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換了人間》:“毛澤東的故事”與“毛澤東思想”

【本文為作者向察網的投稿,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本網觀點, 轉載請注明來自察網(www.cwzg.cn)】

大型史詩電視劇《換了人間》目前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和天津衛視熱播。

這部劇時間跨越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四年, 這段時間, 中國革命進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 包括北平和平解放、西柏坡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國共和談、渡江戰役、上海金融大戰、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平解放新疆、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 以及“一化三改造”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等等。

可以算作一部電視劇版的“建國大業”。

總的來看, 這部電視劇和以前同類題材的作品相比, 有不小的進步。

長達數年的反擊歷史虛無主義的鬥爭, 民間左翼愛國力量對新右派公知話語的阻擊, 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

像電影《建國大業》那樣惡搞歷史的現象,

少了許多。 很多人物更加貼近真實了。

比如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 在《換了人間》中就是一個一門心思要分裂中國的陰謀家形象, 這比較符合他在歷史上的本來面目。

而馬曉偉演繹的蔣介石, 則一改張國立在《建國大業》中塑造的“悲劇英雄”形象, 把蔣介石的沮喪、狂躁、狹隘、歹毒等演繹得惟妙惟肖, 這也是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

據相關記載, 蔣軍“徐蚌會戰”敗訊傳來, 蔣在官邸中各種抓狂, “以腳踢人, 連宋美齡亦不能倖免”。

唐國強塑造的毛澤東主席形象, 也一直是各個特型演員中與毛主席最接近的一個。

如果說古月曾經演出了毛主席的從容與自信, 唐國強則演出了毛主席的智慧與“霸氣”。

當然, 由於毛澤東主席不世出的特殊氣質,

我一直認為他實際上是不能被扮演的, 任何演員——無論他怎樣出色——都只能從一個側面接近他, 而不可能真正形神兼備地扮演他。

那麼, 《換了人間》有沒有什麼問題呢?有的。

最大的問題, 是用“毛澤東的故事”代替了“毛澤東思想”。 當然, 這個問題不是《換了人間》所獨具, 而是改革開放以來, 所有以毛澤東主席為主角的影視作品所共有, 而最近十幾年又愈發嚴重。

毛澤東思想在二十世紀中國產生, 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並為億萬人民所掌握, 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精神面貌和政治面貌, 並極大影響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

毛澤東思想, 集東西方優秀文化之大成, 是人類思想迄今無法逾越的一個高峰,

中華民族能不能繼承毛澤東思想並發揚光大, 將成為在二十一世紀能不能引領人類前行, “對人類有較大貢獻”的決定性因素。

正因為如此, 類似《換了人間》這樣的作品, 就應該借助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再現, 闡釋並宣傳毛澤東思想, 讓觀眾看到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 如何在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下, 戰勝國內外一切強敵, 推翻三座大山, 建立新中國, 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感受到毛澤東思想的威力。

同時, 還要通過對這一歷史進程的再現, 讓觀眾看到新中國取代舊中國的歷史必然性和進步性。

新中國取代舊中國, 決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改朝換代, 而是億萬人民的翻身解放, 1949年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也絕不僅僅是現在一般所謂的“民族國家”, 而是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國家”, 1949年至1954年間新中國的嶄新性、人民性, 是無與倫比的。

遺憾的是, 執念於“毛澤東故事”的《換了人間》, 過多著墨於毛澤東與蔣介石之間的鬥智鬥勇, 甚至暗戰,強調了毛、蔣之間的“橫向”之爭,有意無意忽略了毛澤東領導的是一場以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為主力,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自下而上地推翻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的“縱向”人民革命,這就大大削弱了《換了人間》的思想性,使之降低到了一種類似《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孫權之間相互爭鬥的水準。

換句話說,真正決定中國命運的地方,既不是西柏坡,也不是南京,更不是溪口,而是在廣袤農村土地改革的現場,在百萬農民推著獨輪車、抬著擔架支前的路上,在城市裡“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遊行隊伍中……

遺憾的是,我們在《換了人間》中沒有看到這些,只看到了觥籌交錯、談笑風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說到底,這還是英雄史觀、精英史觀在作怪。

我是在網上看這部電視劇的。不少年輕網友喜歡一邊看一邊發射“彈幕”,其中有不少“成王敗寇”、“內戰無英雄”、“蔣介石也是英雄”之類的“彈幕”,這就是他們對《換了人間》的評價,客觀上,也是他們對《換了人間》沒有更深刻地揭示新中國成立偉大意義的一種批評。

