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2016年發佈、現已停產,魅藍唯一一部MAX系列手機深度評測

前言

回顧2016年的國內手機市場, 每季出貨量已經超億, 成熟的消費群體對手機的品質要求也提升到新臺階。 拋開外觀和配置, 優秀的拍照實力、流暢的系統交互和綜合體驗、快充續航和高性價比都成為加分項;而年輕人開始渴望螢幕更大的手機。 此時, “商務範”已經不再狹隘, 大屏親民化的風潮開始。 大概是看到大屏的潛力, 2016年6月魅族的子品牌魅藍推出一款6英寸魅藍MAX手機, 一方面蹭上“超越小米MAX”的熱度, 一面用更優的配置和綜合體驗來撩撥青年群體的眼球。 當年首發1299元, 如今即使有貨, 也該淪為百元貨。

作為當時首批拿到64GB版體驗機的人, 筆點君直到今天還將魅藍MAX作為備用機;雖然這個型號早已停產, 這篇為期1年多的評測, 或許比那些短期體驗更有說服力。

1, 外觀和螢幕

魅族的包裝向來擯棄奢華, 保持低調自然的品位。 這款魅藍 MAX 以套盒式包裝示人,

將商務氣息和青年熱情相容並包。 圓形鏤空處藍底銀色“MAX”標識, 彷佛在暗示其“有容乃大”的內涵。

簡潔體現商務範。 抽出內盒, 內含手機主機、快充電源適配器、MicroUSB 資料線、SIM 卡頂針, 以及保修單和 Flyme 使用手冊各一份。

魅藍 MAX是魅族第一款主打大屏的手機, 配備的 6 英寸全高清IPS顯示幕, 比 PRO5 的 5.7 寸還要大上一圈, 長 163.4 mm, 寬 81.6 mm, 和一張百元人民幣差不多大小。 據魅族副總裁李楠稱, 魅藍 MAX 的尺寸是經過研究後確定的最好握持的大屏尺寸。 而在手型中等的筆者看來, 魅藍MAX的寬度控制的比較好, 單手握持魅藍MAX舒適度還不錯。

相比之下, 更大一些的 6.44 寸小米 MAX 手機就比較尷尬, 長時間單手握持小米 MAX 的吃力感尤為明顯。 可見魅藍 MAX 的大屏“大的剛剛好”。

從配置和外觀的相似性來看, 魅藍 MAX 可謂大一號的魅藍 E, 魅藍MAX的厚度做到了僅 7.9 毫米, 機身 189g 的重量比此前的機型都要重一些, 但在大屏智慧手機行列卻比小米 MAX 還要輕。

下圖左側為筆者在用的金色 MX5, 右側為魅藍 MAX。 MAX 之大屏氣質一覽無遺。

青年良品,與書籍做伴,親近年輕的時光。魅藍 MAX 配有金、銀、粉、灰四色,我拿到手這款是“星空灰”配色。翻過黑晶的正面,背面灰色深沉有質感,頗有親和力。

一體化機身設計,由一整塊金屬切割製成的機身結構強度更高,手感也顯得更扎實,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款大屏機帶來的細膩觸感。全高清 IPS 螢幕可以展現優秀的細節表現力。

2,細節與品質

魅藍 MAX 採用全金屬機身設計,納米注塑天線,雙 CNC 高亮切邊,ID 設計語言與魅藍 E 一脈相承。機身細節也十分經得起推敲,這種高品質做工,與魅族在千元機積累的成熟經驗和多年來的手機製造實力是分不開的。

從側面觀察,可見魅藍MAX成功的運用 2.5D 玻璃與雙 CNC 高光切邊、邊框搭配,形成一個自然過渡,並使機身邊緣弧線與手型十分貼合,這也是握持舒適的原因之一。左側上端為 SIM 卡卡槽位置,右側為電源和音量鍵。

魅藍 MAX 的按鍵回彈不錯,按鍵清脆,反應靈敏。聲音比相同質感的 PRO5 和 MX5 的按鍵聲音略悶一些。燈光下的按鍵的邊緣也有高光反射的質感。

魅藍 E 和魅藍 MAX 都已經將耳機插孔改到手機底部,頂部只留一個麥克開孔。下圖其他兩款手機,灰色的為筆者測試的魅藍 MAX,白色的為自用魅藍 Note2,金色的為 MX5,我們可以從手機圓角和邊框形狀的微小變化,感受一年來魅族機身設計的細膩改變。

