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歷史上最出名的十大飯局!你知道幾個

澠池之會

最不辱使命的飯局

出席人物:秦襄王、趙文王、藺相如

飯局始末:趙國得到和氏璧, 貪得無厭的秦襄王得此消息, 派人送信給趙文王,

願意拿十五個城池換這塊璧。 藺相如毅然承擔出使秦國的重任並“完璧歸趙”。

不久, 秦國攻打趙國, 殺死趙國兵士2萬多人。 詭計多端的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 約趙王在澠池會談。 趙王害怕上當, 又不敢不去。 藺相如為了祖國榮譽, 不怕犧牲, 決定親自陪同趙王前往澠池。 在宴會上, 他與秦國君臣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 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 據理力爭, 使秦王不得不擊缶。 後來, 秦國群臣向趙國要十五座城, 藺相如寸步不讓, 提出用秦國的國都咸陽作為交換條件, 使秦王理屈詞窮, 毫無所得。 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 回國後, 他被任命為上卿(相當於宰相)。

 鴻門宴

殺機四伏的飯局

出席人物:劉邦、張良、樊噲、曹無傷、項羽、范增、項莊、項伯

飯局始末:秦末, 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 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 但劉邦先破咸陽, 項羽勃然大怒, 派英布擊函谷關。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 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

項羽聽後更加憤怒, 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 擊敗劉邦的軍隊。

一場惡戰在即。 劉邦從項羽的叔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 驚訝無比, 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 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 並約為親家。 劉邦的感情拉攏, 說服了項伯, 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 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

鴻門宴上, 雖不乏美酒佳餚, 但卻暗藏殺機。 項羽的亞父范增, 一直主張殺掉劉邦, 在酒宴上, 一再示意項羽發令, 但項羽卻猶豫不決。 範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 想趁機殺掉劉邦。 項伯為劉邦, 也拔劍起舞, 掩護了劉邦。 在危急關頭, 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 怒目直視項羽。 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 問來者為何人,

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 即命賜酒, 劉邦乘機一走了之。 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 說劉邦不勝酒力, 無法前來道別, 現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 並向大將軍范增獻上玉鬥一雙。 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璧, 氣得範增拔劍將玉鬥撞碎。

 煮酒論英雄

最霸氣的飯局

 出席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許褚、張遼

飯局始末:東漢末年,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 卻勢單力薄, 為防曹操謀害, 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 親自澆灌, 以為韜晦之計。

一天, 劉備正在澆菜, 曹操派人請劉備入府。 曹操說, 剛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 想起“望梅止渴”之往事, 恰逢煮酒正熟, 故邀你到小亭一會。 劉備來到小亭, 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 盤內放置了青梅, 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 二人對坐, 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 突然烏雲密佈, 大雨將至, 曹操大談龍的品行, 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 問劉備, 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 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 說了幾個人, 都被曹操否定。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到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心劉備了。

從這次飯局中我們看出劉備是個出色的演員,把英明一世的曹操都忽悠了。其結果是劉備後來趁機開溜,到後來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打破了行將大一統的局面,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三國。

 群英會

最坑人的飯局

出席人物:龐統、諸葛瑾、黃忠、周瑜、諸葛亮、蔣幹、呂蒙、魯肅

飯局始末:周瑜在帳中正與眾將議事,聞蔣幹來訪。當即命眾將依計行事。蔣幹打扮得像個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來”。一見面,蔣幹問道:“公瑾別來無恙!”這一句既是問候,又道出蔣幹與周瑜原有一番舊誼,而裝出一副非說客樣。之後,周瑜大擺筵席,並禁止在席間談論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只是在座上觥籌交錯,大笑暢飲。接著,周瑜領蔣幹參觀了東吳軍營的精兵強將。飲至天晚,周瑜裝醉。蔣幹被周瑜刺激得夠嗆,倒也絲毫不敢提及遊說周瑜投降曹操的事。但為了有所收穫,好向曹丞相有個交代,於是他劍走偏鋒,就有了晚上偷聽、盜書等宵小行為。後來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首領蔡瑁、張允。於是乎,一個勸降不成,便試圖以雞鳴狗盜之術盜取敵方機密,另一個則將計就計請君入甕。這赤壁之戰,蔣幹也算為東吳立了大功!

