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格言聯璧》原譯文(中),成己成人之寶筏,希聖希賢之階梯

作者:金蘭生(清)

五、攝生類

慎風寒, 節飲食, 是從吾身上卻病法。 寡嗜欲, 戒煩惱, 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譯文]: 注意風寒, 節制飲食, 是從身體上預防疾病;減少嗜好欲念,

是從心理上預防疾病。

少思慮以養心氣, 寡色欲以養腎氣, 勿妄動以養骨氣, 戒嗔怒以養肝氣。 薄滋味以養胃氣, 省言語以養神氣, 多讀書以養膽氣, 順時令以養元氣。

[譯文]: 減少思慮煩惱以養心氣, 少色欲以養腎氣, 不亂動以養骨氣, 不發怒以養肝氣, 少吃喝以養胃氣, 少說話以養精神, 多讀書以養膽氣, 不逆時令以養元氣。

憂愁則氣結, 忿怒則氣逆, 恐懼則氣陷, 拘迫則氣鬱, 急遽則氣耗。

[譯文]: 憂愁使氣鬱結, 憤怒則氣受阻, 恐懼則氣陷逆, 壓抑則氣悶, 急速則耗氣。

行欲徐而穩, 立欲定而恭, 坐欲端而正, 聲欲低而和。

[譯文]: 行動要慢而穩重, 站要直而恭敬, 坐要端正, 說話聲音要低而溫和。

多靜坐以收心, 寡酒色以清心,

去嗜欲以養心, 玩古訓以警心, 悟至理以明心。

[譯文]: 常靜坐以收心, 少酒色以清心, 省嗜好以養心, 鑒古訓以警惕, 悟道理以明心。

寵辱不驚, 肝木自寧。 動靜以敬, 心火自定。 飲食有節, 脾土不泄。 調息寡言, 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 腎水自足。

[譯文]: 寵辱不驚則肝寧, 動靜皆誠敬則心定, 飲食有節制則脾不病, 調整呼吸少說話則保肺, 平淡少欲則腎水足。

道生於安靜, 德生於卑退, 福生於清儉, 命生於和暢。

[譯文]: 道生於安靜, 德見於謙讓, 福生於清儉, 命生於平和。

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 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譯文]: 天地不能一日沒有和氣, 人心不能一日沒有喜悅的神情。

言語知節, 則愆尤少。 舉動知節, 則悔吝少。 愛慕知節, 則營求少。 歡樂知節,

則禍敗少。 飲食知節, 則疾病少。

[譯文]: 說話有分寸則少得罪人, 行為有節制則少悔恨, 愛慕有節制則要求少, 快樂有節制則禍敗少, 飲食有節制則疾病少。

人知言語足以彰吾德, 而不知慎言語乃所以養吾德。 人知飲食足以益吾身, 而不知節飲食乃所以養吾身。

[譯文]: 人都知道說話可以顯示自己的優點, 但不知說話謹慎可以培養德性;人都知道飲食可以有益生命, 卻不知節制飲食可以養生。

敗德之事非一, 而酗酒者德必敗。 傷生之事非一, 而好色者生必傷。

[譯文]: 敗壞德行的行為有許多, 而酗酒必定敗德;傷害生命的行為也有許多, 而好色必定傷生。

六、敦品類

人以品為重, 若有一點卑污之心, 便非頂天立地漢子。 品以行為主,

若有一件愧怍之事, 即非泰山北斗品格。

[譯文]: 人的品格最重要, 有一絲污穢的心便不是頂天立地的男人。 品格以行事為主, 若做了一件愧對良心的事, 品格便不如泰山北斗般崇高。

君子之事上也, 必忠以敬, 其接下也, 必謙以和。 小人之事上也, 必謅以媚, 其待下也, 必傲以忽。

[譯文]: 君子對待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必定忠敬, 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必然謙虛和氣。 小人則相反, 對上阿諛奉承, 對下則傲慢無禮。

貴人之前莫言賤, 彼將謂我求其薦。 富人之前莫言貧, 彼將謂我求其憐。

[譯文]: 在有地位的人面前不要訴說自己的卑賤, 否則他會認為要求他推薦。 在富有的人面前不要說自己的貧困, 否則他會認為要求他可憐。

小人專望人恩, 恩過輒忘。

君子不輕受人恩, 受則必報。

[譯文]: 小人專門期望他人的恩惠, 但受恩後就忘;君子則不輕易受人恩惠, 若受恩於人, 則必定想法圖報。

處眾以和, 貴有強毅不可奪之力。 持已以正, 貴有圓通不可拘之權。

[譯文]: 以平和的態度與人相處, 但貴在有堅定不移的原則。 對待自己須剛正, 但貴在處事圓融通達而不拘泥。

使人有面前之譽, 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 使人有乍處之歡, 有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譯文]: 在別人面前受稱讚, 不如背後沒有人說壞話。 與人相處能使人獲得短暫快樂, 不如與人長久相往而不使對方厭惡。