手機底部細節,灰色為魅藍 MAX,金色為 MX5,白色為魅藍 Note2。可以看出魅藍 MAX 背面的天線條略有調整,邊緣弧度收窄,從而視覺上顯得更加扁平別,而對應的人的直觀感受也更纖薄。

從背部直視的感官更加強烈——魅藍 MAX 的線條顯得比較硬朗;而噴砂工藝處理的金屬機身摸起來非常細膩,富有質感和品位。二者合為一體,剛柔並濟。

用特色 Flyme 造型頂針打開 SIM 卡卡槽,全網通雙卡盲插卡槽更相容單卡 + TF 卡,魅藍 MAX 的 64GB 機身存儲容量可以擴展到更大(最高支援 128GB 的 TF 卡),讓你真正做到想怎麼裝,就怎麼裝,再也不怕存儲容量不足了。

SIM 卡托的品質早已擺脫初代魅藍的廉價和脆弱,顯得精緻和結實;卡針頂出卡托的操作也很順暢。換個曲別針也很可以很順利的頂出卡托。

接下來筆者利用魅族 MX5 和魅藍 Note2 與魅藍 MAX 進行螢幕顯示對比。

從以上圖樣可以看出,魅藍 MAX 的全高清顯示幕的色彩表現周正,螢幕亮度最高的情況下,比前代 Note2 要亮很多,色彩也更鮮豔,但IPS屏沒有 MX5 的 Super AMOLED 材質表現豔麗。當然同樣的圖片或視頻,在大屏上看可爽多了,這也著實是魅藍MAX的優勢。

3,續航與快充

談到續航,年輕人都想要大電池。魅藍 MAX 的電池容量達到 4100 mAh,雖然比小米 MAX 略少,卻已經有了 24W 快充加持,堪稱真正好用的長續航大電池。

魅藍 MAX 並不是第一款搭載快充的魅藍系列手機,魅藍 E 享受了首次搭載快充的殊榮,其最大輸出功率達到 18W;而魅藍 MAX 採用的標配電源適配器可輸出 5V/9V/12V 2A,峰值功率達到 24W,再現魅藍系的快充高潮。哪怕面對的是 4100 mAh 的電池,結合魅族獨有 mCharge 快充技術,魅藍 MAX 僅需 30 分鐘即可充滿近 50% 的電量(此為官方參考資料)。

如下圖實際測試:魅藍 MAX 從剩餘電量 6% 充至 56% 僅用了 32 分鐘,至完全充滿共用了 2 小時 29 分鐘,幾乎用 2.5 小時即可從零電充滿,將魅藍 MAX 的電池續航能力延展到最大,也與官方資料相符。正應了那句調侃“沒有快充的大電池都是耍流氓”,如果換了沒有快充的小米 MAX,4000mAh 以上的大電池將痛苦地與充電寶捆綁在一起“難以自拔”。相信今後魅族的新款手機都會延續大電池加快充的的配置,快充長續航時代很快就要到來。

魅族的電池品質一貫可靠,魅族也是最早將手機直接做成不可拆卸的廠商之一,其終極原因就是保證手機電池的品質。經過 Geekbench 3 的耗電測試,筆者實測魅藍MAX可連續運行 10.5 小時以上(保持 Wifi 開啟,僅保留系統自帶 APP 後臺運行)。而在安兔兔評測 APP 的壓力測試中,電池溫度保持在 23-30℃ 範圍內,電壓和電量都很穩定。

隨後,筆者將魅藍 MAX 充滿電,開始進行重度使用手機的場景測試。實測中,在滿電狀態下看優酷視頻 1 小時、期間接打兩次電話、並進行《王者榮耀》遊戲兩局30分鐘後,魅藍 MAX 仍有 85% 的電量。其後連續迴圈線上播放音樂清單“煲耳機”4 小時,剩餘電量變為 71%,由此看來,其實際續航能力真的非常令人滿意。

