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陳仲丹的2017書單

陳仲丹(資料圖/圖)

《1944:龍陵會戰》, 余戈著, 北京三聯書店, 2017

這是作者所著“滇西抗戰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 前兩部是《1944:松山戰役筆記》《1944:騰沖之圍》,

我已先睹為快, 對作者敘事詳盡的細膩風格感到震驚。 作者稱其敘史方式為“微觀戰史”, “在‘顯微鏡’下看歷史, 盡可能提供‘圖元’最高的歷史”。 據作者介紹, 這三場大戰中國雖獲全勝, 但付出的代價不小,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關鍵是作風差, “作風即態度, 核心一點是認真。 ”作者為寫這三部曲, 採取的是極認真的做法, 以“囊括”為目標去搜集史料, 進行“戰史拼圖”, 體驗“再造歷史”的感覺。 他還走訪戰場, 進行田野調查。 這樣寫出的歷史真實感強, 可讀性也好。 作者並非史學科班出身, 卻寫出了獨具風格的上佳史書, 這或許也值得研究史學編撰的學者關注。

《歐亞皇家狩獵史》, [美]湯瑪斯·愛爾森著, 馬特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

這是一本“大眾史學”著作,

與學院派的史學有明顯的區別。 大眾史學讀物必須吸引人, 因而該書充滿了故事性、趣味性和探索性, 從新的角度解讀了歐亞的皇家狩獵史。 從內容來看, 該書又可列入“新文化史”。 “新文化史”力圖擴展史學的邊際, 考察的物件多為被傳統的文化史和社會史忽略的主題。 皇家狩獵是歷史上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除了能標榜貴族身份、彰顯皇室的威嚴外, 還是一種隱蔽的軍事活動。 組織良好的大規模狩獵常被用來訓練軍隊, 體現皇室力量。 不過略有不足的是, 該書對中國的皇家狩獵很少提及, 關注的多是西方人熟悉的話題。 而對漢武帝的上林苑行獵以及清代的木蘭圍獵等活動, 還有待本土的歷史學家來書寫。

《爭吵的政治:古希臘政治辯論研究》, 胡傳勝著, 上海三聯書店, 2017

這是一本意在古事新說的著作, 對古代的某種現象給予新的解讀, 以求給今人以啟示。 說起來, 爭吵是政治生活的永恆特徵, 也可以說是人類生活的永恆特徵。 有趣的是, 只有在古代希臘, 政治生活中爭吵的特徵才受到特別的重視和強調, 而在別的許多文化, 爭吵常被控制在少數對共同體的集體行動有決定權的人中間, 顯示給大眾的卻只是共識和一致。 正因為此, 古希臘的爭吵就更值得關注。 而且, 古希臘人還擅長將爭吵戲劇化、儀式化, 發展出“爭吵”的技藝——演講術(修辭術)。 本書以獨特的視角述說了這一讓人既感到熟悉又覺得新鮮的話題,

熟悉在於書中分析的都是已流傳了兩千多年的經典文本, 新鮮則在於作者表達了他的新見解:這些爭吵背後透露出古人的政治智慧, 即通過爭吵, 利益衝突即便無法消弭, 也能得到調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