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遠去的故鄉

遠去的故鄉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故鄉, 善墨的人會把故鄉勾勒成一幅畫展現出來。 普通人會說, 小時候我們村怎樣怎樣, 我父母怎樣怎樣……其實, 說的就是故鄉的事。 所以, 我認為, 每個人都有故鄉情結, 都有一份淡淡的憂傷, 因為我們的故鄉都已遠去。

我的家鄉離我現居地並不遠, 已經幾年未回了。 因為那裡已經沒了我的父母, 沒了我的家。 即便偶然的回去一次, 也早已物是人非, 感覺那裡只是我故鄉的舊址。

熟悉的人也失去鮮嫩、純真, 變成世故而圓滑的一家之主了, 就好像他們爺爺曾經的樣子,

對他們, 就只剩下熟悉的感覺了。

他們看到我, 多數總會說我沒大的變化。 哪能呢?我早已不再是不知畏懼、滿村莊到處亂串、那熱鬧往那湊的黑瘦小女孩了, 這就是最基本的變化, 他們看到的無非是心中所想罷了。

走過半個世紀, 再回首, 常常想起故鄉, 想起每家門前那兩棵如同守護神一樣的大槐樹, 想起村莊裡黃土夯的院牆上挖的A型門洞和柳條編的柴扉, 想起那個雖然缺衣少食卻充滿溫暖的年代, 想起那個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版本的家庭悲喜劇的村莊。

我的故鄉, 每當想起她, 都讓我淚水漣漣, 讓我想起我曾經是怎樣的無憂無慮, 怎樣理直氣壯的告訴母親我愛吃包子餃子煎餅油饃……

想起母親氣笑了, 拉著我去看案台底下的黑瓷陶罐——一個容量僅能裝滿兩斤油的容器,

居然不死心的用長把油勺去探底……母親憂傷的說, 就這一斤多點的油, 我們要吃一年, 還要應付逢年過節人來客去的消耗, 不是媽摳門捨不得, 實在是一年就分這點, 過日子不計畫不行啊!吃不窮, 穿不窮, 不會計畫一世窮。 順便就會給我上一堂生動的、百聽不厭的、有故事情節的教育課。

可看到端上桌那黑糙的蒸饃、沒油的鹹蘿蔔絲、醋和的紅辣子胃口全無。 埋怨我婆為啥要死那麼早呢?羡慕人家小孩總是隔三差五能吃到自家婆走親戚吃席帶回來的白蒸饃夾肥肉片或豆芽……

想起一群孩子四五月份偷豆角, 整得看豆角的在長長的豆角地兩頭奔忙還一個逮不住而破口大駡;想起白日鬼有了一頓充沒了敲臉盆村道上裝瘋賣傻大喊大叫要餓死人的鬧劇。

想起村西傻大個家, 一個有精湛醃制醬菜和做辣醬手藝的父親, 因缺筋少弦的老婆孩子等吃要喝, 最終絕望喝農藥尋死。

猶記得那天, 他的大女兒先出來垮著臉對鄰居說她大要喝敵敵畏, 鄰人茫然。 沒一會二女兒傻大個出來說她大喝了敵敵畏, 話剛落音三女兒出來說她大口吐白沫, 三個女子面無表情站成一排, 最後瓜媳婦拉著笑嘻嘻的小兒子出來說她掌櫃的喝藥死了, 村人才爭先恐後湧進這個家徒四壁, 除了大小黑瓷甕居多的廈房……

想起故鄉的村道上, 走過一個瘋子, 那個衣整鞋凈卻因精神失常而被遣送回家鄉的軍官;想起兔娃媽,

一個黃連樹下唱小曲的小腳老太太, 站在村西橋頭看到西韓鐵路通車後第一趟火車經過時的驚聲高呼:額的爺呀!這驢兒的爬哈跑這快, 立起來怕跑的不定多快呀!……

想起三十六年前的深秋季節, 母親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 帶著依依不捨, 還是丟下了未成年、忐忑且惶恐的她的孩子。

猶記得, 那一年, 村南渠畔、阡陌的菊花那樣的爛漫, 風中都是菊的幽香, 卻不再吸引我的目光和熱情……

母親的小名叫菊, 估計是生在深秋的緣故吧。 母親的身體很單薄, 外貌酷似電影演員王玉梅。 除了一隻長而外翹的門牙, 即便是閉著嘴, 若不是刻意的抿著, 都能看的見, 就算這樣, 也絲毫不影響她的形象。

母親的人緣很好,

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很敬重她。 在我遙遠的記憶裡, 母親是那種聰慧而不怒自威的女人。

母親的一生很節儉, 總是計畫著過日子。 在我的記憶中, 即便青黃不接的年月, 家裡也不曾出現斷糧的現象, 用她的話來說, 就是‘吃不窮穿不窮, 不會計畫一世窮’……

母親在她那個年代, 是個很有知識卻墨守成規, 沒有遠大志向, 很在乎名譽的女人, 她對子女的要求很嚴。 什麼人多守口, 獨處守心;什麼食不言寢不語, 笑不露齒, 他人言語不搶話;什麼吃飯不要嘴巴帶響, 見人不笑不開口等等哲理名言, 總是不厭其煩的在我們幼小的耳邊絮叨。

當年弟妹幼小, 這些教誨恐怕只針對我也說不定呢。 只是頑劣如我, 翻牆爬樹, 撲雞抓雀, 麥稈捅青蛙屁眼、吹脹捏塌毫無淑女形象可言的可怕行徑, 每每氣的母親怒火萬丈,傷心不已。可她那裡知道,她的教誨和期盼,隨著我的成長,影響、伴隨我以後的整個人生……

多少次午夜夢回,母親的身影依然在故鄉舊院裡忙碌,多少次提筆,未語淚凝噎,我欲養而親不待。因害怕想念,已模糊了母親的形象。

故鄉真的已經遠去,故鄉的音容笑貌已深深的雋刻在我的心底深處,我害怕歲月的流逝會泯滅故鄉在我心中的印記,就斷斷續續寫下一些文字以慰籍我思念故鄉、緬懷父母的心情。

我充滿溫情的故鄉啊!就這樣在我心裡站成一棵樹吧。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簡介:筆名若嵐,郝曉燕。陝西省散文協會會員,西安市作協會員,閻良區作協副秘書長。部分散文作品收錄在《秦川散文》一書,一些詩歌散見於區域報刊雜誌。

每每氣的母親怒火萬丈,傷心不已。可她那裡知道,她的教誨和期盼,隨著我的成長,影響、伴隨我以後的整個人生……

多少次午夜夢回,母親的身影依然在故鄉舊院裡忙碌,多少次提筆,未語淚凝噎,我欲養而親不待。因害怕想念,已模糊了母親的形象。

故鄉真的已經遠去,故鄉的音容笑貌已深深的雋刻在我的心底深處,我害怕歲月的流逝會泯滅故鄉在我心中的印記,就斷斷續續寫下一些文字以慰籍我思念故鄉、緬懷父母的心情。

我充滿溫情的故鄉啊!就這樣在我心裡站成一棵樹吧。

2017年12月12日

作者簡介:筆名若嵐,郝曉燕。陝西省散文協會會員,西安市作協會員,閻良區作協副秘書長。部分散文作品收錄在《秦川散文》一書,一些詩歌散見於區域報刊雜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