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完善營養法規標準體系 支援引領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

營養是食物的屬性之一, 食物是營養的載體, “皮之不存, 毛之焉附”恰當地描述了二者之間的關係, 食物是皮, 營養是毛, 密不可分, 最後人們能不能吃進去、能吃進去多少營養, 都要通過食物來實現。 由此不難理解, 為什麼《國民營養計畫》要將“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策略。

日前在上海召開的, 由國家衛計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營養與健康分會、中國營養學會公共營養分會聯合舉辦的方便食品與國民營養健康論壇指出,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

加工食品在居民膳食結構中占比越來越大, 這需要食品工業在推進國民營養行動中承擔更多的責任, 多維度多管道創造健康飲食價值;與此同時, 在健康中國建設和國民營養行動中居於主導地位的政府, 除了開展營養健康教育以引導公眾科學消費, 還應該讓“政府之手”發揮更多作用, 比如通過制訂法規標準, 以支持和引領食品產業營養化轉型。 如此, 方能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 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三個層面, 形成維護和促進國民營養健康的強大合力。

食業與大健康產業融合 營養是重要抓手

2016年初, 全球著名管理諮詢公司發佈了一份針對中國消費者的調研報告:消費逐步開始向高端產品升級, 在食品消費上,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僅要求品嘗到美味, 而且希望獲得營養和健康。

彼時, 處於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食品工業, 已經明白無誤地察覺到這一市場發展大勢:通過擴充產能和打價格戰等無法消解經濟下行帶來的巨大壓力, 產業必須轉型升級, 以營養健康食品為發力的重點, 尋求突圍。

當然, 食業以營養為抓手、與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絕不僅僅是基於市場份額和商業利潤做出的選擇,

它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2016年10月發佈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指出, 要制定實施國民營養計畫, 深入開展食物(農產品、食品)營養功能評價研究, 全面普及膳食營養知識, 發佈適合不同人群特點的膳食指南, 引導居民形成科學的膳食習慣, 推進健康飲食文化建設。 建立健全居民營養監測制度, 對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實施營養干預, 重點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能量食物攝入過多等問題, 逐步解決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問題。 實施臨床營養干預。 加強對學校、幼稚園、養老機構等營養健康工作的指導。 開展示範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廳建設。 到2030年, 居民營養知識素養明顯提高, 營養缺乏疾病發生率顯著下降,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說,我國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營養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國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營養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問題,在期望壽命增加的同時,卻可能無法健康終老,“這樣的膳食營養變遷對食品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食品工業必須向營養轉型”。

2017年6月《國民營養計畫2017-2030》(以下簡稱《計畫》)的出臺對於食品工業向營養轉型可謂一錘定音。作為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提高國民營養健康水準的全方位頂層設計、未來14年營養工作的行動綱領、對全國營養工作的整體統籌部署,《計畫》將“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的實施策略,並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框架:加大力度推進營養型優質食用農產品生產;規範指導滿足不同需求的食物營養健康產業發展;開展健康烹飪模式與營養均衡配餐的示範推廣;強化營養主食、雙蛋白工程等重大專案實施力度;加快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

積極踐行《計畫》,從產品設計到最終的消費者溝通,每一步都值得食業去努力。專家認為,食品企業可借助多方平臺和工具,開展線上線下的科普活動,傳播更多正確的營養知識,助力國民營養健康知識的普及。

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政府的手”要發揮更大作用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和營養需求的明顯提升,我國在營養法規、管理、標準、供給等方面存在著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逐漸凸現。與會專家表示,在食業多維度多管道創造健康飲食價值的同時,“政府的手”要發揮更大作用,應根據《計畫》,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引領、支持食物營養健康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計畫》所確定的7項實施策略的第一項,就是完善營養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其中包括推動營養立法和政策研究;開展營養相關立法的研究工作,進一步健全營養法規體系;研究制定臨床營養管理、營養監測管理等規章制度;制定完善營養健康相關政策;研究建立各級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加強營養與健康政策、法規、標準等的技術諮詢和指導。