4,配置與性能

提到性能,就不得不提配置。魅藍MAX的搭載了聯發科 Helio P10 處理器,最高主頻為 1.8GHz。相信熟悉魅族的朋友對這款 Helio P10 絕不陌生,因為魅藍 Note3 便是採用此款 CPU,它採用較為先進的 28nm HPC 制程工藝,使用了四核高頻 A53 和四核低頻 A53 的組合,GPU型號為 ARM Mali-T860,GPU 最高主頻為 700MHz,在功耗控制方面有很大優勢,也因此得到了魅藍系列的鍾愛,如今用在魅藍 MAX 之上也是中規中矩。再結合 3GB 運存、4100mAh 大電池,以及優秀的 Flyme 5系統,魅藍 MAX 的性能表現也十分值得期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測試一番。

經過歷史的變遷,越來越流暢、好用的 Flyme 5 系統已經足以讓人刮目相看。在系統穩定流暢的前提下,Flyme 5 也逐步升級,增加了許多實用的功能和設置,讓系統變得更靈活,滿足更多人的需求。魅藍MAX最先啟用基於安卓 6.0 的 Flyme 5.2.5A,筆者剛開機就升級到最新的 5.2.5.1A,發佈於9月5日,暫無更新版本。而傳聞今後魅藍 MAX 也將優先升級新版本的 Flyme 6,讓人滿心期待。

Flyme 優秀的系統UI介面和功能交互都非常值得稱道,在此筆者不再一一贅述,附上如下視頻實際操作體驗,大家便可窺探一二。視頻中分別測試了鎖屏解鎖、系統介面及 Flyme 自帶應用操作(如 Flyme 音樂、視頻、資訊等),對一些特色功能也有操作;後面將有圖文說明配合該視頻,二者互為補充(https://v.qq.com/x/page/i0334sazwy3.html)。

▲視頻:魅藍MAX 手機系統試玩評測

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魅藍自帶的 Flyme 音樂和視頻的實際體驗。總的說來,在多媒體視聽方面的表現力,魅藍 MAX 中規中矩。外放音量很大,但超過一定音量會爆音;改為耳放後效果好了不少。

此外,筆者還著重對比體驗了魅藍 MAX 的腰圓鍵——從 MX4 Pro 之後,超好用的 mBack 功能和指紋識別集腰圓鍵一身,讓他很快成為各大廠商爭相效仿或抄襲的對象。經過實際體驗,魅藍MAX的這顆腰圓,在按壓的阻力和回彈力都恰好在一個最舒適的點上,觸摸操作比較靈敏。可見魅族經過幾代手機的研發和回饋,腰圓鍵無論是做工還是操作體驗上都已經非常成熟,值得點贊。

居家休閒,用得最多的除了影音多媒體就是手遊了。64GB 大記憶體的空間(可用空間大約 49GB)足夠安裝多個大型遊戲,上百個手遊也經受得起,真是玩家的大殺器。而魅藍MAX的性能可以滿足大多大型手遊的順暢運行,筆者分別測試了多款遊行手遊,非常流暢。

▲ 以上為魅藍MAX實測三款遊戲截屏:神廟逃亡2,開心消消樂,皇室戰爭。

▲ 以上為魅藍MAX實測幾款遊戲截屏:王者榮耀,魅族鬥地主,城市飛車,EVA適格者。

以其中熱門遊戲王者榮耀為例,遊戲運行幀數在 25-35fps 之間,遊戲運行期間手機基本沒有發熱,實測溫度在 30-36℃ 左右,應該歸功於魅藍MAX良好的散熱能力。多說無用,且看王者榮耀的實則測試視頻(https://v.qq.com/x/page/u0334xvmi4q.html):

▲ 魅藍MAX 手機 試玩手游《王者榮耀》

5,跑分與測試

“不服就跑個分”。為了精確測試魅藍MAX的性能,我們開啟評測跑分模式,分別用魯大師、AndroBench、GeekBench、圓周率、安兔兔等對魅藍 MAX 逐一做測試,得到的測試結果如下:

