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中國第一座大規模長途通信樞紐——北京長話大樓

在《揭秘北京電報大樓》一文中介紹了中國第一座最新式電報大樓、當時全國電報通信的總樞紐——北京電報大樓。 今天, 我們再來瞭解下另一座人民郵電通信事業的代表性建築、中國第一座大規模長途通信樞紐——北京長話大樓。

在住宅電話和手機普及之前, 坐落在復興門立交橋東北側的北京長途電話大樓是北京的地標建築, 也是維繫遠距離資訊、情感交流的一個樞紐, 是我國最大的國際國內長途電話樞紐, 還是全國微波中繼通訊網的中心。

興建始末

按原計劃, 長話大樓於1959年底開工, 緊隨電報大樓之後,

但當時正趕上國家三年經濟困難時期, 因壓縮基建投資, 1960年僅完成主樓基礎就停工了。 1964年經濟好轉後進行續建, 1966年再度擱淺。

在長話大樓建成之前, 北京長途電話業務在電報大樓及東單營業廳辦理, 機務及維護人員在原宣武區的廠甸即現在的3區廠甸局。 由於發展空間有限, 設備難於擴容更新, 限制了首都長途電話的發展, 長話大樓的建設也被重新提上新中國通信發展的議事日程。

上世紀70年代, 國家開始大規模進行通信基礎設施建設。 北京要建設長途通信綜合服務樞紐, 因此籌建長話大樓。 按照周恩來總理有關指示, 1972年6月長話大樓正式復工建設。

1976年7月1日, 北京長話大樓竣工投產, 成為北京長途電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設計構造

長話大樓總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 其中主樓2.4萬平方米, 地下1層, 地上12層, 地面以上高87.3米。

大樓外牆為米黃色釉面磚飾面, 雙層密閉鋼窗, 簷口及窗間線條為水刷石面, 上部微波天線塔、採用蜂窩玻璃鋼板圍牆。 主樓中部為現澆鋼筋混凝框架、樓板其餘為現制框架預製樓板結構。

當時, 最讓廣大通信職工自豪的是, 長話大樓從建築設計到施工, 以及全部通信設備的生產、安裝、調測都由中國人自己完成, 可以說是一座百分之百國產化的通信樞紐。 長話大樓工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 北京長途通信基礎建設中最大的工程項目, 可以說這是新中國通信科技的驕傲!

內部設備

長話大樓建成時, 除了人工長途話務台外,

還有長途1800路中同軸電纜載波終端設備、60路對稱電纜載波設備、明線載波設備、長途電話自動交換機等長話設備。

長途自動交換機房

自動計費設備

1800路電纜載波設備

在長話大樓的八層建成北京微波總站, 安裝了600路和960路微波載波設備以及微波天線系統。

960路微波設備

長話大樓的三層是著名的人工長途話務台, 這裡話務員最多時有700多人, 她們晝夜輪班, 每人值守著屬於自己的一塊小小機台, 每天交接班時, 成為一道壯觀的風景。

1986年3月, 北京第一套2000路程式控制長途電話交換機在長話大樓開通, 同年7月長話大樓開通200路國際直撥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 從此長途電話直撥迅速發展起來。

1998年, 北京至各省市的長途幹線全部實現光纜傳輸,

原有的電纜傳輸方式全部淘汰, 標誌著自70年代以來長途電纜通信階段的終結, 一張更大容量的光纜“神經網”已經建成。

長話大樓密集波分複用(DWDM)設備

2002年開通的同步數位系列(SDH)傳輸設備

大樓現狀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 住宅電話與手機的普及, 長話大樓雖依然屹立在長安街畔, 但已“光鮮”不再。 40年過去了, 北京已經不再是我國唯一的國際長途出口城市, 長話大樓也不再是北京唯一的國內長途出口局。

在多次電信業改革中, 北京長話大樓先後從屬於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和中國聯通。 雖然許多老人還是喜歡稱呼“北京長途電話局”, 但長話大樓裡的機構正式對外的名稱是“北京聯通網路設備維護中心”。

長途電話業務在這個大樓裡已經不存在, 但長話大樓仍有一顆強勁的年輕的心。

沒有了昔日的熙熙攘攘, 長話大樓在夕陽裡沒有遲暮。 現在長話大樓主要開展語音、圖像、資料和資訊等業務, 作為最大的樞紐局和轉接局所在, 近年來還開展了視訊會議等新業務。 長話大樓擁有世界最前沿的組網方式, 對外開展數位專線, 租用線路等業務。 除了聯通、電信, 市面上的其他所有寬頻運營商, 都是租用長話大樓裡的網路線路, 其實也可以說在建設維護資訊公路。

從人聲鼎沸到門可羅雀, 長話大樓依然像一座巍峨矗立的豐碑, 靜靜地看著我國通信技術進步。 這座大樓其實就像一座博物館, 保留著中國通信技術的發展進步的歷史。

部分資料來源於北京通信電信博物館

部分資料來源於北京通信電信博物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