營養標準體系由五個板塊構成:除營養基礎性標準(營養標準制定規範和營養名詞、術語標準)外,主要有人體營養、膳食營養指導與干預、臨床營養、食物營養、方法標準。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張兵說——他同時也是國家衛生標準委員會營養標準專業委員會的秘書長,“在營養標準的研製方面,我國有著很大的需求以規範營養工作。比如膳食調查方法及問卷的標準化,營養評價的工具、適宜推薦量和程式,營養指導的要點和流程。以膳食調查方法為例,我國年年都在做膳食調查,不同的省、市、縣開展的調查監測,首先調查方法要統一,否則資料就無法匯總和相互比較。”

據張兵介紹,我國營養標準頒佈的節奏在2017年明顯加快了。2017年8月1日發佈、2018年2月1日起實行的營養標準有《老年人營養不良風險評估》《人群維生素A 缺乏篩查方法》《學生餐營養指南》《腫瘤患者主觀整體營養評估》《老年人膳食指導》《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腦卒中患者膳食指導》《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等9項;2017年9月14日發佈、2018年4月1日起實行的營養標準有《高溫作業人員膳食指導》《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第一部分:宏量營養素》《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第三部分:微量營養素》。這批標準既能對普通人群和臨床相關疾病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也能對人群可能存在的營養不良或某些營養素缺乏提供評估和篩查手段,充分體現了標準制定“以人群營養健康需求為中心、以提高人群健康水準為出發點”的指導思想。“今後,在國家衛計委的組織領導下,還將陸續制定發佈更多的營養標準,助力《計畫》的實施,為提高國民營養健康水準提供技術支撐”。

國家衛計委明確了推動《計畫》“三步走”的具體路徑:第一階段是現階段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加強營養健康與食品安全標準化建設為抓手,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普及應知應會,提高能力水準,初步實現營養健康科學化、標準化。第二階段,針對國民生活水準進一步提高,對營養健康多元化需求,在科學營養基礎上,借助雲計算、大資料和互聯網,推動發展健康產業和營養產業,提供現代精准科學便捷的營養健康,實現營養健康精准化和現代化。第三階段,面向未來的國民營養健康發展,依靠科技進步、創新驅動,推進營養健康與科技革命、新生物學革命、人工智慧、全息數位人、學習及電腦深度學習的融合創新發展,實現國民營養健康智慧化和個性化。

那麼,如何實現營養健康科學化、標準化呢?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韓軍花研究員看來,需要把營養理念適當納入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基礎上的營養相關標準。因此,在食品安全標準徵集和篩選確定立項時,充分考慮《計畫》的有關部署和現有標準的實施情況(發佈年限、存在的問題、與監管的銜接等),逐步推進和實現從“安全”標準到以安全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標準的提升。

以GB14880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的修訂為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營養強化是解決人群微量營養素缺乏的重要手段,但強化食品改善人群營養狀況的作用在我國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有消費者認知還不到位的原因,也有法規標準不太合理的因素。為落實《規劃綱要》和《計畫》中關於改善居民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要求,結合中央“放管服”政策,同時根據對國外營養強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我國人群營養素攝入現狀、基於最新調查資料的風險評估結果,標準修訂工作組提出了擴大可強化的食物類別、增加各類食物中可以強化的營養素種類的修訂思路,以保障消費者微量營養素攝入、激發行業新產品研發活力、規範行業強化行為。

GB28050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的修訂思路也體現了這種理念。強制標示營養成分含量是國際趨勢;各國強制標示的營養素內容和個數因經濟發展水準、主要營養問題、營養相關慢性病的發生情況的不同而不同;強制標示營養成分含量是營養標籤上最基本的內容,可以真實、客觀、科學、規範地表達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含量高低。目前GB28050的修訂方向是增加強制標示營養素的個數,初步建議增加的核心營養素有糖或者是添加糖、飽和脂肪、維生素A、鈣等;修訂NRV數值(如維生素D);修訂部分營養素單位;進一步完善格式;進一步修改完善營養聲稱和功能聲稱;考慮FOP(包裝正面標示)的使用;考慮引入“食物分量”概念。經過了一年多的工作,GB28050的修訂已經有了階段性的成果。