東晉新亭會

最鼓舞人心的飯局

出席人物:王導、周顗

飯局始末:西晉末年,中原經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後,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紛紛舉家南遷,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稱“衣冠渡江”。

南渡後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常心懷故國。每逢閒暇,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名士周顗歎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感懷中原落入夷手,一時家國無望,紛紛落淚。為首的大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麼說,十分慚愧,立即振作起來。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後世詠歎國破家亡的詩詞歌賦裡常常見到的“風景殊異”、“新亭會”、“江河”,就是來自此次新亭會。

 杜康美酒醉劉伶

最沒素質的飯局

 出席人物:杜康、劉伶

飯局始末:傳說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酒量極大舉世無雙。由於對政治不滿,他經常出外遊歷喝酒。有次他來到洛陽,走到杜康酒坊門前。只見門上的對聯寫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一醉三年”。

劉伶一見這副對子,心想:這酒坊的主人太孤陋寡聞,竟然不知我劉伶的大名,連這般海口也敢誇。既然你杜康口氣這麼大,我劉伶今日就讓你見識一下啥叫海量,想著就進了酒坊。劉伶喝了一杯,口感甚好,叫杜康再上。杜康勸他不要再喝,劉玲哪裡聽得進去。第二杯下肚,不覺有點微醺,心想這酒真的不錯,還要再上。杜康說,你再喝就要醉了。劉玲不依,酒過三巡,不覺有點把持不住,口中喃喃:“頭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還甜,三杯酒兒一下肚,但覺天旋地也轉,頭暈腦花眼發藍。”劉伶一路喃喃吟唱,到家就爛醉如泥。他把妻子叫到床前:“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內,上邊埋上酒糟,捌制壺給我放在我身邊。”說完,他就死了。劉伶一生好酒,因此他的妻子也就照法將其安葬。

三年過後,杜康來訪劉伶。劉伶的妻子問他有什麼事,杜康說劉玲三年前喝了酒還沒有給錢。劉妻一聽,火不知打哪裡來:“劉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誰家的酒,到家就死了。原來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要錢,我還找你要人呢!”杜康說:“那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領我去埋他的地方看看。”他們來到酒池,翻開酒糟,劉伶果然面色紅潤。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醒來!”只見劉伶打了個哈欠,口中又喃喃有聲:“好酒啊,好酒!”

從此,杜康美酒醉劉伶傳為歷史佳話。到了東漢之年,三國曹操在其不朽的《短歌行》,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開唱,其中“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亦成為中國文化的千古名句。

飲中八仙長安酒會

最有詩意的飯局

 出席人物:

一仙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陽王李璡: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左相李適之: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四仙美少年崔宗之: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五仙蘇晉: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六仙李白: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書法家張旭: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八仙辯論家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飯局始末:雖說飲中八仙長安酒會沒有詳實的歷史文獻可準確求證,但有杜甫的詩《飲中八仙歌》佐證。說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滿座;你來我往,舉杯豪飲;觥籌交錯,滿座盡歡;酒色齊聚,且飲且賞;坐而論道,醉而忘憂;以文會友,以詩下酒;惟酒是務,焉知其餘;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裡挑燈,燈下尋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為聖,酒濁為賢;酒亂汝性,酒壯我膽;酒林高手,飲壇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飲驢飲;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過,還有六圈;六圈結束,再來十壇.。

 貴妃醉酒

最香豔的飯局

 出席人物:楊貴妃、高力士、裴力士等

飯局始末:貴妃醉酒,是唯一以女子為主角的名局。

卻說這天傍晚,皇宮院內涼風習習,皓月當空。唐玄宗與楊貴妃本來相約在百花亭品酒賞花,屆時玄宗卻沒有赴約,而是移駕到西宮與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雖然景色撩人欲醉,楊貴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悶悶獨飲,喝了一會兒不覺沉醉,邊飲邊舞,萬般春情,此時竟難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腸,竟至忘乎所以,面對高力士等一干太監宮女,楊貴妃頻頻作出種種求歡猥褻狀,倦極才怏怏回宮。《貴妃醉酒》是一出著名的京戲。《貴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楊貴妃大醉後自賞懷春,輕解羅衣,春光乍泄。後來梅蘭芳同志親自出手,以霹靂手段對這部作品做了“去汙化處理”,所有少兒不宜內容統統被切掉了。