在歷史虛無主義肆虐幾十年之後,任何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都不可能繼續人畜無害地“純客觀”再現歷史了,它必須要有戰鬥性、針對性,必須在創作的全過程貫穿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反擊的意識,否則就會為歷史虛無主義背書。

在這方面,《換了人間》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少教訓。

談幾個細節。《換了人間》已經很精緻了,但也有破綻。

比如毛主席和黃炎培夜談,竟要他做魏征,毛主席剛剛進城,就以唐太宗自喻,恐非謙虛謹慎。這段談話于史無征,應該是編劇的即興發揮,自以為是得意之筆,卻損害了毛主席的形象。

還有,國民黨保密局長毛人鳳佩戴上將軍銜,這也是錯誤的。

戴笠飛機失事死於非命之後,蔣介石大感傷心。因戴笠死時軍銜是少將,所以蔣介石規定軍統人員軍銜一律不准超過少將。

此外,李宗仁和程思遠談話時,一口一個“我們桂系”如何如何,更是匪夷所思。

北伐以後,蔣、李結怨甚深,蔣一直指李宗仁、白崇禧為“桂系軍閥”,敲打李宗仁,而李宗仁則最恨別人稱他是桂系,更不會以“桂系”自稱,充其量說“廣西方面”如何。

這些雖是小瑕疵,卻破壞了全劇的嚴謹性。

總的來說,《換了人間》算是中規中矩,正說歷史,但主流輿論也對其本能的排斥,他們還是熱衷於炒作《無問西東》、《風箏》之類虛無歷史的東西,在我看來,這毋寧算是對《換了人間》的褒獎吧?

【郭松民,察網專欄作家】

甚至暗戰,強調了毛、蔣之間的“橫向”之爭,有意無意忽略了毛澤東領導的是一場以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為主力,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自下而上地推翻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的“縱向”人民革命,這就大大削弱了《換了人間》的思想性,使之降低到了一種類似《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孫權之間相互爭鬥的水準。

換句話說,真正決定中國命運的地方,既不是西柏坡,也不是南京,更不是溪口,而是在廣袤農村土地改革的現場,在百萬農民推著獨輪車、抬著擔架支前的路上,在城市裡“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遊行隊伍中……

遺憾的是,我們在《換了人間》中沒有看到這些,只看到了觥籌交錯、談笑風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說到底,這還是英雄史觀、精英史觀在作怪。

我是在網上看這部電視劇的。不少年輕網友喜歡一邊看一邊發射“彈幕”,其中有不少“成王敗寇”、“內戰無英雄”、“蔣介石也是英雄”之類的“彈幕”,這就是他們對《換了人間》的評價,客觀上,也是他們對《換了人間》沒有更深刻地揭示新中國成立偉大意義的一種批評。

在歷史虛無主義肆虐幾十年之後,任何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都不可能繼續人畜無害地“純客觀”再現歷史了,它必須要有戰鬥性、針對性,必須在創作的全過程貫穿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反擊的意識,否則就會為歷史虛無主義背書。

在這方面,《換了人間》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少教訓。

談幾個細節。《換了人間》已經很精緻了,但也有破綻。

比如毛主席和黃炎培夜談,竟要他做魏征,毛主席剛剛進城,就以唐太宗自喻,恐非謙虛謹慎。這段談話于史無征,應該是編劇的即興發揮,自以為是得意之筆,卻損害了毛主席的形象。

還有,國民黨保密局長毛人鳳佩戴上將軍銜,這也是錯誤的。

戴笠飛機失事死於非命之後,蔣介石大感傷心。因戴笠死時軍銜是少將,所以蔣介石規定軍統人員軍銜一律不准超過少將。

此外,李宗仁和程思遠談話時,一口一個“我們桂系”如何如何,更是匪夷所思。

北伐以後,蔣、李結怨甚深,蔣一直指李宗仁、白崇禧為“桂系軍閥”,敲打李宗仁,而李宗仁則最恨別人稱他是桂系,更不會以“桂系”自稱,充其量說“廣西方面”如何。

這些雖是小瑕疵,卻破壞了全劇的嚴謹性。

總的來說,《換了人間》算是中規中矩,正說歷史,但主流輿論也對其本能的排斥,他們還是熱衷於炒作《無問西東》、《風箏》之類虛無歷史的東西,在我看來,這毋寧算是對《換了人間》的褒獎吧?

【郭松民,察網專欄作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