至於備受關注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準,韓軍花介紹,將配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註冊管理,與監管部門進行充分溝通,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進行修改,把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作為配套標準,進一步完善技術指標,減輕臨床試驗的負擔。

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標準的主要修訂方向目前也已經確定,即以最新研究證據為准,跟蹤國際法典進展,降低產品中蛋白質含量的要求(特別是2、3段產品),對其他各種營養素全部進行重新評估;並充分考慮目前註冊的要求和與基礎標準有效銜接。

總之,在食品安全法和標準化法的基礎上,目前已經初步構建了營養相關的標準體系圖。將來不管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還是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在每類標準裡面都有相關的營養標準能夠滲透進去。希望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兼顧營養理念,為企業研發創新注入更多的活力,使《計畫》能夠真正落地,讓消費者真正得到實惠。“這也是完善法規標準體系的初衷,”韓軍花說。 本報記者 劉豔芳

營養缺乏疾病發生率顯著下降,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說,我國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營養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國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營養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問題,在期望壽命增加的同時,卻可能無法健康終老,“這樣的膳食營養變遷對食品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食品工業必須向營養轉型”。

2017年6月《國民營養計畫2017-2030》(以下簡稱《計畫》)的出臺對於食品工業向營養轉型可謂一錘定音。作為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提高國民營養健康水準的全方位頂層設計、未來14年營養工作的行動綱領、對全國營養工作的整體統籌部署,《計畫》將“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的實施策略,並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框架:加大力度推進營養型優質食用農產品生產;規範指導滿足不同需求的食物營養健康產業發展;開展健康烹飪模式與營養均衡配餐的示範推廣;強化營養主食、雙蛋白工程等重大專案實施力度;加快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

積極踐行《計畫》,從產品設計到最終的消費者溝通,每一步都值得食業去努力。專家認為,食品企業可借助多方平臺和工具,開展線上線下的科普活動,傳播更多正確的營養知識,助力國民營養健康知識的普及。

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政府的手”要發揮更大作用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和營養需求的明顯提升,我國在營養法規、管理、標準、供給等方面存在著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逐漸凸現。與會專家表示,在食業多維度多管道創造健康飲食價值的同時,“政府的手”要發揮更大作用,應根據《計畫》,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引領、支持食物營養健康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計畫》所確定的7項實施策略的第一項,就是完善營養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其中包括推動營養立法和政策研究;開展營養相關立法的研究工作,進一步健全營養法規體系;研究制定臨床營養管理、營養監測管理等規章制度;制定完善營養健康相關政策;研究建立各級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加強營養與健康政策、法規、標準等的技術諮詢和指導。

營養標準體系由五個板塊構成:除營養基礎性標準(營養標準制定規範和營養名詞、術語標準)外,主要有人體營養、膳食營養指導與干預、臨床營養、食物營養、方法標準。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張兵說——他同時也是國家衛生標準委員會營養標準專業委員會的秘書長,“在營養標準的研製方面,我國有著很大的需求以規範營養工作。比如膳食調查方法及問卷的標準化,營養評價的工具、適宜推薦量和程式,營養指導的要點和流程。以膳食調查方法為例,我國年年都在做膳食調查,不同的省、市、縣開展的調查監測,首先調查方法要統一,否則資料就無法匯總和相互比較。”