 杯酒釋兵權

四兩撥千斤的飯局

出席人物:趙匡胤、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鋒、趙彥徽、王彥超

飯局始末:杯酒釋兵權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話說北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一直擔心手握重兵的部下效仿他當年的作為。於是在961年,趙匡胤安排了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唉聲歎氣個不停,眾人問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後會造反。他們只好告老還鄉以享天年,並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從此被徹底解除了。969年,趙匡胤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這也開啟了宋朝數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

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三軍統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大大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乾隆千叟宴

最豪華的飯局

 出席人物:乾隆及千名老者

飯局始末:千叟宴始于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與宴者最多的盛大禦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故得宴名。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清朝慶典,乾隆帝為表示其皇恩浩蕩,在乾清宮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被邀請的老人約有3000名,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乾隆皇帝還親自為90歲以上的壽星一一斟酒。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老人,據說已有141歲。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作了一個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堪稱絕對。

這場酒局體現出來的皇家氣派自與民間大不相同。不但有禦廚精心製作的免費滿漢全席,所有皇家貢品酒水也都全免。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後,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都被曹操否定。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到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心劉備了。

從這次飯局中我們看出劉備是個出色的演員,把英明一世的曹操都忽悠了。其結果是劉備後來趁機開溜,到後來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打破了行將大一統的局面,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三國。

 群英會

最坑人的飯局

出席人物:龐統、諸葛瑾、黃忠、周瑜、諸葛亮、蔣幹、呂蒙、魯肅

飯局始末:周瑜在帳中正與眾將議事,聞蔣幹來訪。當即命眾將依計行事。蔣幹打扮得像個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來”。一見面,蔣幹問道:“公瑾別來無恙!”這一句既是問候,又道出蔣幹與周瑜原有一番舊誼,而裝出一副非說客樣。之後,周瑜大擺筵席,並禁止在席間談論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只是在座上觥籌交錯,大笑暢飲。接著,周瑜領蔣幹參觀了東吳軍營的精兵強將。飲至天晚,周瑜裝醉。蔣幹被周瑜刺激得夠嗆,倒也絲毫不敢提及遊說周瑜投降曹操的事。但為了有所收穫,好向曹丞相有個交代,於是他劍走偏鋒,就有了晚上偷聽、盜書等宵小行為。後來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首領蔡瑁、張允。於是乎,一個勸降不成,便試圖以雞鳴狗盜之術盜取敵方機密,另一個則將計就計請君入甕。這赤壁之戰,蔣幹也算為東吳立了大功!

東晉新亭會

最鼓舞人心的飯局

出席人物:王導、周顗

飯局始末:西晉末年,中原經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後,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紛紛舉家南遷,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稱“衣冠渡江”。

南渡後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常心懷故國。每逢閒暇,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名士周顗歎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感懷中原落入夷手,一時家國無望,紛紛落淚。為首的大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麼說,十分慚愧,立即振作起來。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後世詠歎國破家亡的詩詞歌賦裡常常見到的“風景殊異”、“新亭會”、“江河”,就是來自此次新亭會。

 杜康美酒醉劉伶

最沒素質的飯局

 出席人物:杜康、劉伶

飯局始末:傳說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酒量極大舉世無雙。由於對政治不滿,他經常出外遊歷喝酒。有次他來到洛陽,走到杜康酒坊門前。只見門上的對聯寫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一醉三年”。