到處傴僂, 笑伊首何仇於天。 何親於地。 終朝籌算。 問爾心何輕於命。 何重於財。

[譯文]: 到處卑躬屈膝, 可笑你的頭為什麼有仇於天而又有恩於地而抬不起頭來?終日謀盡計算, 問你的心為什麼輕生命而重錢財?

七、學問類

收吾本心在腔子裡,是聖賢第一等學問;盡吾本分在素位中,是聖賢第一等工夫。

[譯文]: 把仁心存在自己心中是先賢的最高學問,行為中盡自己的本分是聖賢的最高功夫。

萬里澄澈,則一心愈精而愈謹;一心凝聚,則萬里愈通而愈流。

[譯文]: 事理明白則心愈能清楚而專一,心能專一則事理愈能通達流暢。

宇宙內事,乃已分內事;已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譯文]: 將宇宙萬物的事視為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也就是宇宙萬物的事。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工夫;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息。

[譯文]: 觀察天地萬物自然的景象,學習聖賢克己養性的工夫。行動上就是身體力行,奮鬥不止,而最終的目的就是存誠自然。

以聖賢之道教人易,以聖賢之道治己難。以聖賢之道出口易,以聖賢之道躬行難。以聖賢之道奮始易,以聖賢之道克終難。聖賢學問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後世學問是兩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譯文]: 以聖賢的道理教導別人很容易,自己實踐卻是不容易的事。以聖賢的道理開始奮鬥很容易,但堅持到底卻很難。聖賢的道理與實踐相結合,行仁政必本於德性。後代則相反,學問與實踐不能統一,不修持自己的德性,而只管治理別人。

接人要和中有介,處事要精中有果,認理要正中有通。

[譯文]: 待人要平和而有原則,待事要明確果斷,待理要正直而通達。

古文學者,得一善言,附於其身。今之學者,得一善言,務以悅人。

[譯文]: 古時的學者,得一嘉言便身體力行;現在的學者得一嘉言則希望取悅別人。

心不欲雜,雜則神蕩而不收。心不欲勞,勞則神疲而不入。

[譯文]: 心境不能雜亂,雜亂則精神恍惚而不能專心,心不能勞累,心勞累則精神疲倦,就沒有收穫。

心慎雜欲,則有餘靈。目慎雜觀,則有餘明。

[譯文]: 內心摒除雜念則自然清明。眼睛不看雜亂景物則自然清澈。

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

[譯文]: 使意念沉穩,任何事理都能通達。有志發憤圖強。任何難事都能成功。

八、齊家類

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

[譯文]: 勤儉是治家的根本;和順是齊家的根本;保家的根本是謹慎;起家的根本是詩書;傳家的根本是忠孝。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譯文]: 父母親生前所期望的,我要繼承;父母親所垂念的人,我要厚待他。

兄弟和,其中自樂。子孫賢,此外何求!

[譯文]: 兄弟友愛,其中自有和樂。子孫賢良,此外還有何求。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譯文]: 心術不可違背天地意志,言行舉止要給子孫做榜樣

近處不能感動,未有能及遠者。小處不能調理,未有能治大者。親者不能聯屬,未有能格疏者。一家生理不能全備,未有能安養百姓者。一家子弟不率規矩,未有能教誨他人者。

[譯文]: 親近的人不能受感動,就無法感化遠處的人。小事情不能調理,就不能治理大事。親友不能聯屬,就不能匡正關係疏遠的人,一家的生計不能照料,就不能安養人民,家中的子弟不守規矩,就不能教誨他人。

雨澤過潤,萬物之災也。恩崇過禮,臣妾之災也。情愛過義,子孫之災也。

[譯文]: 雨下太多,不僅不能滋潤萬物,反而造成漬災。恩寵太多,超過禮儀,是臣妾的災害。情愛多於義,則成為子孫的災害。

安祥恭敬,是教小兒第一法。公正嚴明,是做家長第一法。

[譯文]: 安祥恭敬是教導小孩的第一法,公正嚴明是做父母的第一法。

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氣結焉,而家不衰敗者。

[譯文]: 從來沒有家庭和睦而不興旺發達的,從來沒有家庭不和而不衰敗的。

無正經人交接,其人必是奸邪。無窮親友往來,其家必然勢利。

[譯文]: 沒有正派人交往,這個人必定是個奸詐之徒;沒有窮困的親友往來,這個家庭一定是勢利眼。

問你的心為什麼輕生命而重錢財?