從測試結果上看,魅藍MAX的確出色的證明了自己的不俗實力。雖然相比旗艦級別的手機性能還有差距,以目前性能應付日常辦公學習、休閒影音娛樂遊戲,自然不在話下。

6,出色的Flyme系統

跑分測試僅僅是用來衡量手機性能和體驗的一種資料參考,實際操作和長期使用的便捷性,依然要靠優秀的系統交互體驗來支撐。從這個角度講,Flyme 5 的優勢格外明顯。一些筆者非常喜歡的特色功能非常值得稱道,列舉如下:

▼ 超大字體簡易模式,在大屏魅藍 MAX 上,或許可以讓家裡的老花眼領導們更拉風。

▼ Flyme 5 的極限省電模式,讓魅藍MAX在超長續航、快充兩樣法寶之外多了另一樣絕技。

▼ Flyme 5 的分屏功能則讓大屏的優勢更加明顯,橫豎都能分屏,看視頻、聊 QQ 或微信兩不誤。

▼ 指紋解鎖和支付功能,支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雙劍合璧,出門不帶錢包的時代已經到來。

實測之下魅藍 MAX 的指紋解鎖速度很快,指紋錄製好之後的解鎖幾乎偶有失敗,見如下筆者實際操作視頻(https://v.qq.com/x/page/e0334rotc5l.html):

▲ 魅藍MAX 指紋解鎖設置 測試

除以上筆者特別喜歡的特色功能功能之外,Flyme 5 已經日臻完美的查找手機功能也非常強大,邊小溪語音助手更人性化,用戶中心有豐富的互動和活動,魅族專為大屏設計的懸浮球,資源周全的個性化中心、魅族便簽、地圖、資訊、讀書等自帶 APP 都可圈可點。最近版本新增的 APP 版使用者説明更是讓系統如虎添翼,並與魅族良好的售後服務相得益彰,這裡就不再一一舉例。

7,拍照樣張對比

手機十項全能,必有拍照一項。魅藍 MAX 的主攝像頭採用的是索尼 IMX258 鏡頭感測器,擁有 1300 萬圖元,支援 PDAF 極速相位對焦,具備 F/2.2 大光圈,採用5片式鏡頭組以及雙色溫補光燈;前置鏡頭為 500 萬圖元,支援美顏拍攝功能;該配置魅藍 E 一模一樣,而且魅藍 MAX 的鏡頭也做到了完全不凸起,在美觀度上大大加分。

那麼魅藍MAX的實際拍照效果如何呢?下面我們通過魅藍 MAX 與魅藍 Note2、魅族 MX5 的幾組對比拍照樣張來分析(以下樣張均為原照直出):

▼第 1 組:多雲天氣下的廣場一角(在光線比較複雜的場景下的表現中規中矩)

▼第 2 組:鐵路橋、高樓與驟雨降至的天(樓體的細節表現力不錯,但遠處略有塗抹感,放大後尤為如此)

▼第 3 組:花草(魅藍 MAX 色彩還原度較好,整體顏色偏冷)

▼第 4 組:微距下的花朵(魅藍 MAX 手機自帶微距功能,讓微距拍照有了更好的體驗;在微風狀態下抓怕速度也比較好)

▼第 5 組:花朵特寫,同樣有上佳表現。

▼第 6 組:室內多光源場景(色彩解析力下降,暗部表現不足,塗抹感較強)

▼第 7 組:藝術之手(景深表現不錯,但依然漏出暗光拍攝的短板)

再來看看魅藍MAX其他拍攝樣張的表現:

▼室內多彩小火車:

▼ 粉色花叢:

▼ 夜間大橋遠景(手動曝光):

▼ 大象石像(手動曝光):

通過夜間拍照的樣張可以看出夜間拍照依然是魅藍 MAX 的短板,噪點過多,暗部塗抹感嚴重,一些部位放大後基本看不出細節,成像效果比白天效果差了許多。因此,魅藍MAX的拍照水準依然處於千元機普遍的中下游水平。具備索尼IMX258 鏡頭感測器和 F/2.2 大光圈並不意味著絕佳的成像效果,但至少也給了魅藍 MAX 足夠的優化提升空間。希望工程師團隊能夠繼續改進,提高魅藍 MAX 相機的拍照體驗。

