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分享|授旗兩周年,“戰區主戰”怎麼推進?

有些時刻, 因為其承載著涅槃轉型, 註定要載入歷史。

兩年前的2016年2月1日, 習主席向五大戰區授予軍旗並發佈訓令。 軍區吹響熄燈號,

戰區奏響集結號, 走過31年歷史的原七大軍區撤銷, 人民軍隊闊步邁進戰區時代。 從軍區到戰區, 雖然只有一字之差, 帶來的卻是我軍領導指揮體制的歷史性嬗變、結構性重塑、革命性新生。

2015年, 我走進當時的一軍區大院, 那裡的一切, 除了給我忙碌的印象外, 還有清一色的“陸軍綠”;2017年, 再去新成立的戰區, “中軍賬”裡已是身著各軍種服裝的身影。

2018年1月, 一位從戰區來的戰友說, 這兩年, 他更加深刻地明白戰區臂章標識的深刻內涵:以往軍區臂章, 圖案是交叉鋼槍, 而新的戰區臂章, 圖案中則混合了鋼槍(陸軍)、飛翅(空軍)、鐵錨(海軍)、導彈(火箭軍)、指揮刀(指揮)等, 很顯然, 這是“戰”字當頭的精神圖騰。

回看這兩年, 我們聽聞了很多戰區在甩掉戰建一體的“包袱”,

換上專心務戰的“輕裝”後, 在組織聯合演習、聯合作戰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兩年時間, 我們也能感受到戰區指揮員對“指揮流程優化、指揮能力提升”等方面亟待進一步提升的憂思。 既看成績, 鼓自信;也看重任, 不自滿, 履行“戰區主戰”職能方能乘勢前進!

戰區擔負著應對本戰略方向安全威脅、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使命, 其指揮權責是中央軍委賦予的。 各戰區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 更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重要體現。 授旗兩周年, 我們再思考“戰區主戰”如何推進, 至少有3個關鍵句給我們更多啟發。

聚精會神鑽研打仗——

鑽研打仗前面加了“聚精會神”一詞, 起到修飾和定義作用, 要求務戰的心思精力必須高度集中。 “人不明於急務, 而從事與多務、他務、奇務者, 窮困災厄及之。 ”《關尹子》中的這句話啟示說, 不去聚精會神做緊要事, 而去做那些繁雜事務、無關緊要的事務, 會遇上窮困和災難。 誠如古人所言:“練勇之道, 必須營官晝夜從事,

乃可漸幾於熟, 如雞孵卵, 如爐煉丹, 未宜須臾稍離。 ”

戰區的心思和精力一旦偏離打仗, 搞形式主義, 搞文山會海, 一切工作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兩年來, 很多戰區推行“平臺式”“偏平式”工作模式, 就像企業的流水作業線, 各司其職, 環環相扣, 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行政化繁文縟節,

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戰爭是最不確定性的王國”, 特別是新軍事變革日新月異, 戰爭的“保鮮期”很短。 一旦不留神, 精力不集中, 很可能成為蘇聯話劇《前線》中那個固步自封的戈爾洛夫。 只有經過深入研究戰爭, 每年有新進步, 掌握資訊化戰爭制勝機理, 以作戰研究帶動訓練模式和作戰方式轉變, 才能提高指揮作戰能力, 謀取未來戰爭主動權。

高效指揮聯合作戰——

戰爭勝在體系、勝在聯合。 戰爭從來不是武器裝備、戰鬥精神等單一要素的對決, 而是體系的對抗。 當今世界, 戰爭形態加速向資訊化戰爭演變, 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樣式, 體系對抗特徵更加突顯。

兩年前,戰區剛剛組建時,一名參謀判讀衛星資料頗為吃力。因為過去只需考慮陸軍裝備、兵力等資訊,戰區組建後要結合陸域、海域、空域等情報一同分析;後來,個人能力素質的問題解決了,然而,新的問題來了,“形聯神不聯”“表聯裡不聯”“力聯心不聯”等問題接踵而至。

兩年來,戰區不斷探索實踐聯合指揮運行模式、資訊流程,實際編組聯合任務部隊、聯合保障要素,組織戰役集訓暨指揮所演習和聯合戰役實兵演習,在聯合指揮、聯合行動、聯合保障上積累了經驗,推動戰區部隊聯合作戰能力生成提高。前段時間,有位戰區指揮員的總結:兩年來的大大小小實戰演習告訴我們,作為戰區機關人員,要善於當“導演”,而不僅僅做一個執行者,才能在更高層次上推進聯合訓練。

隨時準備領兵打仗——

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隨時準備領兵打仗,既是戰區應有的狀態,也是必備能力。正如一位老兵所說:“戰爭年代攤上個能打仗的將軍,那是福氣。東南西北,跟著甩開膀子打就是了,打勝仗、少流血,還能學到許多本事。否則,你就跟著窩囊去吧,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近年來,習主席對部隊練兵備戰的狀態和能力更加關注,對各級指揮員領兵打仗的能力素質格外關注。很多戰區按領兵打仗的標準培養作戰指揮人才,“值班人員人人練、機關分隊周周學、指揮編組月月練”; 從“兵種通”到“體系通”,從“平面簡算”到“多維精算”……這些做法值得點贊。

隨時準備領兵打仗,絕不是胳膊一揮、嗓子一吼那麼簡單。戰區指戰員不僅要有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枕戈待旦的戰備意識,還必須掌握資訊化戰爭制勝機理,把握現代軍事指揮規律,善於聯合指揮、聯合行動。惟如此,才能組織部隊隨時遂行作戰任務!

兩年前,戰區剛剛組建時,一名參謀判讀衛星資料頗為吃力。因為過去只需考慮陸軍裝備、兵力等資訊,戰區組建後要結合陸域、海域、空域等情報一同分析;後來,個人能力素質的問題解決了,然而,新的問題來了,“形聯神不聯”“表聯裡不聯”“力聯心不聯”等問題接踵而至。

兩年來,戰區不斷探索實踐聯合指揮運行模式、資訊流程,實際編組聯合任務部隊、聯合保障要素,組織戰役集訓暨指揮所演習和聯合戰役實兵演習,在聯合指揮、聯合行動、聯合保障上積累了經驗,推動戰區部隊聯合作戰能力生成提高。前段時間,有位戰區指揮員的總結:兩年來的大大小小實戰演習告訴我們,作為戰區機關人員,要善於當“導演”,而不僅僅做一個執行者,才能在更高層次上推進聯合訓練。

隨時準備領兵打仗——

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隨時準備領兵打仗,既是戰區應有的狀態,也是必備能力。正如一位老兵所說:“戰爭年代攤上個能打仗的將軍,那是福氣。東南西北,跟著甩開膀子打就是了,打勝仗、少流血,還能學到許多本事。否則,你就跟著窩囊去吧,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近年來,習主席對部隊練兵備戰的狀態和能力更加關注,對各級指揮員領兵打仗的能力素質格外關注。很多戰區按領兵打仗的標準培養作戰指揮人才,“值班人員人人練、機關分隊周周學、指揮編組月月練”; 從“兵種通”到“體系通”,從“平面簡算”到“多維精算”……這些做法值得點贊。

隨時準備領兵打仗,絕不是胳膊一揮、嗓子一吼那麼簡單。戰區指戰員不僅要有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枕戈待旦的戰備意識,還必須掌握資訊化戰爭制勝機理,把握現代軍事指揮規律,善於聯合指揮、聯合行動。惟如此,才能組織部隊隨時遂行作戰任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