎馬生涯四十餘年, 始終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 他治荊州, 還很重視社會穩定和農業生產, 在他治理下, “自南陵迄于白帝數千里中, 路不拾遺。 ”

有一次, 陶侃外出, 看見一個人手拿一把未熟稻穀, 陶侃問:“你拿它做什麼?”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見的, 就隨意拿來罷了。 ”陶侃大怒說:“你既不種田, 又拿別人的稻子戲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以示懲戒。

因此百姓勤于農事, 家中充足。

他曾主持造船, 命人把木屑和竹頭都登記後收藏起來。 眾人不知為什麼。 後逢大雪, 天晴雪融, 官府廳堂前餘雪泥濘, 木屑正好用來布地。 幾十年後, 桓溫為荊州刺史。 桓溫伐蜀大造船, 沒有釘子, 又以陶侃所貯竹頭作釘裝船。

至此, 人們才嘆服陶侃的用心。

纖察細密

陶侃行事, 小到竹頭木屑, 大到設城駐兵, 考慮頗為縝密細緻。 陶侃駐武昌時, 不少人主張在江北的邾城駐兵鎮守。 陶侃每此次都不理睬, 他們就不停地說, 陶侃於是領大家渡水察看形勢。

陶侃分析說,

邾城隔在江北, 內無所倚, 外接敵寇。 即便派兵駐守, 也無益江南。 長江才是禦寇的天險。 眾將才恍然大悟。 後來到荊州刺史庾亮卻對此不察, 他派精兵萬人駐守邾城。 339年, 後趙派兵來攻。 邾城孤立無援, 終於兵敗城陷, 損失慘重。

陶侃戰功卓著, 曾任荊州刺史。 有人因妒忌而說壞話陷害他, 陶侃被降職調往偏僻的廣州地區。 當時叛軍杜弘與溫劭等正佔據廣州。

聽說陶侃將至, 杜弘企圖利用詐降偷襲。 陶侃識破其詐, 布兵設陣, 一舉將杜弘擊潰。 諸陶侃手下諸將皆請乘勝追擊溫劭, 陶侃笑說:我威名赫赫, 哪用派兵, 寫封信就夠了。 果然, 一封信竟將溫劭嚇跑了。 陶侃於是進據了廣州。

陶侃綜合料理事物極其細密, 件件都是這樣。

搬磚除安逸

陶侃在廣州無事可做,非常清閒,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放縱自己貪圖安逸享受。而是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甓”)從書房裡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再把磚搬回屋內。

人們很奇怪,便問他原因。陶侃回答說:“我致力於收復中原,如果過於安逸閒散致使意志消沉,恐怕將來不能成就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勞罷了。”陶侃後來回到荊州,荊州百姓高興地互相慶賀。在荊州他儘管公務繁忙,可仍然堅持搬磚,以此磨練自己意志,後人稱其為“運甓翁”。

居功不傲忠誠不渝

鹹和三年(328年),蘇峻之亂爆發,建康被叛軍所佔領,陶侃的兒子陶瞻也被叛軍殺害。

此時,平南將軍溫嶠邀請陶侃出兵一同勤王。當初,明帝駕崩時,陶侃並不是輔政大臣之一,他對此深為遺憾,於是答覆溫嶠說:“我是在外守邊的將領,不敢超越自己的職分。”溫嶠堅決要求他出兵,並推舉他為盟主。陶侃這才派督護龔登率兵來與溫嶠合兵,平定蘇峻之亂。

陶侃因功升任侍中、太尉,加授都督交州、廣州、寧州等七州軍事,加羽葆鼓吹,封爵長沙郡公,食邑三千戶,又賜絹八千匹。

陶侃因為江陵位置偏遠,於是移鎮巴陵。 當時割據遼東的慕容廆與陶侃通信,不僅稱讚王導和庾亮,而且稱陶侃是“海內之望中唯足為楚漢輕重者”,可見陶侃此時的地位威望。

陶侃晚年位極人臣,能“懷止足之分,不與朝權”,對他個人來說,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這樣既可維持“家僮千余,珍奇寶貨富於天府”的家業,又可保住子孫的前途。

陶侃比起王敦、蘇峻的高明就在此處,雖位極人臣,但是沒有半點篡位野心,忠心侍奉司馬王朝,這點和後面的謝安比起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鹹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遜位,他在離開荊州前,軍資、器仗、牛馬、舟船等,都有簿錄統計,封存倉庫,由陶侃親自上鎖,然後陶侃乘車離開武昌,到渡口乘船,準備返回長沙。次日陶侃于樊溪去世,享年七十六歲。

根據他的遺囑,眾人把他葬在長沙南二十裡的地方,他的舊部又在武昌城西為他刊石立碑、作畫像。成帝下詔追贈陶侃為大司馬,賜諡號“桓”,乙太牢禮祭祀。

陶侃在廣州無事可做,非常清閒,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放縱自己貪圖安逸享受。而是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甓”)從書房裡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再把磚搬回屋內。

人們很奇怪,便問他原因。陶侃回答說:“我致力於收復中原,如果過於安逸閒散致使意志消沉,恐怕將來不能成就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勞罷了。”陶侃後來回到荊州,荊州百姓高興地互相慶賀。在荊州他儘管公務繁忙,可仍然堅持搬磚,以此磨練自己意志,後人稱其為“運甓翁”。

居功不傲忠誠不渝

鹹和三年(328年),蘇峻之亂爆發,建康被叛軍所佔領,陶侃的兒子陶瞻也被叛軍殺害。

此時,平南將軍溫嶠邀請陶侃出兵一同勤王。當初,明帝駕崩時,陶侃並不是輔政大臣之一,他對此深為遺憾,於是答覆溫嶠說:“我是在外守邊的將領,不敢超越自己的職分。”溫嶠堅決要求他出兵,並推舉他為盟主。陶侃這才派督護龔登率兵來與溫嶠合兵,平定蘇峻之亂。

陶侃因功升任侍中、太尉,加授都督交州、廣州、寧州等七州軍事,加羽葆鼓吹,封爵長沙郡公,食邑三千戶,又賜絹八千匹。

陶侃因為江陵位置偏遠,於是移鎮巴陵。 當時割據遼東的慕容廆與陶侃通信,不僅稱讚王導和庾亮,而且稱陶侃是“海內之望中唯足為楚漢輕重者”,可見陶侃此時的地位威望。

陶侃晚年位極人臣,能“懷止足之分,不與朝權”,對他個人來說,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這樣既可維持“家僮千余,珍奇寶貨富於天府”的家業,又可保住子孫的前途。

陶侃比起王敦、蘇峻的高明就在此處,雖位極人臣,但是沒有半點篡位野心,忠心侍奉司馬王朝,這點和後面的謝安比起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鹹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遜位,他在離開荊州前,軍資、器仗、牛馬、舟船等,都有簿錄統計,封存倉庫,由陶侃親自上鎖,然後陶侃乘車離開武昌,到渡口乘船,準備返回長沙。次日陶侃于樊溪去世,享年七十六歲。

根據他的遺囑,眾人把他葬在長沙南二十裡的地方,他的舊部又在武昌城西為他刊石立碑、作畫像。成帝下詔追贈陶侃為大司馬,賜諡號“桓”,乙太牢禮祭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