8,總結

優點:一脈相承的魅族系設計語言,成熟工藝下的金屬機身在顏值和手感上都很優秀,加上大屏的視覺體驗,穩定、流暢的Flyme系統,以及一直在系統交互、指紋支付方面獨具氣質的mBack腰圓鍵,都可以稱得上2016年度魅藍系列的大屏好物。而當年魅族各代新品就有18W快充加持,比起那些5V2A都敢喊快充的友商激進又不自誇(很奇怪為啥魅族每一代都有大功率快充,卻始終喊得響亮),這大概也是魅友喜歡魅族品牌的原因之一吧。

缺點:千元級別的處理器性能、相機解析力平平。不過即使是2016年的產品,在目前千元級手機中依然不甚落伍。

魅藍 MAX 作為一款為青年群體打造的商務範良品機,雖然時隔一年半之後看外觀並不出彩,但在當時也是公認的魅族系高顏值。雖然大到6英寸,背部曲線設計卻保持了單手握持的舒適度,配合Flyme懸浮球更好操作;全金屬外殼、正面指紋解鎖、大電池 24W 快充和64GB記憶體,即使放到現在也依然夠用。而Flyme 系統也在2018年1月底同步升級到更加穩定的Flyme 6.3,如果不是已經停售,價格應該會降至千元以內,可以說除了雙攝和處理器外依然是非常值得入手的千元級備機,當然,你已經買不到了。

青年良品,與書籍做伴,親近年輕的時光。魅藍 MAX 配有金、銀、粉、灰四色,我拿到手這款是“星空灰”配色。翻過黑晶的正面,背面灰色深沉有質感,頗有親和力。

一體化機身設計,由一整塊金屬切割製成的機身結構強度更高,手感也顯得更扎實,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款大屏機帶來的細膩觸感。全高清 IPS 螢幕可以展現優秀的細節表現力。

2,細節與品質

魅藍 MAX 採用全金屬機身設計,納米注塑天線,雙 CNC 高亮切邊,ID 設計語言與魅藍 E 一脈相承。機身細節也十分經得起推敲,這種高品質做工,與魅族在千元機積累的成熟經驗和多年來的手機製造實力是分不開的。

從側面觀察,可見魅藍MAX成功的運用 2.5D 玻璃與雙 CNC 高光切邊、邊框搭配,形成一個自然過渡,並使機身邊緣弧線與手型十分貼合,這也是握持舒適的原因之一。左側上端為 SIM 卡卡槽位置,右側為電源和音量鍵。

魅藍 MAX 的按鍵回彈不錯,按鍵清脆,反應靈敏。聲音比相同質感的 PRO5 和 MX5 的按鍵聲音略悶一些。燈光下的按鍵的邊緣也有高光反射的質感。

魅藍 E 和魅藍 MAX 都已經將耳機插孔改到手機底部,頂部只留一個麥克開孔。下圖其他兩款手機,灰色的為筆者測試的魅藍 MAX,白色的為自用魅藍 Note2,金色的為 MX5,我們可以從手機圓角和邊框形狀的微小變化,感受一年來魅族機身設計的細膩改變。

手機底部細節,灰色為魅藍 MAX,金色為 MX5,白色為魅藍 Note2。可以看出魅藍 MAX 背面的天線條略有調整,邊緣弧度收窄,從而視覺上顯得更加扁平別,而對應的人的直觀感受也更纖薄。

從背部直視的感官更加強烈——魅藍 MAX 的線條顯得比較硬朗;而噴砂工藝處理的金屬機身摸起來非常細膩,富有質感和品位。二者合為一體,剛柔並濟。

用特色 Flyme 造型頂針打開 SIM 卡卡槽,全網通雙卡盲插卡槽更相容單卡 + TF 卡,魅藍 MAX 的 64GB 機身存儲容量可以擴展到更大(最高支援 128GB 的 TF 卡),讓你真正做到想怎麼裝,就怎麼裝,再也不怕存儲容量不足了。

