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陳羽凡、王寶強、張紀中:中國男人與“綠帽子”的愛恨情仇!

40億票房女王白百合被第一狗仔“卓偉”爆料出軌小鮮肉, 視頻和照片確鑿無疑, 一時間所有矛盾焦點直指白百合, 陳羽凡被扣了一頂鮮綠的帽子。

而在此之前, 王寶強的綠帽風波曾蓋過奧運會的風頭, 然後大鬍子張紀中又被曝了綠帽子, 一時間也成為吃瓜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為何中國男人對綠帽子為何如何敏感, 請讓小編來掰扯掰扯!

“春來江水綠如藍”、“千里鶯啼綠映紅”、“春風又綠江南岸”……古人愛綠色,

用詩歌讚美綠景, 但卻容不得將綠色著在身上。

在古人眼中, “綠”與卑賤相關聯, “綠衫”指官職卑微, “綠冠軍”是指娼妓的丈夫, 至於“戴綠”則從古至今都是讓人難堪的罵人話。

“綠色”為何如此尷尬?它到底招惹了誰?

古人貴正色而賤間色我國古人將紅、黃、藍、白、黑五色稱作“正色”,

賦予其很高的地位。 秦朝以“水德”王, 水德尚黑, 因而秦代的旌旗都是黑色的;古人認為地是黃色, 位置在中央, 所以皇帝服黃色。 到清代有正黃白紅藍和鑲黃白紅藍“八旗”, 都是正色。 綠色地位不高, 就因為它是間色, 是藍色和黃色調和而成的, 《廣韻》中解釋綠為“青黃色”。

古人貴正色而賤間色, 千載不變。 綠旗兵排在八旗之外, 綠袍即是下級官員的朝服。 元稹有詩雲:“無限公卿因戰得, 與君依舊綠衫行。 ”白居易有憶元稹的詩說:“分手各拋滄海釁, 折腰俱老綠衫中”, 都可以看出“綠衫”官的卑微。

綠頭巾為低賤之裝束

東漢以前, 士大夫階級所戴的乃是冠, 而巾則是平民或賤民的專屬冠飾。 清代翟灝在《通俗編》卷十二裡指出, 遠在春秋時代, 有貨妻女求食者, 綠巾裹頭, 以別貴賤。 從這裡看已經有了羞辱的意味。

漢代有了由巾變過來的幘, 唐代顏師古在注解《漢書·東方朔傳》裡所提到的綠幘時, 亦曰:綠幘, 賤人之服也。 書中記載, 當時漢武帝劉徹見到館陶公主劉嫖的情夫董偃,

董便是“頭戴綠幘”, 以示卑微。 李白有詩雲:“綠幘誰家子, 采珠輕薄兒。 ”

唐代, 以裹綠頭巾為懲戒手段

唐代貞元年間, 《封氏見聞錄》記載, 延陵令李封對凡是犯罪錯的官吏不加杖罰, 只是讓他裹綠頭巾以羞辱, 錯誤嚴重的戴的時間長, 輕微的則短,可見“戴綠頭巾”已經作為了一種懲戒。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蘇州有不逞子弟,紗帽下著青巾,孫伯純知州判雲:‘巾帽用青,屠沽何異?’”這表明在唐宋人看來,穿戴青綠諸色的都是上不得檯面的人。

元始,“戴綠帽”為娼妓之家專屬

《元典章》規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明太祖朱元璋下詔規定:“教坊司樂藝著卍字頂巾,系燈線褡膊,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同時還規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人服”。

朱元璋明令讓娼妓家的男子必須頭戴綠巾,腰系紅褡膊,足穿帶毛豬皮鞋,不許在街道中間行走,只准在左右兩邊“靠邊走”。如此這般,人們看到戴“綠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從事“特殊行業”。

爾後,戴綠頭巾、戴綠帽子就被用來來譏諷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是自古以來男子最不能忍受的。在中國人的語境當中,“綠帽子”一詞對男人來說極具羞辱色彩。“綠帽子”從古至今都不討喜,因此,在中國想買一頂綠色的帽子並非易事,用“戴綠帽子”來跟中國男人開玩笑也是冒險之事。

輕微的則短,可見“戴綠頭巾”已經作為了一種懲戒。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蘇州有不逞子弟,紗帽下著青巾,孫伯純知州判雲:‘巾帽用青,屠沽何異?’”這表明在唐宋人看來,穿戴青綠諸色的都是上不得檯面的人。

元始,“戴綠帽”為娼妓之家專屬

《元典章》規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明太祖朱元璋下詔規定:“教坊司樂藝著卍字頂巾,系燈線褡膊,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同時還規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人服”。

朱元璋明令讓娼妓家的男子必須頭戴綠巾,腰系紅褡膊,足穿帶毛豬皮鞋,不許在街道中間行走,只准在左右兩邊“靠邊走”。如此這般,人們看到戴“綠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從事“特殊行業”。

爾後,戴綠頭巾、戴綠帽子就被用來來譏諷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是自古以來男子最不能忍受的。在中國人的語境當中,“綠帽子”一詞對男人來說極具羞辱色彩。“綠帽子”從古至今都不討喜,因此,在中國想買一頂綠色的帽子並非易事,用“戴綠帽子”來跟中國男人開玩笑也是冒險之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