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冷和荒涼,或許是未來宇宙的主色調

關注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 置身於宇宙中, 如果宇宙出現了微小的變故, 也很有可能殃及人類。 我們的前輩們, 也深知這一點, 所以在十幾年前, 科學院就出現了一群特殊的科學家, 也就是宇宙學家。 他們致力於研究宇宙, 思考著宇宙會不會終結這類的問題, 並對宇宙前生今世及未來展開了多次大討論。

經過長時間的辯論後,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宇宙的終結, 其實跟它的形態和組成物質有著緊密的聯繫。 宇宙的形態可以是球狀或球體, 可以呈拱面型的, 也可以是平面狀的, 這些形態都會影響宇宙是如何存在的, 以及到未來會是如何終結的。

現在科學家研究後發現, 宇宙的形態可能更加接近平面一些。 至於組成宇宙的物質, 大體包含了三類。 一類是人類肉眼可見的普通物質, 如氣體、山川及恒星, 我們只能看見這些東西, 但是這恰恰是宇宙中含量最少的物質;第二類則是暗物質, 它與光的相互作用非常之弱, 所以它不會像太陽那樣會發光, 也不會像月球那樣會反射光線。

我們觀察不到暗物質, 但是它在其他方面與第一類物質表現得很類似, 所以人們可以通過重力現象來檢測到它;第三類被稱為暗能量, 它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物質, 但是人類對它瞭解得卻是少之又少。 我們都知道宇宙在不斷地膨脹, 同時我們發現暗能量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變得越來越多, 而普通物質和暗物質不會增多, 在宇宙中占比只會越來越少。

這樣下來, 宇宙發展到後來, 基本上就會被暗能量所主導, 溫度會變得越來越低, 膨脹速度會越來越快。 最終, 宇宙會耗盡所有形成恒星的氣體, 而恒星本身又會因耗盡燃料而熄滅, 最後整個空間內就只剩下了黑洞。 更加糟糕的是, 這些黑洞在經歷漫長的蒸發後,

也會逐漸消亡不見, 最後宇宙內會變得完全寒冷, 空間內到處都是荒涼景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