SIM 卡托的品質早已擺脫初代魅藍的廉價和脆弱,顯得精緻和結實;卡針頂出卡托的操作也很順暢。換個曲別針也很可以很順利的頂出卡托。

接下來筆者利用魅族 MX5 和魅藍 Note2 與魅藍 MAX 進行螢幕顯示對比。

從以上圖樣可以看出,魅藍 MAX 的全高清顯示幕的色彩表現周正,螢幕亮度最高的情況下,比前代 Note2 要亮很多,色彩也更鮮豔,但IPS屏沒有 MX5 的 Super AMOLED 材質表現豔麗。當然同樣的圖片或視頻,在大屏上看可爽多了,這也著實是魅藍MAX的優勢。

3,續航與快充

談到續航,年輕人都想要大電池。魅藍 MAX 的電池容量達到 4100 mAh,雖然比小米 MAX 略少,卻已經有了 24W 快充加持,堪稱真正好用的長續航大電池。

魅藍 MAX 並不是第一款搭載快充的魅藍系列手機,魅藍 E 享受了首次搭載快充的殊榮,其最大輸出功率達到 18W;而魅藍 MAX 採用的標配電源適配器可輸出 5V/9V/12V 2A,峰值功率達到 24W,再現魅藍系的快充高潮。哪怕面對的是 4100 mAh 的電池,結合魅族獨有 mCharge 快充技術,魅藍 MAX 僅需 30 分鐘即可充滿近 50% 的電量(此為官方參考資料)。

如下圖實際測試:魅藍 MAX 從剩餘電量 6% 充至 56% 僅用了 32 分鐘,至完全充滿共用了 2 小時 29 分鐘,幾乎用 2.5 小時即可從零電充滿,將魅藍 MAX 的電池續航能力延展到最大,也與官方資料相符。正應了那句調侃“沒有快充的大電池都是耍流氓”,如果換了沒有快充的小米 MAX,4000mAh 以上的大電池將痛苦地與充電寶捆綁在一起“難以自拔”。相信今後魅族的新款手機都會延續大電池加快充的的配置,快充長續航時代很快就要到來。

魅族的電池品質一貫可靠,魅族也是最早將手機直接做成不可拆卸的廠商之一,其終極原因就是保證手機電池的品質。經過 Geekbench 3 的耗電測試,筆者實測魅藍MAX可連續運行 10.5 小時以上(保持 Wifi 開啟,僅保留系統自帶 APP 後臺運行)。而在安兔兔評測 APP 的壓力測試中,電池溫度保持在 23-30℃ 範圍內,電壓和電量都很穩定。

隨後,筆者將魅藍 MAX 充滿電,開始進行重度使用手機的場景測試。實測中,在滿電狀態下看優酷視頻 1 小時、期間接打兩次電話、並進行《王者榮耀》遊戲兩局30分鐘後,魅藍 MAX 仍有 85% 的電量。其後連續迴圈線上播放音樂清單“煲耳機”4 小時,剩餘電量變為 71%,由此看來,其實際續航能力真的非常令人滿意。

4,配置與性能

提到性能,就不得不提配置。魅藍MAX的搭載了聯發科 Helio P10 處理器,最高主頻為 1.8GHz。相信熟悉魅族的朋友對這款 Helio P10 絕不陌生,因為魅藍 Note3 便是採用此款 CPU,它採用較為先進的 28nm HPC 制程工藝,使用了四核高頻 A53 和四核低頻 A53 的組合,GPU型號為 ARM Mali-T860,GPU 最高主頻為 700MHz,在功耗控制方面有很大優勢,也因此得到了魅藍系列的鍾愛,如今用在魅藍 MAX 之上也是中規中矩。再結合 3GB 運存、4100mAh 大電池,以及優秀的 Flyme 5系統,魅藍 MAX 的性能表現也十分值得期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測試一番。

經過歷史的變遷,越來越流暢、好用的 Flyme 5 系統已經足以讓人刮目相看。在系統穩定流暢的前提下,Flyme 5 也逐步升級,增加了許多實用的功能和設置,讓系統變得更靈活,滿足更多人的需求。魅藍MAX最先啟用基於安卓 6.0 的 Flyme 5.2.5A,筆者剛開機就升級到最新的 5.2.5.1A,發佈於9月5日,暫無更新版本。而傳聞今後魅藍 MAX 也將優先升級新版本的 Flyme 6,讓人滿心期待。