劉伶一見這副對子,心想:這酒坊的主人太孤陋寡聞,竟然不知我劉伶的大名,連這般海口也敢誇。既然你杜康口氣這麼大,我劉伶今日就讓你見識一下啥叫海量,想著就進了酒坊。劉伶喝了一杯,口感甚好,叫杜康再上。杜康勸他不要再喝,劉玲哪裡聽得進去。第二杯下肚,不覺有點微醺,心想這酒真的不錯,還要再上。杜康說,你再喝就要醉了。劉玲不依,酒過三巡,不覺有點把持不住,口中喃喃:“頭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還甜,三杯酒兒一下肚,但覺天旋地也轉,頭暈腦花眼發藍。”劉伶一路喃喃吟唱,到家就爛醉如泥。他把妻子叫到床前:“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內,上邊埋上酒糟,捌制壺給我放在我身邊。”說完,他就死了。劉伶一生好酒,因此他的妻子也就照法將其安葬。

三年過後,杜康來訪劉伶。劉伶的妻子問他有什麼事,杜康說劉玲三年前喝了酒還沒有給錢。劉妻一聽,火不知打哪裡來:“劉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誰家的酒,到家就死了。原來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要錢,我還找你要人呢!”杜康說:“那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領我去埋他的地方看看。”他們來到酒池,翻開酒糟,劉伶果然面色紅潤。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醒來!”只見劉伶打了個哈欠,口中又喃喃有聲:“好酒啊,好酒!”

從此,杜康美酒醉劉伶傳為歷史佳話。到了東漢之年,三國曹操在其不朽的《短歌行》,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開唱,其中“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亦成為中國文化的千古名句。

飲中八仙長安酒會

最有詩意的飯局

 出席人物:

一仙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陽王李璡: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左相李適之: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四仙美少年崔宗之: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五仙蘇晉: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六仙李白: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書法家張旭: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八仙辯論家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飯局始末:雖說飲中八仙長安酒會沒有詳實的歷史文獻可準確求證,但有杜甫的詩《飲中八仙歌》佐證。說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滿座;你來我往,舉杯豪飲;觥籌交錯,滿座盡歡;酒色齊聚,且飲且賞;坐而論道,醉而忘憂;以文會友,以詩下酒;惟酒是務,焉知其餘;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裡挑燈,燈下尋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為聖,酒濁為賢;酒亂汝性,酒壯我膽;酒林高手,飲壇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飲驢飲;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過,還有六圈;六圈結束,再來十壇.。

 貴妃醉酒

最香豔的飯局

 出席人物:楊貴妃、高力士、裴力士等

飯局始末:貴妃醉酒,是唯一以女子為主角的名局。

卻說這天傍晚,皇宮院內涼風習習,皓月當空。唐玄宗與楊貴妃本來相約在百花亭品酒賞花,屆時玄宗卻沒有赴約,而是移駕到西宮與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雖然景色撩人欲醉,楊貴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悶悶獨飲,喝了一會兒不覺沉醉,邊飲邊舞,萬般春情,此時竟難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腸,竟至忘乎所以,面對高力士等一干太監宮女,楊貴妃頻頻作出種種求歡猥褻狀,倦極才怏怏回宮。《貴妃醉酒》是一出著名的京戲。《貴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楊貴妃大醉後自賞懷春,輕解羅衣,春光乍泄。後來梅蘭芳同志親自出手,以霹靂手段對這部作品做了“去汙化處理”,所有少兒不宜內容統統被切掉了。

 杯酒釋兵權

四兩撥千斤的飯局

出席人物:趙匡胤、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鋒、趙彥徽、王彥超

飯局始末:杯酒釋兵權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話說北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一直擔心手握重兵的部下效仿他當年的作為。於是在961年,趙匡胤安排了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唉聲歎氣個不停,眾人問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後會造反。他們只好告老還鄉以享天年,並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從此被徹底解除了。969年,趙匡胤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這也開啟了宋朝數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

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三軍統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大大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乾隆千叟宴

最豪華的飯局

 出席人物:乾隆及千名老者

飯局始末:千叟宴始于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與宴者最多的盛大禦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故得宴名。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清朝慶典,乾隆帝為表示其皇恩浩蕩,在乾清宮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被邀請的老人約有3000名,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乾隆皇帝還親自為90歲以上的壽星一一斟酒。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老人,據說已有141歲。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作了一個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堪稱絕對。

這場酒局體現出來的皇家氣派自與民間大不相同。不但有禦廚精心製作的免費滿漢全席,所有皇家貢品酒水也都全免。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後,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