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熹香坊為您講述四大發明外,中國還有哪些傳世的黑科技

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不要以為中國古代只有這四大發明傳承於世、澤被後代。 實際上咱們老祖先的腦洞和技藝遠遠超乎想像。

一:空調軟臥特快專列——轀輬車

你能想到早在兩千年前的秦朝, 咱們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空調軟臥特快專列”的雛形了嗎?只不過那個時候它的名字叫做轀輬車。 《史記》中記載, 始皇崩於巡遊途中, 趙高與李斯謀劃秘不發喪, “置始皇居轀輬車中, 百官奏事上食如故”。 秦始皇陵挖掘出土的器物中就有轀輬車的原型。

轀輬車最令人歎為觀止的還不是車輛本身的設計, 而是與之配套的道路設施。 秦始皇大修馳道, 而轀輬車在馳道上有專用的軌道, 軌道的設置大大加快了行車的速度與穩定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 軌道上鋪設有枕木, 枕木之間的距離正好與馬奔跑時的步子相合, 馬匹一旦在軌道上奔跑起來不到達固定網站是不會停下來的。

二:陀螺儀的鼻祖——被中香爐

陀螺儀最早應用於航海導航, 如今被廣泛地應用在航空航太、軌道交通、地下勘探等各個領域, 可誰又能想到最早發明這種陀螺平衡原理的並不是歐洲人而是我們的老祖先,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這種原理最早竟是被應用於香爐之中。

被中香爐又名“鉔”、“臥褥香爐”、“香熏球”等, 是用來盛放香料給被褥熏香的。 目前最早的記載見於司馬相如《美人賦》“金鉔薰香”, 由此可以判斷被中香爐出現的時間不會晚於西漢。 被中香爐的獨特源自它精巧的設計,

它的外殼是鏤空的球形, 內有兩至三層同心圓環, 最裡面是半球形爐體。 爐體是用來盛放香料的, 兩端分別有短軸與中間的幾層同心圓環相連接, 這樣的設計可以保證在重力作用下, 無論爐體如何翻轉, 爐口總能保持水準狀態。

三:古代的計程車——記裡鼓車

記裡鼓車最早叫做“記道車”, 最遲在西漢時期已經出現。 記道車可以計算路程, 而記裡鼓車則在記道車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可以打鼓計程的自動機械裝置。

記裡鼓車是由古代著名科學家張衡發明的, 最早的記裡鼓車分為上下兩層, 上層置一鐘, 下層設一鼓, 車上還有小木人, 每當車行過十裡, 小木人就會擊鼓一次, 而每擊鼓十次後就會擊鐘一次以示提醒。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也可稱得上是古代的機器人。 到了後代, 還不斷有人對其進行改進, 但記裡鼓車工藝繁複且用途狹窄, 於是到了明清之際便已不見於世。

四:綜合性天文觀測台——水運儀象台

水運儀象台由北宋天文學家蘇頌等人耗時七年設計製作而成。 它是集合了天文觀測儀器—渾儀、天體運動演示儀器—渾象以及計時、報時裝置於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也可看作是一座小型的天文觀測台。整座觀測台高約12米,寬約7米,共分為三個部分。最上面的部分是露天觀測台,放置有一台渾儀,渾儀上有屋頂遮蓋,屋頂的設計十分精巧,可以隨意開合,便於觀測。中間部分是一間密封觀察室,裡面置有渾象,機械模擬了日月星辰的天象變化。最下面的部分是整座儀器的報時裝置和動力機構。

其中,下邊的報時裝置又分為五層,每一層各司其職,用來報告每天的不同時辰,時間可以精確到刻。而最令人驚歎的是,整個報時裝置都是通過自動機械小木人來完成的,每到一個時刻,這些小木人或搖鈴或敲鐘或擊鼓,五層共計162個小木人。如此精密的設計,難怪連英國科學家李約瑟都說這“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上述這些僅僅只是冰山一角,那些充滿了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古老智慧是舉之不盡的。我們應該記住,我們今天取得的科技成就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華夏民族數千年智慧與心血的結晶。而我們談論古代科技的輝煌與成就也不是為了讓自己沉浸於民族的自豪感之中,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巨人的精神傳承下去。

更多產品詳情請登錄熹香坊微信平臺

熹香坊專注於精品沉香,文化沉香,致力於讓沉香流向大眾,普及香道文化。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大江胡同阿里山廣場熹香坊沉香專列

關注熹香坊關注我們!這裡總有一款適合你

它是集合了天文觀測儀器—渾儀、天體運動演示儀器—渾象以及計時、報時裝置於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也可看作是一座小型的天文觀測台。整座觀測台高約12米,寬約7米,共分為三個部分。最上面的部分是露天觀測台,放置有一台渾儀,渾儀上有屋頂遮蓋,屋頂的設計十分精巧,可以隨意開合,便於觀測。中間部分是一間密封觀察室,裡面置有渾象,機械模擬了日月星辰的天象變化。最下面的部分是整座儀器的報時裝置和動力機構。

其中,下邊的報時裝置又分為五層,每一層各司其職,用來報告每天的不同時辰,時間可以精確到刻。而最令人驚歎的是,整個報時裝置都是通過自動機械小木人來完成的,每到一個時刻,這些小木人或搖鈴或敲鐘或擊鼓,五層共計162個小木人。如此精密的設計,難怪連英國科學家李約瑟都說這“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上述這些僅僅只是冰山一角,那些充滿了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古老智慧是舉之不盡的。我們應該記住,我們今天取得的科技成就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華夏民族數千年智慧與心血的結晶。而我們談論古代科技的輝煌與成就也不是為了讓自己沉浸於民族的自豪感之中,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巨人的精神傳承下去。

更多產品詳情請登錄熹香坊微信平臺

熹香坊專注於精品沉香,文化沉香,致力於讓沉香流向大眾,普及香道文化。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大江胡同阿里山廣場熹香坊沉香專列

關注熹香坊關注我們!這裡總有一款適合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