七、學問類

收吾本心在腔子裡,是聖賢第一等學問;盡吾本分在素位中,是聖賢第一等工夫。

[譯文]: 把仁心存在自己心中是先賢的最高學問,行為中盡自己的本分是聖賢的最高功夫。

萬里澄澈,則一心愈精而愈謹;一心凝聚,則萬里愈通而愈流。

[譯文]: 事理明白則心愈能清楚而專一,心能專一則事理愈能通達流暢。

宇宙內事,乃已分內事;已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譯文]: 將宇宙萬物的事視為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也就是宇宙萬物的事。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工夫;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息。

[譯文]: 觀察天地萬物自然的景象,學習聖賢克己養性的工夫。行動上就是身體力行,奮鬥不止,而最終的目的就是存誠自然。

以聖賢之道教人易,以聖賢之道治己難。以聖賢之道出口易,以聖賢之道躬行難。以聖賢之道奮始易,以聖賢之道克終難。聖賢學問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後世學問是兩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譯文]: 以聖賢的道理教導別人很容易,自己實踐卻是不容易的事。以聖賢的道理開始奮鬥很容易,但堅持到底卻很難。聖賢的道理與實踐相結合,行仁政必本於德性。後代則相反,學問與實踐不能統一,不修持自己的德性,而只管治理別人。

接人要和中有介,處事要精中有果,認理要正中有通。

[譯文]: 待人要平和而有原則,待事要明確果斷,待理要正直而通達。

古文學者,得一善言,附於其身。今之學者,得一善言,務以悅人。

[譯文]: 古時的學者,得一嘉言便身體力行;現在的學者得一嘉言則希望取悅別人。

心不欲雜,雜則神蕩而不收。心不欲勞,勞則神疲而不入。

[譯文]: 心境不能雜亂,雜亂則精神恍惚而不能專心,心不能勞累,心勞累則精神疲倦,就沒有收穫。

心慎雜欲,則有餘靈。目慎雜觀,則有餘明。

[譯文]: 內心摒除雜念則自然清明。眼睛不看雜亂景物則自然清澈。

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

[譯文]: 使意念沉穩,任何事理都能通達。有志發憤圖強。任何難事都能成功。

八、齊家類

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

[譯文]: 勤儉是治家的根本;和順是齊家的根本;保家的根本是謹慎;起家的根本是詩書;傳家的根本是忠孝。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譯文]: 父母親生前所期望的,我要繼承;父母親所垂念的人,我要厚待他。

兄弟和,其中自樂。子孫賢,此外何求!

[譯文]: 兄弟友愛,其中自有和樂。子孫賢良,此外還有何求。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譯文]: 心術不可違背天地意志,言行舉止要給子孫做榜樣

近處不能感動,未有能及遠者。小處不能調理,未有能治大者。親者不能聯屬,未有能格疏者。一家生理不能全備,未有能安養百姓者。一家子弟不率規矩,未有能教誨他人者。

[譯文]: 親近的人不能受感動,就無法感化遠處的人。小事情不能調理,就不能治理大事。親友不能聯屬,就不能匡正關係疏遠的人,一家的生計不能照料,就不能安養人民,家中的子弟不守規矩,就不能教誨他人。

雨澤過潤,萬物之災也。恩崇過禮,臣妾之災也。情愛過義,子孫之災也。

[譯文]: 雨下太多,不僅不能滋潤萬物,反而造成漬災。恩寵太多,超過禮儀,是臣妾的災害。情愛多於義,則成為子孫的災害。

安祥恭敬,是教小兒第一法。公正嚴明,是做家長第一法。

[譯文]: 安祥恭敬是教導小孩的第一法,公正嚴明是做父母的第一法。

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氣結焉,而家不衰敗者。

[譯文]: 從來沒有家庭和睦而不興旺發達的,從來沒有家庭不和而不衰敗的。

無正經人交接,其人必是奸邪。無窮親友往來,其家必然勢利。

[譯文]: 沒有正派人交往,這個人必定是個奸詐之徒;沒有窮困的親友往來,這個家庭一定是勢利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