Flyme 優秀的系統UI介面和功能交互都非常值得稱道,在此筆者不再一一贅述,附上如下視頻實際操作體驗,大家便可窺探一二。視頻中分別測試了鎖屏解鎖、系統介面及 Flyme 自帶應用操作(如 Flyme 音樂、視頻、資訊等),對一些特色功能也有操作;後面將有圖文說明配合該視頻,二者互為補充(https://v.qq.com/x/page/i0334sazwy3.html)。

▲視頻:魅藍MAX 手機系統試玩評測

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魅藍自帶的 Flyme 音樂和視頻的實際體驗。總的說來,在多媒體視聽方面的表現力,魅藍 MAX 中規中矩。外放音量很大,但超過一定音量會爆音;改為耳放後效果好了不少。

此外,筆者還著重對比體驗了魅藍 MAX 的腰圓鍵——從 MX4 Pro 之後,超好用的 mBack 功能和指紋識別集腰圓鍵一身,讓他很快成為各大廠商爭相效仿或抄襲的對象。經過實際體驗,魅藍MAX的這顆腰圓,在按壓的阻力和回彈力都恰好在一個最舒適的點上,觸摸操作比較靈敏。可見魅族經過幾代手機的研發和回饋,腰圓鍵無論是做工還是操作體驗上都已經非常成熟,值得點贊。

居家休閒,用得最多的除了影音多媒體就是手遊了。64GB 大記憶體的空間(可用空間大約 49GB)足夠安裝多個大型遊戲,上百個手遊也經受得起,真是玩家的大殺器。而魅藍MAX的性能可以滿足大多大型手遊的順暢運行,筆者分別測試了多款遊行手遊,非常流暢。

▲ 以上為魅藍MAX實測三款遊戲截屏:神廟逃亡2,開心消消樂,皇室戰爭。

▲ 以上為魅藍MAX實測幾款遊戲截屏:王者榮耀,魅族鬥地主,城市飛車,EVA適格者。

以其中熱門遊戲王者榮耀為例,遊戲運行幀數在 25-35fps 之間,遊戲運行期間手機基本沒有發熱,實測溫度在 30-36℃ 左右,應該歸功於魅藍MAX良好的散熱能力。多說無用,且看王者榮耀的實則測試視頻(https://v.qq.com/x/page/u0334xvmi4q.html):

▲ 魅藍MAX 手機 試玩手游《王者榮耀》

5,跑分與測試

“不服就跑個分”。為了精確測試魅藍MAX的性能,我們開啟評測跑分模式,分別用魯大師、AndroBench、GeekBench、圓周率、安兔兔等對魅藍 MAX 逐一做測試,得到的測試結果如下:

從測試結果上看,魅藍MAX的確出色的證明了自己的不俗實力。雖然相比旗艦級別的手機性能還有差距,以目前性能應付日常辦公學習、休閒影音娛樂遊戲,自然不在話下。

6,出色的Flyme系統

跑分測試僅僅是用來衡量手機性能和體驗的一種資料參考,實際操作和長期使用的便捷性,依然要靠優秀的系統交互體驗來支撐。從這個角度講,Flyme 5 的優勢格外明顯。一些筆者非常喜歡的特色功能非常值得稱道,列舉如下:

▼ 超大字體簡易模式,在大屏魅藍 MAX 上,或許可以讓家裡的老花眼領導們更拉風。

▼ Flyme 5 的極限省電模式,讓魅藍MAX在超長續航、快充兩樣法寶之外多了另一樣絕技。

▼ Flyme 5 的分屏功能則讓大屏的優勢更加明顯,橫豎都能分屏,看視頻、聊 QQ 或微信兩不誤。

▼ 指紋解鎖和支付功能,支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雙劍合璧,出門不帶錢包的時代已經到來。

實測之下魅藍 MAX 的指紋解鎖速度很快,指紋錄製好之後的解鎖幾乎偶有失敗,見如下筆者實際操作視頻(https://v.qq.com/x/page/e0334rotc5l.html):

