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暖風頻吹的空調業遭遇假貨猖獗

劣幣竟然還能驅逐良幣, 正品真貨竟然賣不過假貨假洋鬼子?這樣的怪事情, 在最近幾年的中國空調市場頻頻上演。 原因正是,

在中國家電市場一片下跌的背景下, 空調卻逆勢增長。

池梅||撰稿

哪個行業有利可圖, 哪個行業很快就會湧現一批投機者, 已經火了2年多的空調市場就是這樣的狀況。 很多家電經銷商反映, 最近一段時間來, 空調市場突然冒出來一批新的空調品牌, 而且很多都是打“擦邊球”的山寨品牌, 甚至是假冒品牌。

隔三差五就出現一個新品牌, 在2018冷年開盤以來的4個多月裡的中國空調行業來說早已不新鮮, 業內人士見怪不怪。 對行業來說, 中小品牌的出現導致市場秩序紊亂;而對消費者來說, 很多則是傻傻分不清新品牌和名牌的不同, 買個“假洋鬼子”損害自身利益。

中國空調市場在2016、2017年連續出現市場井噴。 行業中呈現的一方面是市場需求短期內爆發,

另一方面則是由格力、美的和海爾為代表的主導品牌, 開始引領行業和市場向高端轉型升級。 在此背景下, 中小品牌擁有了在中低端市場喘息的機會, 也促使了不少投機者造出一些低端“山寨”品牌。

打“擦邊球”是這些品牌最為常用的伎倆, 很多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就中招了。 通過在中英文LOGO上簡單的修改、調整向外資品牌形象靠攏, 成為了當下空調行業新生品牌的一種集體行為, 松下、三洋、三星是被小品牌模仿的集中群體。 有一個更為尷尬的現象是, 很多“假洋鬼子”比真身賣的更好。 據悉, 2017年所有松下的“擦邊球”品牌的銷售總規模, 超過了真松下空調的銷售量。

大量山寨新品牌的誕生, 反而在激化市場供求矛盾,

也擾亂了國內空調市場的品牌秩序。 首先是這些新品牌的品質很難保證, 為了節約成本, 能效虛標成為普遍的現象。 而且這些新品牌絕大部分沒有自主型的檢測室、開發平臺和售後服務體系, 只是貼牌代工模式, 很難有品質和服務方面的保障。

其次, 大多數投機者都是為了短期利益。 針對當前中國空調行業寡頭格局穩固的局面, 很多中小品牌的想法很簡單, 就是為了賺錢, 而不會考慮自己的存在和發展模式會對行業帶來怎樣不好的影響。 比如當前不少空調行業中不少OEM、ODM模式, 但是如果像當前這種新品牌湧現的狀況, 只會放大這種代工方式的負面性。

當前空調行業之所以出現這麼多魚龍混雜的新品牌,

從側面彰顯了市場和管道的需求。 但是雖然存在即合理, 但如果這種投機的“山寨”現象持續存在, 不只消費者利益難以滿足, 長此以往損害的則是整個空調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

智家電(ijiadian):智慧互聯網時代家電第一自媒體, 關注互聯網智慧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