據張兵介紹,我國營養標準頒佈的節奏在2017年明顯加快了。2017年8月1日發佈、2018年2月1日起實行的營養標準有《老年人營養不良風險評估》《人群維生素A 缺乏篩查方法》《學生餐營養指南》《腫瘤患者主觀整體營養評估》《老年人膳食指導》《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腦卒中患者膳食指導》《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等9項;2017年9月14日發佈、2018年4月1日起實行的營養標準有《高溫作業人員膳食指導》《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第一部分:宏量營養素》《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第三部分:微量營養素》。這批標準既能對普通人群和臨床相關疾病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也能對人群可能存在的營養不良或某些營養素缺乏提供評估和篩查手段,充分體現了標準制定“以人群營養健康需求為中心、以提高人群健康水準為出發點”的指導思想。“今後,在國家衛計委的組織領導下,還將陸續制定發佈更多的營養標準,助力《計畫》的實施,為提高國民營養健康水準提供技術支撐”。

國家衛計委明確了推動《計畫》“三步走”的具體路徑:第一階段是現階段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加強營養健康與食品安全標準化建設為抓手,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普及應知應會,提高能力水準,初步實現營養健康科學化、標準化。第二階段,針對國民生活水準進一步提高,對營養健康多元化需求,在科學營養基礎上,借助雲計算、大資料和互聯網,推動發展健康產業和營養產業,提供現代精准科學便捷的營養健康,實現營養健康精准化和現代化。第三階段,面向未來的國民營養健康發展,依靠科技進步、創新驅動,推進營養健康與科技革命、新生物學革命、人工智慧、全息數位人、學習及電腦深度學習的融合創新發展,實現國民營養健康智慧化和個性化。

那麼,如何實現營養健康科學化、標準化呢?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韓軍花研究員看來,需要把營養理念適當納入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基礎上的營養相關標準。因此,在食品安全標準徵集和篩選確定立項時,充分考慮《計畫》的有關部署和現有標準的實施情況(發佈年限、存在的問題、與監管的銜接等),逐步推進和實現從“安全”標準到以安全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標準的提升。

以GB14880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的修訂為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營養強化是解決人群微量營養素缺乏的重要手段,但強化食品改善人群營養狀況的作用在我國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有消費者認知還不到位的原因,也有法規標準不太合理的因素。為落實《規劃綱要》和《計畫》中關於改善居民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要求,結合中央“放管服”政策,同時根據對國外營養強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我國人群營養素攝入現狀、基於最新調查資料的風險評估結果,標準修訂工作組提出了擴大可強化的食物類別、增加各類食物中可以強化的營養素種類的修訂思路,以保障消費者微量營養素攝入、激發行業新產品研發活力、規範行業強化行為。

GB28050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的修訂思路也體現了這種理念。強制標示營養成分含量是國際趨勢;各國強制標示的營養素內容和個數因經濟發展水準、主要營養問題、營養相關慢性病的發生情況的不同而不同;強制標示營養成分含量是營養標籤上最基本的內容,可以真實、客觀、科學、規範地表達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含量高低。目前GB28050的修訂方向是增加強制標示營養素的個數,初步建議增加的核心營養素有糖或者是添加糖、飽和脂肪、維生素A、鈣等;修訂NRV數值(如維生素D);修訂部分營養素單位;進一步完善格式;進一步修改完善營養聲稱和功能聲稱;考慮FOP(包裝正面標示)的使用;考慮引入“食物分量”概念。經過了一年多的工作,GB28050的修訂已經有了階段性的成果。

至於備受關注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準,韓軍花介紹,將配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註冊管理,與監管部門進行充分溝通,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進行修改,把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作為配套標準,進一步完善技術指標,減輕臨床試驗的負擔。

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標準的主要修訂方向目前也已經確定,即以最新研究證據為准,跟蹤國際法典進展,降低產品中蛋白質含量的要求(特別是2、3段產品),對其他各種營養素全部進行重新評估;並充分考慮目前註冊的要求和與基礎標準有效銜接。

總之,在食品安全法和標準化法的基礎上,目前已經初步構建了營養相關的標準體系圖。將來不管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還是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在每類標準裡面都有相關的營養標準能夠滲透進去。希望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兼顧營養理念,為企業研發創新注入更多的活力,使《計畫》能夠真正落地,讓消費者真正得到實惠。“這也是完善法規標準體系的初衷,”韓軍花說。 本報記者 劉豔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