▲ 魅藍MAX 指紋解鎖設置 測試

除以上筆者特別喜歡的特色功能功能之外,Flyme 5 已經日臻完美的查找手機功能也非常強大,邊小溪語音助手更人性化,用戶中心有豐富的互動和活動,魅族專為大屏設計的懸浮球,資源周全的個性化中心、魅族便簽、地圖、資訊、讀書等自帶 APP 都可圈可點。最近版本新增的 APP 版使用者説明更是讓系統如虎添翼,並與魅族良好的售後服務相得益彰,這裡就不再一一舉例。

7,拍照樣張對比

手機十項全能,必有拍照一項。魅藍 MAX 的主攝像頭採用的是索尼 IMX258 鏡頭感測器,擁有 1300 萬圖元,支援 PDAF 極速相位對焦,具備 F/2.2 大光圈,採用5片式鏡頭組以及雙色溫補光燈;前置鏡頭為 500 萬圖元,支援美顏拍攝功能;該配置魅藍 E 一模一樣,而且魅藍 MAX 的鏡頭也做到了完全不凸起,在美觀度上大大加分。

那麼魅藍MAX的實際拍照效果如何呢?下面我們通過魅藍 MAX 與魅藍 Note2、魅族 MX5 的幾組對比拍照樣張來分析(以下樣張均為原照直出):

▼第 1 組:多雲天氣下的廣場一角(在光線比較複雜的場景下的表現中規中矩)

▼第 2 組:鐵路橋、高樓與驟雨降至的天(樓體的細節表現力不錯,但遠處略有塗抹感,放大後尤為如此)

▼第 3 組:花草(魅藍 MAX 色彩還原度較好,整體顏色偏冷)

▼第 4 組:微距下的花朵(魅藍 MAX 手機自帶微距功能,讓微距拍照有了更好的體驗;在微風狀態下抓怕速度也比較好)

▼第 5 組:花朵特寫,同樣有上佳表現。

▼第 6 組:室內多光源場景(色彩解析力下降,暗部表現不足,塗抹感較強)

▼第 7 組:藝術之手(景深表現不錯,但依然漏出暗光拍攝的短板)

再來看看魅藍MAX其他拍攝樣張的表現:

▼室內多彩小火車:

▼ 粉色花叢:

▼ 夜間大橋遠景(手動曝光):

▼ 大象石像(手動曝光):

通過夜間拍照的樣張可以看出夜間拍照依然是魅藍 MAX 的短板,噪點過多,暗部塗抹感嚴重,一些部位放大後基本看不出細節,成像效果比白天效果差了許多。因此,魅藍MAX的拍照水準依然處於千元機普遍的中下游水平。具備索尼IMX258 鏡頭感測器和 F/2.2 大光圈並不意味著絕佳的成像效果,但至少也給了魅藍 MAX 足夠的優化提升空間。希望工程師團隊能夠繼續改進,提高魅藍 MAX 相機的拍照體驗。

8,總結

優點:一脈相承的魅族系設計語言,成熟工藝下的金屬機身在顏值和手感上都很優秀,加上大屏的視覺體驗,穩定、流暢的Flyme系統,以及一直在系統交互、指紋支付方面獨具氣質的mBack腰圓鍵,都可以稱得上2016年度魅藍系列的大屏好物。而當年魅族各代新品就有18W快充加持,比起那些5V2A都敢喊快充的友商激進又不自誇(很奇怪為啥魅族每一代都有大功率快充,卻始終喊得響亮),這大概也是魅友喜歡魅族品牌的原因之一吧。

缺點:千元級別的處理器性能、相機解析力平平。不過即使是2016年的產品,在目前千元級手機中依然不甚落伍。

魅藍 MAX 作為一款為青年群體打造的商務範良品機,雖然時隔一年半之後看外觀並不出彩,但在當時也是公認的魅族系高顏值。雖然大到6英寸,背部曲線設計卻保持了單手握持的舒適度,配合Flyme懸浮球更好操作;全金屬外殼、正面指紋解鎖、大電池 24W 快充和64GB記憶體,即使放到現在也依然夠用。而Flyme 系統也在2018年1月底同步升級到更加穩定的Flyme 6.3,如果不是已經停售,價格應該會降至千元以內,可以說除了雙攝和處理器外依然是非常值得入手的千元級備機,當然,你已經買不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